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间及群内穗部性状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选取五大杂种优势群中典型玉米自交系各10个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其10个穗部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对五大杂种优势群内自交系各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单穗粒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ncaste群中自交系间的变异系数大;杂种优势群间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极显著,杂种优势群内各自交系间的穗长、穗重、秃顶长、穗粗、轴粗、粒重等性状差异极显著;各优势群中穗重与单穗粒重的相关均为极显著,出籽率与单穗粒重相关均不显著,秃顶长与单穗产量均为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选用12个普通小麦和4个穗分枝小麦品种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母本在8个农艺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父本的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其它也均为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仅株高、穗粒数和单穗粒重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均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为加性遗传,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其杂种优势也高,后代可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本实验中杂种优势最高的两个组合p1×f1和p10×f1,它们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分子标记预测杂交稻F1茎蘖成穗率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杂交稻亲本的茎蘖成穗性状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与成穗率QTL连锁的56个SSR标记检测了13个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结合42个F1杂交组合(7×6NCⅡ)的成穗率表现,对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3个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为0.15~0.53,平均为0.33;以相似系数0.65为标准可将13个亲本划分为2大类群。亲本间QTL-SSR遗传距离与F1双亲一般配合力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4),而与F1特殊配合力相关不显著(r=0.033);亲本间QTL-SSR遗传距离与F1中亲优势、超低亲优势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r=-0.523)和显著负相关(r=-0.373)。【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杂交稻亲本间QTL-SSR遗传距离的大小可以反映F1成穗率性状的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并能预测F1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杂交水稻亲本光合作用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为杂交水稻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恢复系和5个不育系为亲本,采用3×5NCII遗传设计,对光合作用相关的6个指标和5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组合间除胞间CO_2浓度差异达显著以外,其余指标和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除有效穗和穗长等性状受组合特殊配合力影响外,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一般配合力与狭义遗传力差异不大,加性效应遗传较大,遗传稳定。恢复系RM222、R8319和GR8206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通过杂种优势的分析,GR8206的杂种优势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西南山区5个地方资源自交系和4个4大类群的代表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了母本组亲本的秃尖长、百粒重的GCA,秃尖长、穗粗、百粒重、单穗粒重的SCA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郑22、5151这2个自交系在秃尖长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数,而在其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数,说明郑22、5151在西南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丹340在穗长、穗粗、单穗粒重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说明以丹340为亲本,能够组配出大穗高产杂交种.木6在所有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负数,但与丹340组配的特殊配合力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8.
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西南山区5个地方资源自交系和4个4大类群的代表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了母本组亲本的秃尖长、百粒重的GCA,秃尖长、穗粗、百粒重、单穗粒重的SCA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郑22、5151这2个自交系在秃尖长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为负数,而在其他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数,说明郑22、5151在西南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价值。丹340在穗长、穗粗、单穗粒重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说明以丹340为亲本,能够组配出大穗高产杂交种。木6在所有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为负数,但与丹340组配的特殊配合力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6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1/2P(P-1)]选配的120个单交种为材料,对遗传距离与 F_1产量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及氨基酸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出的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 D~2与 F_1产量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曲线关系,并且遗传距离在 D~2±S 范围内时杂种优势强、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出现的频率高。氨基酸遗传距离与F_1玉米籽粒的氨基酸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两个亲本自交系间的氨基酸遗传距离较近时,可显示出 F_1玉米籽粒的氨基酸的杂种优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祥波  刘晓丹  刘广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22-20324
