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黄土丘陵山区3个不同区域种植21个大豆品种,将这些品种进行蛋白质含量检测后,对化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得出小黑豆等6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中黄16等多个品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试验的3个区域间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差异达显著程度。在适宜区域推广适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能提高干旱山区大豆的生产效益,对大豆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 ~ 2007年分别以3个高脂肪、3个高蛋白和3个普通品种为材料,在吉林省6个生态区种植,分析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的生态效应以及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态区间的大豆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后将吉林省中部南北平原区和东部盆地区划分为高脂肪区,中东部低山区和东南部山区为高蛋白区,西部干旱区为非优质区.  相似文献   

3.
将抗逆基因TaDREB3转入大豆品种东农50,得到3个稳定遗传的株系,并将T4代株系种子播于大田中。对3个转TaDREB3基因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蛋白质含量、油份含量、脂肪酸含量、异黄酮含量等品质性状的等同性分析,研究转化外源基因TaDREB3后大豆原有品质性状是否有改变。结果表明:3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株系1的大豆黄素虽然和对照差异显著,但是异黄酮总含量和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aDREB3基因的导入并没有改变大豆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BC3F2代大豆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旨在为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及制定有效育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分别以红丰11和早熟18大豆品种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3次、自交2次,得到2个回交群体,并对其后代群体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等分析。结果表明:2个回交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差异显著,且同一组合后代群体内表现一致性较好。相关分析表明BC3F2代蛋白质、油分含量与供体及受体亲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BC3F2后代家系的蛋白质、油分含量与双亲差值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中亲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用双亲中亲值来预测杂交组合BC3F2代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均值更加准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和株高可以作为间接选育大豆高蛋白质和高脂肪品系的间接依据;在大豆高油或高蛋白育种中,亲本宜采用双亲差异大且中亲值较高的来配置组合。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肥密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黄30、铁丰31和铁豆37为材料,在不同施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16.5、21.0万株·hm-2)处理下,比较了3个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大豆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且高密度条件下的产量最高;不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肥密处理对不同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低密度中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豆37蛋白质含量,降低了3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中密度中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丰31蛋白质含量.施肥处理降低了中黄30脂肪含量,提高了铁丰31和铁豆37脂肪含量.高密度施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豆37蛋白质含量.施肥处理增加了铁丰31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寻找最佳的播种时期,满足黑龙江垦区生产高蛋白大豆的需要,利用3个黑龙江省东部主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和东农42,进行8个播期栽培试验,探讨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成熟期无影响,而对生育期有影响,大豆生育期因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农艺性状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提早或延迟播期使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减小;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产量有影响且差异显著;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播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低,但各播期间差异不明显。在黑龙江东部地区高蛋白大豆的适宜播期是5月8日至5月14日。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12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从鼓粒期开始,每隔7 d取一次样,研究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动态规律不同.高蛋白品种呈双峰曲线变化,高油品种和中间型品种呈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籽粒形成的中后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于平稳,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油品种最低,中间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各取样时期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蛋白质的合成以籽粒形成的中后期为主.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大豆资源发展我国的大豆加工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原产我国 ,近两个世纪才远播全球 ,它富有的营养为举世瞩目。不仅如此 ,近几十年来科学地证明了大豆还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大豆含蛋白质 3 5 %~ 3 8% ,是农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作物。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 160 2 8份我国大豆品种的分析 ,蛋白质含量在40 %~ 45 %的占所检品种总数的 49 3 % ,含量在 45 %~ 48%的占 3 2 7% ,二者合计共占 82 % ( 12 15 0份 ) ,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 5 5 15 %。可见 ,把大豆作为大众的蛋白质营养源的潜力很大 ,其平均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谷物高 2~ 4倍或更多。牛奶蛋白质含量为 3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