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砀山酥梨树冠内膛光照条件,提高果实品质.采用回缩或疏除上层骨干枝的方法,改造疏散分层形的树体结构.结果表明,适当缩小上层树冠冠幅,可显著改善树冠内膛的光照条件,降低果肉石细胞含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采用开心形整形方法对产量有影响外,其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树冠内膛光照状况、果实内外品质和产量等因素,上层冠幅应控制在下层冠幅的1/3以内.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0、1.5和5.0℃低温对贮藏后20℃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0和5.0℃贮藏条件下砀山酥梨的果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0和1.5℃。0和1.5℃能较好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果实较好的口感和风味;5.0℃果实硬度最低,腐  相似文献   

3.
光照条件和果台年龄对秦冠苹果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照条件和果台年龄对果实商品品质影响的调查表明,苹果商品品质主要取决于冠内光照条件,果台年龄的作用甚小,果实大小,干物质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面红色覆盖率与光照条件呈密切正相关,而果实含酸量和硬度则与光照水平呈负相关,从果实大小考虑,20% ̄30%FS的光照环境可能为秦冠苹果生产的下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砀山酥梨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内源激素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生长促进型激素ZR、GA和IAA含量在砀山酥梨授粉后1 ~15 d呈上升趋势,较高ZR、GA和IAA含量能促进砀山酥梨子房发育和正常坐果。果实中ZR含量在砀山酥梨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开始时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直到果实成熟。IAA和GA的变化动态大致相似,在果实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减少,进入果实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又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与果实生长动态基本吻合。ABA含量分别在授粉后15、45、120 d出现高峰,与砀山酥梨生理落果和果实成熟时期基本一致。[结论]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各时期持续时间及其内源激素含量也不相同,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初春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芽萌发及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冬季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露地栽培砀山酥梨为对照,设置棚室加温、棚室栽培的砀山酥梨为处理。结果表明,初春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芽存活、花序坐果率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和果实的脱萼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花芽和叶芽萌动期均提前5 d左右,且花期相对较长;对花芽和叶芽的萌发速率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砀山酥梨为材料,用10个品种的单一花粉和1个混合花粉进行授粉处理,研究不同授粉品种对砀山酥梨萼片宿存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品种对砀山酥梨果实坐果率、脱萼率、硬度、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石细胞含量等指标的影响显著,而对单果重和可滴定酸等影响较小。在11个授粉处理中,混合花粉授粉的砀山酥梨花序脱萼率最高,为46.5%,且连续2年表现稳定,各项品质指标均表现较好;而单一花粉授粉的砀山酥梨脱萼率受环境影响较大,脱萼率较高且品质较好的授粉品种是喜水、丰水和早黄金。  相似文献   

7.
砀山酥梨果实萼片宿存现象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砀山酥梨果实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病虫危害果率也高于萼片脱落的梨果。探讨了砀山酥梨果实萼片宿存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砀山酥梨的栽培适应性,量化其生态环境条件,为优化砀山酥梨栽培区域提供参考依据,系统调查、分析和讨论了全国砀山酥梨代表性产地砀山酥梨的立地条件、各类气候因子、土壤条件及其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对栽培适应性广泛,可在安徽省砀山县、寿县、陕西省蒲城县、山西省祁县、新疆库尔勒地区栽培;在云南省安宁县、禄丰县等地,因冬季温度偏高,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综合砀山酥梨主产区气候环境因子、发育特性和果实品质认为,砀山酥梨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在暖温带;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或黄壤土,其pH约为5.8~7.6,有机质含量应在10 g·kg-1以上;年均温度约9.91~15.66℃,≥10℃的有效积温约3 832~5 240℃,生长期适宜的温度约17.00~22.40℃,休眠期适宜的温度在–4.5~7.2℃;年日照2 046~2 965 h;年降雨量应在441.8~739.8 mm,生长期平均相对湿度为55%~80%,休眠期相对湿度为54%~71%。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是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果实及嫩梢,近年来由于砀山酥梨价格不断下滑,部分果农疏于管理,致使黑星病得以发生流行,造成提前落叶落果,严重削弱树势,进而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花粉对池梨果实的影响,为配置适宜的池梨授粉树提供理论基础,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池梨为母本,以砀山酥梨、满天红等11个品种的花粉为父本研究了不同品种授粉树对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池梨授不同品种的花粉改变了其外观和内在品质,如果心大小、单果重、香气和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不同品种的花粉对池梨的品质影响不同,除奥噶二十世纪花粉,其他品种花粉授粉到池梨后,果心均在2.53 cm以下;秋月、砀山酥梨、雪芳、若光花粉授粉到池梨后,单果重均增加;砀山酥梨、翠冠授粉促进池梨可溶性固形物的增加。综合比较授不同品种花粉对池梨品质的影响,砀山酥梨花粉对提高池梨产量和品质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授粉对砀山酥梨果实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黄、鸭梨、七月酥花粉授粉,研究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进程及单果质量变化与果肉、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的砀山酥梨单果质量大小顺序为圆黄处理、七月酥处理和鸭梨处理;不同品种授粉砀山酥梨果肉、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在果实、种子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内源IAA、GA3、ZR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圆黄处理、七月酥处理和鸭梨处理,而各个处理的内源ABA含量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授粉砀山酥梨单果质量与授粉品种的单果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授粉的砀山酥梨种子数、单粒重与授粉品种单果质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内源激素在砀山酥梨(Pyrus bretshneideri cv.Dangshansu pear)授粉、受精、子房、果实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授粉处理对砀山酥梨花柱、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异花授粉的砀山酥梨花柱内源激素IAA、ZR含量均上升,ABA、GA3含量均下降;自花授粉的砀山酥梨花柱内源激素IAA、ZR、GA3含量均下降,ABA含量上升。