[目的]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大豆亲本的遗传距离,探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大豆亲本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方法]以选自国内外的大豆育成品种及其杂交种为材料,分别计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及亲本的杂种优势,并对特殊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性分析,虽然相关系数较小,但是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交种的中亲优势在株高、蛋白质性状上达到了0.01水平的极显著相关;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茎粗4个性状也达到了0.05水平的显著负相关。[结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部分性状达到了一定水平的相关,但利用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大豆亲本间的杂种优势还需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四倍体栽培种与能产生2n 配子的二倍体杂种杂交(4X—2X),综合近缘种 S.tuberosum,S.andigena,S.phureja 的种质,选育休眠期短,早熟、杂种优势强适宜春秋二季作地区需要的育种材料,探讨双单体在我国的利用价值。用 Power 相对杂种优势测定法测定结果表明,4X—2X 杂种,小区产量、单株薯重、结薯个数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单薯重量、淀粉含量有不明显的部分杂种优势。用 Griffing 同亲回归分析法(C.P.R.)测定了以上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小区产量,单株薯重和淀粉含量以加性效应为主。单薯重量加性和非加性效并重,结薯个数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总的趋势,4X—2X 杂种非加性效应占有重要的比重。结果表明,在春秋二季作地区,以产生2n 配子的双单倍体杂种充作育种材料,不但可以解决休眠期短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特别是以其与早熟的普通栽培种品种、自交系杂交,在当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9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 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出36份杂交组合,对所获得的杂交组合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W6、W9、W4、W3、W1等5个糯玉米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后代,其中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值最大的组合是W4×W7(90.377 8);自交系W1、W3、W6、W4等4个自交系可以组配出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自交系W3、W7、W9等3个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易获得果穗较长、秃尖较小、行粒数较多糯玉米杂交品种;W6、W9、W1、W8等4个自交系,用作亲本组配杂交种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子代百粒重,有利于高产品种的育成;自交系W4、W6、W3、W2等4个自交系作为亲本可以组配出出籽率较高的杂交种后代。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4.
8个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C11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重、秃尖长、穗行数、穗粒数、穗粒重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2711、2713、2716的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2709×2715、2709×2716、2710×2712、2713×2714、2713×271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在性状选择时,穗长、穗行数宜早代选择,穗重、穗粒数、穗粒重宜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大棚春黄瓜单林产量、前期产量、结果数、单果重、瓜形指数、果实发育速度和第1雌花节位等7个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优势率等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①单株产量、前期产量、果实发育速度、结果数、单果量等性状(?)/(?)比值大,遗传力低,但优势率高。②各性状配合力的总效应值与实际值表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株高玉米果穗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玉米不同株高品种果穗性状对密度的反应,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 0005、3 250、61 500、69 750和78 000株/hm25个密度,调查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密度对穗长、穗粗、秃尖度、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与花丝干重、穗轴和穗柄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穗长、秃尖度、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6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化幅度3品种有显著差异,穗长、行粒数、穗粒重、结实率、苞叶和花丝干重5个性状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呈现了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品种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增加密度,主要通过降低行粒数使穗粒数减少,秃尖增加幅度大于穗长和穗粗的降低幅度,出籽率是玉米品种在密度影响下表现较为稳定的性状。  相似文献   

17.
新选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个从攀西地区玉米地方品种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与3个杂交组合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4个杂交组合,对单穗粒重、穗长和穗行数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表现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穗长和单穗粒重受加性、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艳鲜  何金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30-7431
为玉米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在同样的施肥和管理条件下,研究产量不同的16个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三要素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总结出高产玉米杂交种应具有的穗部特征。在产量达到高产要求的5个玉米杂交种中,4个产量较高杂交种的穗粒数都在500粒/穗左右,属中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只有豫玉22为大穗型杂交种(穗粒数为580粒/穗),而穗粒数在450粒/穗以下的中小穗型杂交种没有一个产量超过11 250 kg/hm2。高产玉米杂交种具有单位面积粒数和千粒重均高的双重优势;在穗部性状中,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相对于大穗型品种,中大穗玉米杂交种更易获得高产,而小穗型品种则难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甘蓝型油菜核心亲本10个,采用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24个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估算与分析,旨为探明亲本材料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在一般配合力上,6个父本的优劣顺序为PX-11(PX-21(PX-32(PX-8(PX-9(PX-22-6,4个母本的优劣顺序为PX-5(PX-18(PX-12(PX-3。(2)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PX-3×PX-9。24个组合中,产量排在前3位的组合是PX-5×PX-11、PX-18×PX-11和PX-5×PX-3。(3)性状遗传力中以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最高,角果粒数最低。试验结果结合田间表现表明:PX-5和PX-11这2份材料的综合性状较好,可利用其它优良材料与其杂交创造农艺性状优的材料。(4)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在杂交组合选配时,只有在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基础上,通过广泛测交,才能获得特殊配合力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