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鸡胆汁中提取牛磺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碱解、酸化、结晶等简便的方法及工艺,从鸡胆汁中提取并纯化了天然牛磺酸,得产品经纸层析、薄层层析证实为牛磺酸,并经薄层扫描及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该产品中牛磺酸含量达99.8%。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牛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测定不同海洋生物中牛磺酸的含量。[方法]应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研究流动相比例、流速、衍生剂比例、衍生时间等因素对牛磺酸检测的影响。[结果]当牛磺酸∶OPA=1∶2,衍生时间2 min,流动相乙腈∶水=15∶85,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时,牛磺酸浓度为10~400μg/m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行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利用该方法检测不同海产品中牛磺酸的含量,所选择的海洋贝类、甲壳类、鱼类中均含有牛磺酸,其中海瓜子中含量最高,达11.2 mg/g。不同组织比较,鱼肉中牛磺酸含量较高,而鳃中较低。[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海洋生物中牛磺酸含量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牛磺酸在不同组织中的合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补充不同水平牛磺酸和β-丙氨酸(牛磺酸转运抑制剂)大鼠血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含量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及一氧化氮含量,探讨牛磺酸对高血压发生的预防作用。试验结果证明补充牛磺酸可使大鼠血中ATⅡ含量、ACE活性降低(P<0.05)和提高了NO的含量(P<0.01)。  相似文献   

4.
担子菌中牛磺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离子交换色谱原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了一些常见食用菌中牛磺酸的含量。牛磺酸在磷酸丝氨酸及磷酸乙醇胺洗脱液中经色谱分析可得到清晰的对称峰。灵芝的牛磺酸含量为每100g干重含3.7~83umol。火菇在所检蘑菇中牛磺酸含量高,每100g湿重含(83.2±6.6)umol,与陆生植物相近。双孢蘑菇与香菇的牛磺酸含量相对较高,每100g湿重含量约49~55umol,牡蛎蘑菇及糙皮侧耳的鲜重含量分别为(8.9±0.712)umol、(3.7±0.3)umol,木耳及甘露地衣的干重含量分别为(19.5±2.1)umol、(9.3±1.5)umol。高牛磺酸、无胆固醇的蘑菇有望作为低胆甾醇类食物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猪精子在17℃负压液态保存时牛磺酸对精子质量的影响,通过在Modena基础稀释液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牛磺酸,17℃负压环境下进行猪精液的保存,并利用迈朗全自动精子质量检测仪等仪器检测猪精子质量、精液pH值及精液中H2O2浓度,研究不同浓度牛磺酸对猪精液质量的影响。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即基础稀释液中添加0、2.5、5、7.5、10 mmol·L-1牛磺酸,实验重复4次。结果表明,7.5 mmol·L-1的牛磺酸在精子活力,路径速度上都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添加牛磺酸后精液的pH值下降缓慢,且精液中H2O2浓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从综合指标上看7.5 mmol·L-1的牛磺酸对在17℃负压环境下进行猪精液的保存是有利的,为猪人工授精生产实践中猪精子的保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牛磺酸的增智机理,用Morris迷宫学习记忆模型,对大鼠补充或抑制牛磺酸的吸收影响海马、前额叶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海马CA3区光辉层和前额叶锥体细胞层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发现,补充牛磺酸在功能上可以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成分上可以降低海马、前额叶中AchE的活性、提高海马、前额叶中NOS的活性;在结构上可以使线粒体的嵴增长、排列紧密。因此,牛磺酸可能通过影响胆碱能系统的作用、增加第二信使的含量及改善大脑超微结构,起到增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和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并对牛磺酸对水产动物的促生长机理、抗逆功能,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水产动物及废弃物中的牛磺酸,采用水煮提取法,并用大孔树脂除去色素及蛋白,结果表明扇贝肉丁、紫贻贝和扇贝边中牛磺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764%、0.651%和0.802%.本方法简便、迅速,为水产动物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脂肪代谢的影响,在高脂(16%)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5%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质量为(7.98±0.02)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肝脏粗脂肪含量在牛磺酸组最低,显著低于半胱氨酸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在牛磺酸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降低了鱼体EPA含量,牛磺酸升高了鱼体C18:2n-6和C18:3n-3含量。