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衍红 《内陆水产》2005,30(4):40-41
我国淡水鱼孢子虫病主要有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及单孢子虫四大类。其中以球虫、粘孢子虫种类繁多,鱼病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笔者1997~2004年对广西青狮潭水库灌区鱼苗场鲤鱼出现的肤孢虫病进行了8年的跟综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鲤鱼粘孢子虫是网箱养鱼中近年来流行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疫病之一,病原来自外地苗种携带,后寄生到螺蛳幼体上,寄生大量粘孢子虫螺蛳幼体在水中漂浮被鱼摄食后,引起肠道粘孢子虫,也可感染鳃组织和体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粘孢子虫种类繁多,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养殖鱼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粘孢子虫病的危害。近年来粘孢子虫病对鲫鱼的危害特别严重;随着鲫鱼在全国养殖范围的扩大,其呈日益加重趋势。粘孢子虫在鲫鱼喉  相似文献   

4.
李林思 《科学养鱼》2007,(12):83-83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殖区域,粘孢子虫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几乎各种鱼类均有感染。粘孢子虫病是该类疾病的一个总称。该病常表现为虫体侵袭鱼类的肠、肾、肝、脑、肌肉等组织,或奇生于鱼类体表的鳃、鳍、吻、喉等部位,由于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对鱼类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在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中,危害最大的要算粘孢子虫侵入鱼口腔上咽部软组织所引起的喉孢子虫病死亡率极高,一般为30%~40%,最高达90%~100%,有的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危害。在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孢子虫病是一种多发病、高发病,目前对于孢子虫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下面笔者将在江苏地区异育银鲫养殖中发生的几种孢子虫病作以介绍,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野鲤碘泡虫属于粘孢子虫类,由于其孢子具有几丁质壳片,杀死它具有一定难度,粘孢子虫病的治疗目前无理想的方法,有些种类(如眩晕病)还是口岸检疫对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大批鱼死亡,但使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对此,必须重视。2000年6月12日,我市清泉乡一网箱养殖户养的鱼患了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病的主要症状:它寄生于鲤鲫鱼皮肤及鳃等处,形成白色胞囊,随病情发展,胞囊增大,数目增多,严重时,皮肤、鳃充满胞囊。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可使鱼消瘦而死。 清泉乡网箱养殖户是今年开始放养的,患病时箱中鲤鱼规格为:50…  相似文献   

6.
平望水产养殖场的内塘以养殖大规格鱼种为主。历年来在鱼种培育阶段常常会出现多种鱼病,其中以孢子虫病的威胁最大,不但危害花、白鲢,并且危害鲤、鲫鱼,据检查,有80%以上的鱼种不同程度地寄生了粘孢子虫,鲤、鲫鱼鱼种有2%左右已形成孢囊。为此,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孢子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经四年来的实际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现将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北地区是我国异育银鲫商品鱼的集中供应基地,多年来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获得高效益的背后,这里却成了粘孢子虫病的重灾区,而小小的粘孢子虫也成了苏北渔民的心病。  相似文献   

8.
<正> 4.3 孢子虫病 孢子虫是淡水养殖的鱼体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寄生虫。大部分地区自然水域的淡水鱼体所有器官的组织都能找到这一类寄生虫侵袭造成的鱼病,其中球虫、粘孢子虫,对鱼危害最大。4.3.1 球虫病,寄生虫为艾美虫。4.3.1.1 症状 外表不明显,仅有鳃瓣呈灰白色,病鱼食欲不振,解剖肠道时肉眼可见肠壁上有许多灰白色小瘤状突起,其周围组  相似文献   

9.
鱼类粘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孢子虫是鱼类寄生虫区系中的主要组成之一,目前国内发现600余种,绝大多数隶属于粘孢子虫纲双壳亚纲,计有11科20属,其中不少种类可致严重鱼病。粘孢子虫生活史的研究是有效防治此类鱼病的关键,现已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1)在鱼的血液中发现了“UBO“,并证实是粘孢子虫的早期发育阶段;(2)某些粘孢子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中间寄主。对于粘孢子虫病的药物防治措施近年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由淡水渔业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11,(11):48-48
近日,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副研究员徐力文在海南陵水新村港鱼排采样发现.网箱养殖的多种石斑鱼苗都有较为严重的肠道粘孢子虫病。目前除东星斑暂未发现此病,龙胆、珍珠龙胆、老虎斑和钻石龙胆上都检测到肠道粘孢子虫病,且对养殖量最大的珍珠龙胆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3,(8):63-63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目的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中的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1.艾美虫病:又叫球虫病,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  相似文献   