砀山酥梨异花授粉后,受精过程(24~48 h)中子房内源激素GA3、ZR含量均上升,ABA含量下降,而自花授粉则使ZR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不同授粉处理后48~72 h,砀山酥梨子房中IAA、GA3、ZR含量均高于自花授粉的砀山酥梨子房,而ABA含量则相反。[结论]该研究可为阐明内源激素在砀山酥梨授粉受精过程中的作用和对花粉直感现象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MCP对砀山酥梨黑皮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不同采收期砀山酥梨黑皮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以砀山酥梨(Dangshansu pear)为试材,对不同采收期(采收期Ⅰ:果实未成熟,为当地大量采收期;采收期Ⅱ:当地适宜采收期)的砀山酥梨果实,用1.0μg/L1-MCP密闭处理24h后进行冷藏及常温贮藏,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α-法尼烯、共轭三烯含量及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并观察统计果实黑皮病的发生率和黑皮指数。【结果】采收期Ⅰ的对照果实黑皮病发病时间较早,黑皮发生率和黑皮指数均较高;同一采收期,1.0μg/L1-MCP处理能推迟砀山酥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时间,降低黑皮指数,显著抑制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含量的增加;与采收期Ⅰ1-MCP处理果实相比,采收期Ⅱ1-MCP处理推迟了果实黑皮病发病时间,对果实黑皮发生率和黑皮指数的抑制作用较好;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贮藏温度与果实黑皮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MCP处理对砀山酥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成熟果实的作用较未成熟果实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渭南地区砀山酥梨适宜的套袋时间。[方法]分别于2006~2007年的5月1、10、20、30日及6月10、20、30日对砀山酥梨进行套袋,观察不同时期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套袋越早,果皮颜色越白,梨果表面越光洁细腻,亮度越好。5月1、10日套袋的梨果无晕斑;5月20日~6月30日套袋的梨果,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晕斑的大小和色度呈上升趋势。果点的大小和大果点的分布范围随套袋时间的推迟而变大。5月1、10日套袋的梨果有"小僵果"发生,出现了幼果连同纸袋一同脱落的现象。[结论]砀山酥梨在渭南地区适宜的套袋时间为5月20日~6月10日,套袋后的梨果果面光洁细腻,外观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果实套袋对砀山地区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砀山地区砀山酥梨果实外观品质,选择不同的果袋、不同套袋时间和不同摘袋时间,研究在砀山地区套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月30日套小蜡袋后,5月20日套双光油纸袋的处理;(2)5月25日套单层塑料膜袋后,6月15日套双光油纸袋的处理;(3)5月5日套单层木浆纸袋处理;(4)9月1日或9月10日摘除4月30日套小蜡袋后,5月20日套双油光纸袋组合的果袋处理;(5)9月10日摘除4月30日套小蜡袋后,5月20日套木浆纸袋组合的果袋处理,均达到兼顾内在品质,改善砀山酥梨果实外观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涂膜对砀山酥梨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洪伟  刘小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37-9638
[目的]为延长砀山酥梨的保质期提供参考。[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砀山酥梨在冷藏条件下的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结果]在冷藏条件下,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阻止水分的蒸发。涂膜处理能延缓果实贮藏中维生素C(Vc)的损失,以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效果最好,浓度1.5%的壳聚糖次之。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能有效抑制酥梨的呼吸作用,减少砀山酥梨本身酸性物质的消耗;浓度1.0%的壳聚糖成膜流动性较大,保鲜效果不太好;浓度2.5%的壳聚糖较黏稠,阻碍外界O2的进入,从而使其总酸含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浓度2.0%的壳聚糖涂膜砀山酥梨总糖含量下降速度最慢,保鲜效果最好。[结论]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延长砀山酥梨的保质期,以浓度为2.0%的壳聚糖涂膜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梨黑星病是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果实及嫩梢,近年来由于砀山酥梨价格不断下滑,部分果农疏于管理,致使黑星病得以发生流行,造成提前落叶落果,严重削弱树势,进而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为改善砀山酥梨树体营养状况,提高果实品质;【方法】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期(4-8月),对叶面喷施不同水平(0.2%,0.4%,0.6%)钾肥(KCl)4次。【结果】结果表明,喷施钾肥提高了砀山酥梨叶片钾素含量;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果肉硬度;增加了叶面积、百叶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论】综合果树生长状况、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在果实膨大期(6-8月),叶面喷施2-3次0.4%KC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运用蛛网模型对2000~2012年砀山酥梨价格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之前,砀山酥梨的价格呈发散型蛛网,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大,砀山酥梨的当年价格主要受当年产量的影响;2004年之后,砀山酥梨的价格呈收敛性蛛网,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较小,砀山酥梨的当年价格受当年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正>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北纬34°25′,东经116°21′),属黄河故道地区,有400多年的栽培梨树历史。其中砀山酥梨栽培面积4000公顷,总产量达4775万公斤。酥梨果实硕大,黄亮美观,皮薄多汁,味香浓甜,特别是果肉酥脆而驰名中外。1985年酥梨出口1617吨,产值达22万多美元。酥梨总产值占砀山县农业总收入12%以上,成为砀山县一大经济支柱。在1985年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及信息交流会上,砀山酥梨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