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薛允连 《新农业》2004,(8):39-39
近几年,我们采用了玉米、花生种子包衣技术,达到既防虫防病,又增产增效的目的。花生种子包衣可防治蚜虫、地下害虫,还可防治花生线虫病;玉米种子包衣可防治纹枯病。花生种子包衣千粒重比对照高9克:玉米种子包衣干粒重高于对照8克。花生种子包衣单产高于对照31公斤,增产率14.1%;玉米种子包衣单产高于对照54公斤,增产率12.4%。包衣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花生专用肥对花生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效可达10.2%~25.1%,其中以花生专用肥4号增产效果最高;添加剂能使花生专用肥4号肥效提高5.6%~9.6%;花生专用肥4号,以亩施40kg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6%~36.7%。  相似文献   

3.
扬黄灌区冬小麦复种油葵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复种油葵,冬小麦平均亩产424kg,比大田春小麦增产36.7%,油葵亩产182.7kg。比大田春播油葵产9.7%,两作合计比单种春小麦产产195.7%,比春播油葵增产302.4%,投产比为1:2.87。并介绍了冬小麦复种油葵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课题组首次提出用垄耕套种的新型设计替代现行两茬单作的构想,经试验证实,垄耕套种比翻耕单作增产22.1%比免耕单作增产14.9%,比垄耕单作增产22.3%,前茬小麦由于将窄行条播改为宽垅沟播减产27.9%,然而后茬玉米具有显著增产的优势,增产34.3%~54.3%,从而弥补了小麦的损失,复种的总产依然增加,玉米/小麦的产量比值是复种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据测定,它和总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6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多元螯合微肥在花生上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采用裂区设计鉴定了腐植酸多元螯合微肥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该微肥能满足花生后期营养需求,增加英果数及饱果率,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比清水对照增产16.31%~26.79%,比肥料对照高美施和花生大豆增产10.2%~17.61%。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无膜栽培为对照,对引进粉红色花生除草膜、白色花生专用膜和本地常用普通地膜在春花生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除草膜、专用膜均比无膜栽培花生的生育期缩短4d,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4.5%和19.0%,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且经济效益好,可进一步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品种商研9807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21.52kg/亩.平均籽仁产量213.78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6%和9.29%: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38.6kg/亩,平均籽仁产量237.65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5%和6.93%:201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5.69kg/亩,籽仁产量233.90kg/亩,比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7.28%和6.05%。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研9807在生产上应用,麦垄套种适宜密度为1.1万~1.2万穴/亩,中后期注意补充微肥.防治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河津县正茬花生面积逐年缩小,麦田套种花生面积迅速扩大,产量稳定增长。1987年全县麦田套种花生5万亩,比1985年的2.5万亩翻了一番。1988年扩大到6.2万亩,占全县花生总播面积的82%,套种花生平均亩产220公斤(比1987年增产20公斤),最高亩产350公斤。套种花生比麦收后复播花生亩增产70多公斤,加上前茬小麦,一般亩产值640元以上,比一料田增值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是河南辣椒主产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栽培模式。为提高复种指数,以主要作物不减产、经济作物增产为目标,推行朝天椒套种芝麻栽培模式,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套种减轻了朝天椒病毒病和日灼病的发生,实现了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及定植模式、整地施肥、种子编绳、朝天椒田间管理、芝麻田间管理、套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总结了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达到朝天椒套种芝麻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详述了“春玉米 +花生 (毛豆 )—秋玉米 +大白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结了该种植模式在生产中的经验 ,认为该种植模式操作简单 ,充分利用空间 ,合理调节矛盾 ,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2.
玉米套种绿肥模式对连作田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作玉米田套种绿肥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套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绿肥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常规种植相比,玉米套种箭舌豌豆,宽行距90cm、窄行距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2.8%,玉米增产13.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木薯间种花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光能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增产增收,用地养地目的,进行木薯间种花生试验。结果表明,木薯间种花生,每667m2产鲜木薯2 203.5kg,花生146.4kg,与对照单种木薯相比,每667m2木薯增产302.7kg,增长13.7%,花生146.4kg,增收860.3元,共增收1 079.75元,经济效...  相似文献   

15.
