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寒冷,在鸡舍通风管理的过程中,通风与保温的矛盾突出。在协调两者之问的矛盾时,应明确以保证最小通风量为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  相似文献   

2.
李凯  王敏  薛军海 《中国家禽》2001,23(22):17-18
寒冷季节必须为鸡群保证适宜的最小通风量,提供高质量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并从鸡舍内排除过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气。尽管温度和通风这对矛盾在冬季显得更加突出,但应该明确的是,保证最小通风量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湿度有多大,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最小通风量的大小决定于以下因素:鸡群只数和体重,鸡舍湿度,舍内氨气含量,粉尘多少。尽量减少通风量无疑可以减少舍内热量的损失,由此减少燃料消耗而降低饲养成本,而减少通风量必须以减少舍内氨气含量和舍内湿度为前提。由于冬季舍内湿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寒冷季节 ,必须为鸡群保证适宜的最小通风量 ,提供高质量的空气 ,并从鸡舍内排除过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气。尽管温度和通风这对矛盾在冬季显得更加突出 ,但应该明确的是 ,保证最小通风量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前提。无论舍内环境温度有多低 ,湿度有多大 ,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的通风量。最小通风量的大小决定于以下因素 :鸡群只数和体重、鸡舍湿度、舍内氨气含量、粉尘。尽量减少通风量无疑可以减少舍内热量的损失 ,由此减少燃料消耗而降低饲养成本。但减少通风量必须以减少舍内氨气含量和舍内湿度为前提 (由于冬季舍内湿度较大 ,粉尘不是主要…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每年秋、冬季节来临之际,蛋(肉)鸡养殖企业(场)均面临鸡舍环境控制管理的巨大挑战。因为人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鸡舍通风开始由纵向通风向过渡式通风转变,需要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目标温度和通风量。而进入冬季后,气温降至最低,开始进入最小通风阶段,需要协调好冬季鸡舍保温和通风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冬季通风不良是造成肉鸡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文章介绍了密闭式鸡舍通风的类型,冬季肉鸡舍最小通风模式下通风量的设定,过背风速与进窗风速的要求,横向风机的安装与使用,侧墙窗户的开启方法,鸡舍的密闭性维护等。冬季肉鸡养殖要关注鸡舍通风管理要点,改善肉鸡舍空气质量,减少肉鸡舍热量损失,降低肉鸡舍有害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6.
1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冬季气温低,管理的重点是注意防寒防湿、协调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加强光照管理等。1.1防寒防湿冬季蛋鸡饲养管理重点在于鸡舍的防寒。产蛋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当鸡舍温度低于7℃时,产蛋量开始下降。确保  相似文献   

7.
正1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冬季气温低,管理的重点是注意防寒防湿、协调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加强光照管理等。1.1防寒防湿冬季蛋鸡饲养管理重点在于鸡舍的防寒。产蛋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当鸡舍温度低于7℃时,产蛋量开始下降。确保  相似文献   

8.
为找到东北地区蛋鸡舍冬季保温和通风的平衡点,并将舍内环境条件控制在适合蛋鸡生长的范围内,试验对吉林省某蛋鸡舍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颗粒物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舍内平均温度22.1℃,平均相对湿度67%,不同监测点温湿度存在差异;平均氨气浓度为3.21 mg/m~3,其浓度和温度呈正相关,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舍内颗粒物浓度分布情况为PM_1和PM_(2.5)浓度近风机端舍中远风机端,PM_(10)和TSP与之相反,即远风机端舍中近风机端;舍内CO_2平均浓度为8 576 mg/m~3,高于相关标准。基于CO_2浓度对试验鸡舍通风策略进行优化,得出该试验鸡舍最小通风量为0.56 m~3/h·kg,以及东北地区采用传送带清粪方式的蛋鸡舍应保证的冬季最小通风量为0.51~0.58 m~3/h·kg。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白羽肉鸡养殖越来越向规模化、标准化、设备化方向发展,目前白羽肉鸡所建设的鸡舍基本是以密闭式鸡舍为主,密闭式鸡舍有利于通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控制管理。尤其对于通风的管理,密闭鸡舍采用负压通风,有利于通风换气均匀,保证鸡舍的空气质量,提高鸡群的生活环境。在夏季炎热气候或育成期后期都宜采用纵向通风模式,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有效降低育成鸡的体感温度,提高饲料转化率,使肉鸡养殖获得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10.
霍清合 《水禽世界》2009,(12):14-15
夏季鸡舍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温,采用纵向通风模式,要求通风量大,利用风冷效应和湿帘蒸发降温;而冬季鸡含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气,采用横向通风模式,要求通风量小,利用最小通风量;一般来说最大通风量是最小通风量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上接《家禽科学》2015.1期第21页)2.3最小通风无论外界气候条件如何,都必须给鸡舍提供一定的通风,最小通风适用于幼龄鸡群、夜间或冬季。最小通风由定时器调节;使用变速(频)风机控制通风量也是不错的选择。排风扇(通常采用0.91m的风机)的运转由循环定时器的开或关将空气从鸡舍侧墙进风口或屋顶进风口抽入鸡舍。建议采用5min的定时循环,有助于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冬季鸡舍往往会由于密闭性差、供暖不足、进风口不良及定时钟设定不合理等原因,致使不能采用最小通风系统进行有效的通风,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探讨一下怎样做好冬季的通风管理。1如何进行通风如果舍内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就要启动最小通风系统,这时候一方面先把温度升起来,保持地面垫料及鸡舍温度稳定使鸡群舒适。另一方面无论外界温度如何,鸡舍都要有一定的新鲜空气进入,保持舍内  相似文献   

