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酮与大麻的性别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麻9Connabis sativa L.)发育过程中内源玉米然酮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茎尖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在花原基出现前和花期前出现含量高峰,在达到花期前的真叶内出现ZEN含量高峰。外源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提高大麻的雄株/雌株比例,而6-BA处理高大 麻雄株/雄株比,同时ZEN处理降低性别决定关键时期的CTK含量,首先降低2大麻真叶内的CTK含量,而后降低茎尖内的CTK含量。说明ZEN可能通过降低2细  相似文献   

2.
以探明银杏枝条的生长机理为目的,用茎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杏茎尖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萘乙酸( N A A)促进银杏茎尖伸长生长和叶片分化,随 N A A 浓度增加其作用增强,在 N A A 为 01 m g/ L 时茎尖长度为对照的 147 倍,分化叶数为对照的 262 倍,茎尖干重为对照的 645 倍。② 玉米素( Z T)抑制银杏茎尖生长,随着 Z T 浓度增加,其抑制效应增强,在 Z T 浓度为 1 m g/ L时,其茎尖长度为对照的 5551% 。③ 赤霉素( G A3 )对银杏茎尖伸长生长和叶片分化没有促进作用,但随着 G A3 浓度提高,茎尖干物质增加。④ 在 N A A 与 Z T 综合处理区,当 N A A≤001 m g/ L 时, Z T 抑制银杏茎尖生长,当 N A A 达到 01 m g/ L时,转而促进茎尖生长。  相似文献   

3.
四川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真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原四川省不同地理来源的11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均能产生ZEN和DON两种真菌毒素,但产生毒素的量因菌株来源而异;产生两种毒素能力最强的有2个菌株-雅安菌株和成都菌株,最弱的是绵阳和乐山菌株,病毒粒中的毒素含量,随着麦粒受病程度的加重而上升。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杏茎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明银杏枝条的生长机理为目的,用茎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银杏茎尖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1)萘乙酸(NAA)促进银杏茎尖伸长生长和叶片分化,随NAA浓度增加其作用增强,在NAA为0.1mg/L时茎尖长度为对照的1.47倍,分化叶数为对照的2.62倍,茎尖干重为对照的6.45倍。(2)玉米素(ZT)抑制银杏茎尖生长,随着ZT浓度增加,其抑制效应增强,在ZT浓度为1mg/L时,其茎尖长  相似文献   

5.
SMZ—TMP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MZ—TMP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刘兴坦,孙全根,郑国生(菏泽师专生物系)(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所)关键词:SMZ—TMP,小麦,生长,根系活力EFFECTOFANTIBIOTICSMZ-TMPONSEEDGERMINATIONAN...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子园叶枯病(Lophodermium uncinatum)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种子园的杉叶枯病(落针病)为杉叶散斑壳(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引起,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别出现发病高峰。病菌子囊盘内3-10月陆续形成子囊孢子,子囊盘破裂及其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绿色针叶及其带茎皮的叶柄和绿色球果鳞片都能分离到病原菌。由松土、施肥、壅堆、修剪和甲基托布津喷雾等组成的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效果达88.8%。  相似文献   

7.
经过11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白背飞虱,褐飞虱两个种群在黔北一季中稻上的消长动态。两飞虱的迁入有同步突增的现象,发生量与和过入量关系密切;白背飞虱的主迁入时间比褐飞虱早,主要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中旬和7月上中旬,田间种群高峰出现2次或1交,分别为6月中下旬和(或)7月中下旬,且年度间没有差异;褐飞虱主迁入迟,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种群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至下旬。稻飞虱在中稻上的种群消长表现出7月  相似文献   

8.
滕建北  万德光  李斌  蔡毅  马青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96-10497
采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美花石斛茎尖,用品红染色,压片后显微观察,计算茎尖细胞的分裂指数。结果表明,美花石斛茎尖细胞的日分裂高峰为9:00(分裂指数3.3×10^-4),月分裂高峰为5月。  相似文献   