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方农区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九·五”再增产5000万吨粮食的重大举措。红壤丘陵区水热资源优越,适合早晚两季玉米种植。推行玉米间套种能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整体经济效益,以早大豆间作玉米和花生成熟期套种秋玉米模式效果好,产值增加74.51%及59.37%。红壤旱地间套种玉米应针对不同茬口选择适宜的间套方式和密度,大豆地宜密;花生及红薯地宜稀,以大畦沟沿两侧套种玉米为佳。早玉米品种以郑三3号>中单2号>掖单4号;秋玉米产量则以3574>白糯2号>中单2号>京早10号>高油ll5,郑三3号不宜秋季栽培。玉米播期应以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干热天气为前提,早玉米直播以4月上中旬、秋玉米7月下旬播种为宜,极限播期分别为立夏和立秋。红壤地力贡献率低,实行NPK及有机肥配合是玉米高产的基础,6000kg/ha玉米籽需N100.8kg,P_2O_350.4kg,K_2O100.8kg。近郊县利用水源较好的旱地及秋闲田,选择糯性及甜玉米,生产鲜食玉米,能成倍提高玉米产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瓜类与宿根甘蔗不同的套作模式对瓜类、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为瓜类合理套作甘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桂蜜2号薄皮甜瓜、丰成2号蜜本南瓜与桂糖21号宿根蔗进行套种,研究适合的瓜类与宿根甘蔗套种模式。结果:甘蔗行距为1.1m的常规行距套种甜瓜,甘蔗的产量最高,为5470.39kg/667m2,甘蔗蔗糖、锤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等甘蔗品质指标最优分别为11.84%、14.72、86.14%和14.15%,同时提高甜瓜的品质。甘蔗常规行距套种瓜类的产量品质比套种在宽窄行距的瓜类产量品质要高,套种在1.1m常规行距的南瓜和甜瓜比套种在宽窄行距的产量分别高13.10%、18.14%,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高14.59%、19.24%,南瓜的维生素C含量高24.54%和1.08%,β—胡萝卜素含量则高7.5%。与新植蔗套种瓜类有相同的趋势。建议生产上采用1.1m的常规行距种植甘蔗与甜瓜套种。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具有增加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功能,套作是最重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形式。为研究不同套种模式对桑树生长和综合效益的影响,在幼龄桑园分别套种大豆、绿豆、马铃薯、红薯、花生、芝麻6种农作物,比较6种套作模式下桑树的生长情况、桑叶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并分析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套作模式中,桑树/红薯、桑树/马铃薯、桑树/花生的平均枝条数及平均总枝条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从平均枝条长来看则正好相反,而单位面积总枝条数差异不显著;从桑叶叶量来看,桑树/花生套作模式下最高,达16 391.90 kg/hm2,桑树/红薯次之,桑树/绿豆最低;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套作幼龄桑园单位面积平均总条数(x)与平均总条长(y)有极显著相关性,拟合多项式方程为:y=0.247x2–2.506x+314.16(x>0);综合来看,桑树/花生套种模式较有利于幼龄桑树的生长,综合经济效益高于其他模式,其次为桑树/红薯、桑树/马铃薯模式。该研究为幼龄桑树套种模式的推广,桑园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播期麦套玉米与单作玉米在生物学性状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共生期间,不同播期单作玉米的展开叶数、次生根数、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麦套玉米,可见叶、种子根、株高不尽一致;麦套玉米由于小麦的遮阴,比同期播种的单作玉米生育期推迟,叶片总数、果穗叶位减少,穗位高、株高降低。麦套玉米适时套种时间应在小麦收获时,玉米苗在3叶展开期前后(在山东省玉米品种郑单958适宜套种时间为5月21~26日),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达到单作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地光热资源实际,应用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设计了小麦垄作套种玉米栽培试验,旨在为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垄作套种玉米栽培条件下,单产提高33.0%~35.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kg/mm·hm^2,肥料利用效率提高4.60%~4.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