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显著影响了大菱鲆肝脏脂代谢基因表达,蛋氨酸升高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FAS)的表达;半胱氨酸升高了甘油酯生成相关基因DGAT1的表达,而牛磺酸降低了脂肪合成相关基因(ACACβ、FAS、SREBP1、PPARα1、PPARγ和LXRα)的表达。生长方面,终末体重在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大菱鲆高脂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牛磺酸具有降低肝脏脂肪含量的作用,而半胱氨酸具有升高肝脏脂肪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牛磺酸对绿壳蛋鸡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将4 000只生长发育正常的绿壳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2、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及添加了0.01%、0.1%和1%牛磺酸的日粮。试验期间统计各组蛋鸡的成活率、产蛋率、日耗料量和日增质量,7周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进行血液、肝脏和肾脏等样品的采集。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牛磺酸均可以提高蛋鸡的成活率和平均产蛋率,且以添加0.1%牛磺酸效果最明显。组织学观察显示牛磺酸能改善肝肾形态。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肌酐(SCr)、血尿酸(UA)、丙二醛(MD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试验2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不同剂量牛磺酸均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5),均能显著降低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升高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而添加0.1%和1%牛磺酸使肾脏中白介素4(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肝脏中TNF-α、IL-1β及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组3中干扰素γ(IFN-γ)及IL-4分泌也显著下降;各种剂量牛磺酸均可显著提高肝脏中T-AOC活性(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0.1%~1.0%牛磺酸可以提高蛋鸡成活率和平均产蛋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改善脂质代谢,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况,改善蛋鸡肝脏和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且以0.1%的牛磺酸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检测宁夏枸杞中联苯菊酯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郝凤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453-1455
以宁夏中宁枸杞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检测枸杞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试样用乙腈提取,过CARB/NH2固相萃取柱,经丙酮/二氯甲烷净化洗脱,再过Florisil柱,经正己烷/二氯甲烷淋洗除杂,乙酸乙酯洗脱,正己烷定容,采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GC-EC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宁枸杞中联苯菊酯含量为0.002 2 μg/g,RSD为3.5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47%,RSD为1.7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研究结果为枸杞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两种微生物制剂对猪粪堆肥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猪粪出路,应用两种微生物制剂进行了堆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制剂对堆肥发酵是有利的。A菌对有机质的分解率约为50%,比对照快,B菌分解率只有25%左右,比对照慢;A菌对腐殖质的分解速率与有机质一致,B菌的分解速率比对照低一成左右而有利于腐殖质的保存;A菌肥的总氮量比对照少一成左右,B菌肥比对照略好;NH4_N,A菌肥与对照一致,B菌肥比对照多一成左右;猪粪堆制后,NH4_N占全氮的比例,两个加菌处理都比对照高;全磷量,B菌肥与对照相近,A菌肥比对照少一成左右。盆栽青菜,A菌肥比对照增产一成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碳氮源培养液对蛹虫草多糖及虫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碳氮源培养液振荡培养蛹虫草,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结果]培养液中多糖含量以米蛹配方最高,为6.48mg/ml,其次为玉米糁蛹的5.87mg/ml;虫草酸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5.21mg/ml,其次为米蛹的4.94mg/ml;菌丝体中多糖含量以玉米糁蛹配方最高,为68.32mg/g,其次为米蛹的57.91mg/g;虫草酸以麦米蛹配方最高,达186.29mg/g,其次为小麦蛹的180.32mg/g。[结论]选择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液体培养,可获得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很高的培养物。