9.
1998年贵阳地区两个珍禽养殖场(A场和B场)的七彩山鸡爆发一种以急性死亡、法氏囊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A场无并发感染,死亡率为11.4%,死亡高峰出现在第5天:B场由于致病性链球菌的混合感染,死亡率上升到50%,死亡高峰提前到么3天,剖解病变更加复杂化,该场的致病性链球菌是加剧本病高死亡率和严重出血性素质的真正原因。另对两场的鸡新城城疫(ND)和和鸡减蛋综合症(EDS)血清效价测定结果表明, 地N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核酸含量与大葱花芽分化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品种大葱花芽分化过程中茎尖生长锥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核酸3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大葱茎尖生长锥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先后表现为升高→略有下降→升高的趋势,且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不同品种花芽分化完成时间一致。大葱花芽分化过程中核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茎尖生长锥DNA、RNA含量在花芽分化之前呈上升趋势,到达小高峰后逐渐下降,花芽分化结束时又有所回升。RNA/DNA比值在花芽分化之前逐渐下降,直至分化时降至低谷,随后有所升高但趋势不显著。说明,较高水平的DNA、RNA有利于大葱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技术,研究了小麦春化幼苗的根尖和茎尖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存在及分布。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在根中集中存在于根尖最前端约1mm长的区域,即根冠和分生组织区,至伸长区逐渐减少。在茎尖中,生长锥下方的分蘖节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很高,与生长锥相邻的叶原基内侧也有较高量的分布。顶端分生区的荧光反应较弱,侧芽(分蘖)原基呈负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测定了冬小麦自然越冬期间不同部位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发现越冬冬小麦的分蘖节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双峰曲线,10月底和1月初分别出现最高值。根尖中的含量与分蘖节中的含量变化基本同步,但前期无明显峰值。在1月初根尖和分蘖节同时出现峰值时,根尖中的含量约为分蘖节中含量的10倍。02-10以后,各部位含量的均降至较低水平。说明冬小麦体内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变化与春化过程密切相关。鉴于根尖和分蘖节含量远高出其他部位,推测分生组织是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的活跃部位。  相似文献   

14.
以3个栽培品种的冬芽为试验材料,分析了茎尖培养生长差异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添加果糖的效果优于蔗糖,而提高蔗糖浓度可以促进茎叶生长;不同品种茎尖的蔗糖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生长良好的品种(剑持)其蔗糖酶活性及酶蛋白含量高于生长较差的湖桑32号和一之濑;茎尖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例差异明显.其中GA、ABA含量及其比值剑持较高,其次为一之濑,湖桑32号最低  相似文献   

15.
苹果幼树内源生长素,脱落酸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三年生新红星苹果树梢尖年生长周期中内源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苹果梢内IAA含量在一年中相应于春、秋梢旺长有两次高峰,峰值春季高于秋季。AB含量在新梢旺长时最低,随新梢生长减缓呈上升趋势,于新梢停长时达一高峰。秋季落叶,伴随以ABA含量的剧烈增加,IAA/ABA比值于新梢旺长时最高,冬季休眠时最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观察白杨派树种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中国山扬花粉发育中质体和线粒体在生殖细胞、营养细胞中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在小孢子第1次有丝分裂时质体由于极性分布,导致早期生殖细胞的细胞质内缺少质体,为白杨派树种质体母系遗传提供了确切的细胞学证据;线粒体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同时,细胞学观察发现银腺杨少数...  相似文献   

17.
An HPLC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and variation of IAA, GA3, ABA and ZT at five stages around the tea shoot germinating in spring. The contents of GA3 and ABA had a top value during the winter and decreased with the growth of tea shoots, while the contents of IAA and ZT had a low value during the winter and increased quickly at the beginning of shoot growth, but soon afterwards increased slowly or decreesed a little. The ratio of hormon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of tea plant.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ratlos of GA3 to ABA and IAA to ABA were at low values during the winter and went up with the shoot germinating. When the activity of roots was weak, the ratio of ZT to IAA had a top value, but went down gradually with lmmriant activity of roots. The ratio d GA3 to ZT had a certain relativity with the shoot germinating, which was at a top value during the winter but went down suddenly at the begin-ning of shoot gerrminating.  相似文献   

18.
抗旱植物沙冬青对植物激素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冬青为材料,选用茎尖、茎段、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主要研究植物激素6-BA、KT在芽分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茎尖和茎段在含1mg/L和2mg/L 6-BA的培养基上,形成了玻璃化的丛芽而死亡,在含低浓度6-BA(0.5mg/L,0.1mg/L,0mg/L)的培养基上,能够产生一定比例、无玻璃化生长正常的芽,以6-BA含量为0.5 mg/L分化的芽率较高。在子叶和下胚轴的分化过程中,0.5 mg/L的6-BA,能够提高子叶不定芽的分化频率,作用较KT明显,相反0.5 mg/L KT提高了下胚轴不定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别以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与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利用不同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再生途径得到再生植株的方法。[方法]将徐薯22的叶片和茎尖分别置于MSB和MSD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再将胚性愈伤置于MS培养基培养,观察体细胞胚的发生情况,最后对不同外植体得到的植株再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用叶片作为外植体得到的胚性愈伤平均诱导频率为95.69%,而茎尖的则为30.56%;不同外植体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中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频率为60.61%,用茎尖的则为22.00%,且采用不同外植体诱导得到的再生植株无形态变化。[结论]在该试验中,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的最适外植体为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