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幼虫的死亡率与注射点的方位关系密切。当幼虫位于注射点的正下方时,死亡率最高,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对第1代幼虫的致死率高达75.61%和67.27%,对第2代幼虫的致死率高达89.47%和95.24%。当幼虫位于注射点的上、左上和右上方时,两种药剂对第2代幼虫的致死率较低,只有20%~40%左右,对第1代幼虫的致死率更低,只有10%左右。  相似文献   

2.
施红  卢志芳  熊建宏  王辉  唐艳龙  温小遂 《江西植保》2010,33(4):167-168,171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死亡率与虫道形状关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当虫道形状为线形时,两种农药的致死率最高,对第一代幼虫可达80%,对第二代幼虫超过90%。虫道为S形时,致死率最低,对第一代只有不到40%,第二代略高,也只有60%。当虫道为T形、Y形和环形时,对第一代幼虫的致死率介于40%~60%,对第二代幼虫的致死率略高介于50%~70%。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邯郸市 ,1 997年引进、示范种植美国岱子棉公司与孟山都公司合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近 1 30 0hm2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比常规棉处理增加了 2 1 6~ 2 74粒 ,增幅为 30 %~ 38%。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 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0头以上 ,仍需进行药剂防治。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  相似文献   

4.
室内应用斯氏线虫3个种的5个品系,对越冬沟眶象幼虫进行侵染力比较,结果表明,施线虫后8天,芜菁夜蛾线虫A24品系和Beijing品系,可使在土壤内的幼虫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0%,14天后Beijing品系的致死率亦达100%,其它3个品系均达90%左右;在土壤含水量为10~20%范围内,幼虫死亡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递增,施线虫后5天,含水量20%的处理,幼虫死亡率达70%,而10~15%含水量中,死亡率为45~50%;线虫对沟眶象成虫的致死率很低仅15%。对为害臭椿树的沟眶象幼虫,用A24和Beijing品系进行防治,效果分别为77.3%和70.0%。  相似文献   

5.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 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PIB/mL;y=0.663x+1.614,LC50=1.3×105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  相似文献   

6.
斯氏线虫CB—2Y品系对李实蜂的侵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奇志 《昆虫天敌》1993,15(2):84-87
李实蜂是李子果实的重要害虫。本文探讨了斯氏线虫 CB-2Y 品系对李实蜂幼虫、茧的室内及田间侵染力。结果表明:1.李实蜂幼虫对该线虫很敏感,96小时死亡率93.3%~100%,茧不敏感,死亡率0~6.2%。2.该线虫对李实蜂幼虫侵染力很强,幼虫死亡率随作用时间及剂量浓度增加而增高。3.该线虫侵染李实蜂的田间效果7天后死亡率为70%左右,18天后死亡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药剂水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韭菜中的内吸性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Diptera:Sciaridae)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延长,韭菜中7种杀虫剂对供试幼虫的毒力均呈增强的趋势,其中在100 mg/L下,噻虫胺和吡虫啉产生毒力作用较快,水培72 h时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32.38%和36.50%,168 h时,呋虫胺的致死率最高,达96.35%;同一药剂在相同浓度下处理,内吸至韭菜叶部产生的致死作用快于内吸至假茎所产生的作用,并且致死率更高;水培温度及药液浓度越高,内吸后毒力产生越快,且致死率越高。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通过韭菜根部处理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韭菜迟眼蕈蚊。  相似文献   

8.
用叶碟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拒食活性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发酵液对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取食 3d后 ,1~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84.75%、68.33%和 59.32%。 4龄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 ,选择性拒食率为 76.59% ,非选择性拒食率为 69.72%。 3龄幼虫取食发酵液处理的叶片后 ,生长极其缓慢 ,在 48h时体重抑制率达 100% ,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下降 ,其中化蛹率仅为 15.56% ,100%蛹不能羽化。  相似文献   

9.
曹立武 《植物医生》2003,16(1):27-27
金纹细蛾成为造成果树早期落叶病的主要虫害之一 ,每年造成果树落叶率达 2 0 %~ 30 % ,严重达5 0 %以上 ,2 0 0 2年在夏县阴庄、中其里等村许多果园发病严重 ,虫叶率达 70 %~ 80 % ,单叶有虫 2~ 3头 ,发生严重 ,危害大。金纹细蛾俗称潜叶蛾 ,为食叶害虫 ,主要以幼虫从叶背潜食叶肉 ,形成椭圆形虫斑 ,表皮皱缩成筛网状 ,叶面拱起 ,斑内有黑色虫粪 ,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 ,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丧失光合能力 ,使有机养分供应不足 ,叶片发黄 ,果树早期落叶。该虫以蛹在被害叶片上越冬 ,翌年苹果发芽时出现成虫 ,每年发生 5~ 6代 ,4月上旬达…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对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与昆虫病原线虫适宜混用的化学杀虫剂是一项重要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测试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和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Steinernema longicaudumX-7和Heterorhabditis indica LN2存活以及侵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杀虫剂与病原线虫混合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2龄幼虫致死效果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3种杀虫剂对3种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吡虫啉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其中LN2在1/50 RC(含量为9.33μg mL 1)和1/100 RC(4.67μg mL 1)低浓度处理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推荐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16.67μg mL 1)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70%吡虫啉1/10推荐浓度(有效成分为46.67μg mL 1)与线虫Hb混用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死亡率提高了87.51%,与X-7和LN2混用后,致死率分别提高了39.99%和47.37%。其中1/10推荐浓度吡虫啉与线虫Hb混用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它浓度的吡虫啉和另外两种药剂与3种线虫混用的各处理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吡虫啉的致死时间最短,最短2分钟,平均5分钟,灭杀毙的致死时间最长。林间注药试验表明:7月保绿宁、吡虫啉对萧氏松茎象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71.2%,明显好于8月。  相似文献   