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旱作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马铃薯综合经济性状良好,折合产量为31 700~32 5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32.08%~33.63%、21.55%~24.24%,纯收入为11 077.2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4 207.4、3 418.4元/hm2;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8 200~32 3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15.95%~34.58%、7.80%~23.85%,纯收入为9 850.7 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2 980.9、2 191.9元/hm2.建议在降水多的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偏少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刈割方式研究苜蓿青干草在大田晾晒期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采取单因子随机设计,采用压扁和未压扁2种处理,分别通过人工刈割和机器刈割实现,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取样,然后将样品烘干打粉测量营养成分含量,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苜蓿刈割后在大田晾晒期间内,压扁处理和未压扁处理,营养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结果表明,这种营养成分流失与晾晒时间和调制方式都有一定的联系。且与晾晒时间呈正相关;而不同刈割方式的苜蓿在大田晾晒期间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盖草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沟土铺底抓土盖种盖草、抓土盖种盖草沟土铺面和抓土盖种条盖草沟土铺面免耕栽培马铃薯,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比常规翻耕栽培出苗齐,出苗快4~7d,成苗率提高2.1%~4.5%,分枝期提早7~9d,分枝多2个,生长势强,生长期延长6~9d,单株结薯多0.5~0.7个,单株薯重增加34.5%~48.8%,增产30.5%~47.1%,达极显著水平;3种盖草方法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抓土盖种盖草沟土铺面产量最高,采用不同盖草方法对薯块大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GIS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系统论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评价了滩小关水源地土壤养分质量状况,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利用GPS快速准确地测到带有坐标记录的采样点,利用MAPGIS对采样点进行空间插值获取土壤养分等级空间分布图,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缺乏,尤其氮磷养分不足,有机质含量不高。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攻击后,免疫保护指数(VPI)为73.30%,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vMDV感染雏鸡和HVT疫苗免疫后vMDV攻击雏鸡显著增强(P<0.01,P<0.01和P<0.01,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H)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和P<0.05,P<0.05).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雏鸡vMDV攻击后,VPI为56.7%,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rMDV感染雏鸡显著增强(P<0.05,P<0.05)和外周血液TH数量显著增加(P<0.05),单核细胞数量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室内模拟条件下玉米秸秆的分解特征及物质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材料,研究了在室内模拟的条件下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的腐解率、粗纤维以及全钾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腐解率不断增大,在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添加微生物的处理平均腐解率 大于未添加微生物的处理,秸秆长度为1 cm的处理平均腐解率大于秸秆长度为3 cm的处理;粗纤维含量的变化总体趋势是下降,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秸秆长度为1 cm的处理粗纤维含量小于秸秆长度为3 cm的处理,在添加物微生物的处理中秸秆长度为1 cm且C/N=25的处理粗纤维平均含量最小,其含量为31.57%;其他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秸秆长度为1 cm的处理全钾含量大于秸秆长度为3 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茄子塑料大棚内节肢动物群落由21 种物种组成,可分为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重寄生性和蜘蛛等五个亚群落。整个群落的热值和能量生产在4 月和7 月出现两个峰值,4 月份的日均能量值达37 .55J/ 株。群落的能量生产与植食性和捕食性亚群落的能量生产相关,与其他亚群落的能量生产无关。8 月份植食性亚群落的日均能量值最大,为20 .90J/ 株,4 月份最低,仅为13 .97J/ 株,其能量生产与桃蚜种群的能量生产呈显著相关。捕食性亚群落的能量值在4 月份最大,为21.26J/ 株,五月前其能量生产与拟长毛钝绥螨种群的能量生产呈显著相关。蜘蛛亚群落的日均能量值6 月份最大,为7.91J/ 株。寄生性亚群落的日均能量值呈逐月上升趋势,8 月份达到最大值,为4.49J/ 株,其能量生产与桃蚜茧蜂和蚜茧蜂种群的能量生产相关,重寄生昆虫仅1 种,能量值极低且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