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误诊 原发性前胃弛缓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饲料单一、品质不良、突然更换、气候突变等均是诱因。近几年奶牛饲养业在各地迅速兴起,很多饲养户没有饲养经验,加之设施简陋,前胃弛缓发病率更高。对原发性弛缓健胃促反刍一般1-3日即可痊愈。继发性前胃弛缓可继发于其他任何疾病,  相似文献   

2.
1,不辨原发继发,治疗无的放矢.原发性前胃弛缓由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饲料单一、品质不良、突然更换、气候突变等均是诱因。近几年奶牛饲养业在各地迅速兴起,很多饲养户没有饲养经历,加之设施简陋,前胃弛缓发病率更高。对原发性弛缓健胃促反刍一般1~3日即可告愈。继发性前胃弛缓可继发于其他任何疾病,笔者观察到下列几种疾病与前胃弛缓最易混淆而枉然用药。  相似文献   

3.
牛前胃弛缓中西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前胃弛缓中西疗法甘肃省农垦总公司钱耀统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导致消化紊乱的慢性疾病。是牛常见病之一。役牛、肉牛和奶牛均可发生。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前胃弛缓,多由饲养管理失宜,突然改变饲养方式,过度劳役或缺乏运动,矿物...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双城是全国奶牛第一县,但由于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奶牛前胃弛缓发病率较高.笔者应用自制健胃散治疗前胃弛缓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奶牛业不断发展和奶牛数量的大幅增加。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相对偏低、相关的服务体系跟不上等原因,奶牛疾病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前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给养牛业带来很大损失。前胃弛缓是奶牛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导致消化紊乱的慢性疾病,是牛常见病之一,役牛、肉牛和奶牛均可发生。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前胃弛缓,多由饲养管理失宜、突然改变饲养方式、过度劳役或缺乏运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继发性前胃弛缓,发生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真胃炎、腹膜炎等。中兽医认为本病是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功能降低。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和脾胃阴虚。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后移,在前胃内产生大量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现象的一种奶牛疾病。前胃弛缓的病因比较复杂,原发性前胃弛缓都与饲养管理有关。不按时饲喂草料及草料质量低劣饲料过于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饲养失宜、管理不当或因冬季运动不足,缺乏日光照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易导致本病的发  相似文献   

8.
奶牛前胃弛缓临床上比较多见,常因饲养管理不善,长期饲喂粗硬饲料或细软饲料,饥饱不均,运动不足等而引起。笔者从1995年以来,用麻仁汤共治疗奶牛前胃弛缓7例,全部治愈。介绍如下:1药方与用法:取麻仁300~600g,莱菔子35~70g,炒盐35~70g...  相似文献   

9.
奶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前胃机能紊乱,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菌群紊乱,产生大量腐败分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是舍饲牛冬春之际的常发病,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奶牛前胃弛缓的发病率,保障奶牛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胃弛缓是奶牛临床常见和多发病之一,多因饲养管理不善,伤于脾胃,运化传导失调而发生本证;现代医学认为是前胃神经调节机能障碍引起的疾病,以前胃的兴奋和收缩功能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为特征。笔者在近6年的临床实践中,共诊治奶牛病42例,其中前胃弛缓19例,占所治疗发病牛数的45.24%,且冬春季多发。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我场奶牛户李某家中饲养的8头奶牛,10天前开始饲喂酒糟,不限量,任牛自由采食,6头奶牛相继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诊断为过食酒糟引起前胃疾病(其中4头奶牛为前胃弛缓,2头为瘤胃积食)。1病例病例193-259号奶牛,T38℃,R25次...  相似文献   

12.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多发于高产奶牛.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该病与真胃弛缓和机械转移有关,导致真胃弛缓的原因和前胃弛缓有关,如消化不良,高蛋白日粮,酮病等。机械性转移如分娩、爬跨、滚转等。笔者参与对济南及周边地区四个病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和奶牛数量大幅增加,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相关的服务体系跟不上,奶牛疾病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前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给养牛业带来很大损失。前胃弛缓是奶牛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前胃神经调节机能紊乱,前胃壁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机能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乃至全身机能紊乱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奶牛前胃弛缓临床上比较多见,常因饲养管理不善,长期饲喂粗硬饲料或细软饲料,饥饱不均,运动不足等而引起。本人于2012年9月~2013年4月底在伊宁市畜牧局花果山兽医站进行了毕业实习。在此期间治疗了附近村民的牛羊。接诊了乳腺炎、难产、卧地不起、前胃弛缓等病症共20余例。其中,前胃弛缓的比例相当高,因此,本人接诊了一例前胃弛缓的奶牛,根据中西医结合原则,采用兴奋瘤胃、促进反刍;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做好强心、补液等,疗效满意。文中介绍了病因、诊断和治疗措施等经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奶牛前胃弛缓的类型、病因及临床特征,特别是顽固性前胃弛缓;同时介绍了适用于所有前胃弛缓,尤其针对顽固性前胃弛缓的治疗方法;例举了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成功二例,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顽固性前胃弛缓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生产和饲养过程中,梨形虫病是寄生在奶牛血液中的高热性疾病,梨形虫病继发的前胃弛缓在临床上很难确诊。对于本病的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及时应用抗梨形虫的药物外,还应配合治疗前胃弛缓和提高机体抵抗力的药物方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日粮精粗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犊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所引起。在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牧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牧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奶牛前胃弛缓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是各种因素导致奶牛前胃消化功能兴奋性降低和收缩力减弱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日粮中精粗料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犊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所引起。在饲养管理较差的奶牛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奶牛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奶牛前胃弛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后移,在前胃内产生大量腐败和酵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紊乱现象的一种奶牛疾病。前胃弛缓的病因比较复杂,原发性前胃弛缓都与饲养管理有关。不按时饲喂草料及草料质量低劣饲料过于单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饲养失宜、管理不当或因冬季运动不足,缺乏日光照射,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易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较高,对牛的健康影响很大。笔者接诊了18头典型病例,采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方法治愈16例,取得良好效果。以上述的病例为依据,重点探讨了该病的治疗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