13.
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必须为鸡群提供适宜的通风。通风的目的在于供给鸡只足够的氧气,排出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汽。虽然通风也同时增加了舍内热量的损耗,提高了燃料用量和饲养成本,但相对不良通风对鸡群的负面影响,这些成本的付出还是非常值得的。可在实际生产中,费用却总是显得那么难以回避,所以,冬季最小通风量的管理日渐引起关注。由于在一般的非封闭鸡舍内,通风的可控性非常低,这里仅对环境控制鸡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冬季气候寒冷,尤其在北方,存在着防寒保暖和解决好通风、有害气体排除、疫病防治的矛盾问题,使养鸡效益下降。为保证肉鸡养殖效益必须加强免疫、断喙、饲料以及饲养人员管理的工作,将各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透。1保温与通风相结合入冬前要对鸡舍进行维修,防止贼风、穿堂风侵  相似文献   

15.
养管理要点     
作用。冬季鸡舍通风控制的感官要求是,鸡舍排风扇端的氨气味,以不使人的眼睛不舒服为宜,如能刺激人的眼睛有泪,表明氨气浓度大,应加大通风量。最小通风量可以在温度较低时使用。此时,要避免舍外冷空气直接吹到鸡身上,鸡舍通风由纵向通风改为横向通风,降低舍内空气的流动量。鸡舍相对湿度要求的正常范围值是55%-65%,如果地面潮湿和氨气多就可以通过增加定时钟工作的时间来增加通风量,  相似文献   

16.
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相对湿度大,种鸡舍内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如何解决好这对矛盾,为种鸡创造适宜的环境,防止其因环境变化引起生产性能下降,是冬季种鸡管理的关键点。种鸡舍冬季环境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相对湿度大,种鸡舍内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如何解决好这对矛盾,为种鸡创造适宜的环境,防止其因环境变化引起生产性能下降,是冬季种鸡管理的关键点。种鸡舍冬季环境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夏季来临.如果鸡舍通风不良,温度过高,将会影响种鸡的生产性能。结合生产实际,现就夏季鸡舍通风应注意的问题.与同行交流。通风的目的:夏季是为了降温。要求鸡舍有最大通风量.并且最大通风量是最小通风量的十倍。使用纵向通风。春秋季节通风是为了换气和降温,使用混合通风。通风要保证鸡舍内空气质量良好.鸡舍内昼夜温差和前后温差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9.
冬春季节密闭式鸡舍的通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通风方式及在鸡舍环境控制中的调控作用 随着养鸡事业的发展,我国鸡舍通风方式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鸡舍发展到现在全密闭鸡舍横向与纵向自由转换通风,通风系统模式的改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自然通风:不借助机械动力进行的通风,对外界环境依赖较大.②横向通风:横向通风又有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正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外面的新鲜空气吹入鸡舍,舍内的气体在正压的作用下从窗子或排风口排出,这种通风方式对于控制进入鸡舍的空气质量比较方便,否则使用的不多;负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鸡舍内空气排出产生负压,使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这种通风方式现在多用于鸡舍冬季最小通风.③纵向(负压)通风:鸡舍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安排风扇进行负压排风.这种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系统适用于夏季鸡舍最大通风.④混合通风:除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外在鸡舍侧墙安装一定数量的进风口,鸡舍中部安装1~2台供冬季最小通风使用的排风扇,根据季节的需要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通风的转换,有条件还可以由电脑对风门开关的大小和横、纵向的通风模式转换进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改善卫生条件,注意鸡舍通风。冬季气候寒冷,要处理好鸡舍通风与保暖,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以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和空气中尘埃的含量,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氧充足。二是加强饲养管理,确保营养平衡。选用优质饲料,杜绝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特别是要保证Vc、VE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正确使用添加剂、药物和消毒剂,防止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