12.
应用虫线清、敌杀死、氧乐果、保绿宁和吡虫啉等5种农药注射防治萧氏松茎象幼虫,结果表明:对于老熟幼虫,吡虫啉和保绿宁效果较好,均达到了50%,对于第2代幼虫,保绿宁效果最好,虫线清、敌杀死和吡虫啉次之,都在80%以上。对第2代幼虫的药效明显高于老熟幼虫。综合以上结果,保绿宁和吡虫啉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药剂。5种农药对不同林龄湿地松的萧氏松茎象幼虫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氯胺磷树干注药防治松褐天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氯胺磷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等对危害马尾松的松褐天牛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试验并与40%氧乐果乳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0%氯胺磷乳油与40%氯乐果乳油相比对松褐天牛有更好的防治效果。按马尾松树干胸径计,30%氯胺磷注乳油注药量0.7mL/cm,30d防效达95.10%。2%阿维菌素乳油防效差,30d防效仅为32.84%。  相似文献   

14.
柑橘木虱防控药剂筛选及矿物油对其增效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柑橘木虱高效防控药剂,提高药剂防治效果,本文探索了 10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的田间防效及矿物油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对柑橘木虱成虫,22%噻虫·高氯氟悬乳剂(SE)、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6%联菊·啶虫脒微乳剂(ME)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速效性好,药后1 d防效94.61%~100%;22...  相似文献   

15.
虫道注射两种生物杀虫剂对桉蝙蝠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虫道注射方法,研究了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对桉蝙蝠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对桉蝙蝠蛾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防治效果为100%。吡虫啉8个月的持续防治效果稍高于阿维菌素,虫害防治效果达到70.4%,而阿维菌素为69.3%;两种药剂对桉蝙蝠蛾有较强和持续的抑制作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每孔注射适宜用药量为5ml(1:200)稀释液。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叶片夹毒法、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等方法测定了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菜青虫、小菜蛾、豌豆蚜和截形叶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处理24h后,在触杀活性试验中,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试虫的毒力大小为菜青虫小菜蛾豌豆蚜截形叶螨;在内吸活性试验中,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截形叶螨和豌豆蚜的LC50分别为149.22mg/L和101.76mg/L,均小于触杀作用下的219.10mg/L和165.25mg/L,表明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内吸毒性明显优于触杀作用;在胃毒活性试验中,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LC50分别为342.82mg/L和407.34mg/L,而触杀作用下的LC50为58.61mg/L和75.30mg/L,表明该药剂对菜青虫和小菜蛾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一定的胃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用减量控害30%苯甲·丙环唑乳油与常规对照20%井冈霉素SP防治纹枯病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评价试验药剂30%苯甲·丙环唑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药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4.14%,比对照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9.52%提高4.62%;减量控害区产量比常规用药增产31.2 kg/u,增产6.28%。减少施药用工2.5元/u,增加效益62.9元/u。建议使用时,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 mL/u对水45 kg/u于纹枯病发生盛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全文设u=667 m2,单位面积)。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黏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体内的免疫反应,设置孢子浓度为104、5×104、105、5×105、106个/mL及5×106个/mL的球孢白僵菌菌液注射黏虫6龄初幼虫,研究球孢白僵菌对黏虫校正死亡率、羽化率、蛹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及成瘤反应的浓度依赖效应。结果表明,6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随菌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蛹重随菌液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仅在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蛹重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孢子浓度为5×105、106、5×106个/mL时羽化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雌雄成虫寿命也显著缩短,而6龄幼虫至成虫羽化的发育历期在105、5×105、106、5×106个/mL浓度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延长。此外,白僵菌侵染诱发黏虫免疫成瘤反应,并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注射84 h内,黏虫体内成瘤的数量随注射时间延长而递增,其后不再增加;同时,成瘤数量随着菌液浓度升高而增加,至106个/mL浓度时不再显著上升。该结果为揭示黏虫抵抗真菌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及所产生的免疫代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