12.
养殖欧鳗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欧鳗寄生虫病有隐鞭虫、多子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粘孢子虫、伪指环虫、复殖吸虫囊蚴、血居吸虫、九江头槽绦虫、鳗居线虫、寡毛类环节动物和锚头鳋等20多种。其中小瓜虫、粘孢子、伪指环虫危害严重。寡毛类环节动物,体内寄生纤毛虫,鳗居线虫形成局部流行,危害日趋严重,本文着重描述小瓜虫、粘孢子虫,伪指环虫病流行危害的原因和防治现状,建议从改善养殖模式、杜绝病原和科学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殖区域,粘孢子虫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几乎各种鱼类均有感染。粘孢子虫病是该类疾病的一个总称。该病常表现为虫体侵袭鱼类的肠、肾、肝、脑等组织,或寄生于鱼类体表的鳃、鳞、鳍、吻、喉等部位,由于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对鱼类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白头白嘴病及其防治白头白嘴病是鱼类夏花阶段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对夏花草鱼危害最大。鱼种一旦发生此病,死亡率极高,一日之间成千上万大量死亡也不罕见。主要症状。此病是由粘细菌引起的皮肤病。鱼种染病后,离群独游,且体色变黑,条件反射极为迟钝。将病鱼...  相似文献   

15.
叶志辉 《水利渔业》2002,22(3):54-54
鲫单极虫属于孢子虫纲、粘孢子目、碘泡虫科、单极虫属。孢子虫种类繁多 ,对渔业生产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球虫病、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鲮单极虫病等。而关于鲫单极虫病对鲫苗种危害的研究不多 ,报道较少 ,笔者对鲫单极虫病进行了初步研究 ,力求为诊断、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病鱼于 1998~ 2 0 0 0年取自四川省水产学校实习渔场、水产试验站及周围养鱼专业户池塘。病鱼检查是按《鱼病调查手册》(第二版 )的标准方法进行。对病鱼活动情况、出现的症状、危害、预防措施作了观察和记录。2 结果2 1 病原体鲫单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17.
<正> 鱼类病理学研究查明,坎达拉克沙、纳瓦尔、洪贝和太博尔斯基渔场中的鲑幼鱼已遭到侵袭性疾病——鲑四极虫病的危害。已查明了鲑四极虫病固有的天然发源地。渔场的水源是疾病的发源地,该地经济鱼类和野鱼都已被粘孢子虫Chlonomyxum truttae  相似文献   

18.
粘孢子虫是变温动物体内常见的原生动物类寄生虫,除少数种类寄生在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环节动物和昆虫上外,其寄主基本上是鱼类,也可以说粘孢子虫是鱼类所特有的一类寄生虫,其危害程度十分严重,如果防治不及时,常常引起鱼类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自从1825年Jurine首次发现由粘孢子虫所引起的鱼病以来,粘孢子虫及其所引发病害的研究已取得  相似文献   

19.
彭先生:另外,黏孢子虫病对我们当地的四大家鱼和鲮鱼的影响较大,有的池塘甚至全军覆灭,请问有没有治疗措施?卢迈新:黏孢子虫病,病原为黏孢子虫。主要寄生于淡、海水鱼类的皮肤、鳃、鳔等器官,大多肉眼可见白色孢囊。患病后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发病时应剔出病鱼,进行池塘消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殖区域,粘孢子虫病发病率逐年增长。该病常表现为虫体侵袭鱼类的肠、肝。肾、脑等组织,或寄生于鱼类体表的鳃、鳞、鳍等部位,有的集中于鳃部近眼端,从而诱发烂鳃、赤皮、出血等疾病。病鱼特征表现为拒食,死亡率极高,给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危害。 鱼类粘孢子虫病历来是国际上公认的顽疾之一,至今仍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首先,放养前彻底清塘,使用药物有生石灰、高锰酸钾等高氧化物,苗种下塘前使用20~30ppm高锰酸钾浸泡10-20分钟;其次,在养殖期间饲料中经常添加免疫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