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皮肤损伤的动物模型,将新生乳鼠的成纤维细胞悬液注射入受损部位,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背部创面的外观变化及其愈合情况,用创面肉芽组织制作冰冻切片,以损伤皮肤的恢复情况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注射了成纤维细胞的大鼠,与未注射成纤维细胞的大鼠相比损伤修复的速度明显变快,愈合指数较高。结论:成纤维细胞对组织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借助细胞培养技术开展地方良种猪遗传资源保护,以30日龄安庆六白猪耳缘皮肤组织和妊娠40 d左右梅山猪胎儿皮肤组织为材料,采取组织块接种培养法及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并对所获得的细胞系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表明:获得的安庆六白猪和梅山猪细胞系符合成纤维细胞的...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4,(4):50-53
为利用核移植法获取转基因克隆猪提供供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首先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以脂质法介导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PCR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后9 d可获取原代成纤维细胞,基因转染后利用G418筛选9 d即可获得转基因细胞,对转基因细胞进行传代,PCR检测显示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为下一步通过核移植方法获得转基因猪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鸡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别分离培养鸡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细胞生长速率及冻存复苏率。[结果]酶消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原代生长较快,约5 d便可形成单层;2种方法传代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仅需2~3 d就可形成单层;使用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经3~4代后,可获得纯化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有75%~80%存活;分离纯化的胚胎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均正常,可传至12代,传代后染色体数目不变。[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培养鸡成纤维细胞均可获得ES细胞建系所需的饲养层细胞。该研究为ES细胞系的成功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简化、优化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鉴定方法,采用三酶两步消化法和差异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支持细胞,并用HE染色、油红染色、Feulgen染色及透射电镜扫描其超微结构予以鉴定。结果表明:平均0.10g睾丸组织可获得2.5×10^6个支持细胞,细胞存活率90%以上,体外培养5h后开始贴壁,96h后细胞生长速率下降,其对数生长期为3—7d,整个体外生长周期约为10~15d。对获得的纯化细胞进行鉴定,发现其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与支持细胞的形态特征一致。可见,采用三酶两步消化法和差异贴壁法,可达到分离、培养、纯化SD大鼠支持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利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附睾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并通过接触抑制和解除抑制研究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通过免疫荧光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法成功分离获得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并可以大量传代和冷冻,目前已经传至55代以上,生长良好;冷冻复苏和接触抑制解除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表达阳性.可见,通过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能成功分离得到广西巴马小型猪附睾成纤维细胞,在体外能稳定培养和传代.  相似文献   

7.
为了核移植法制作转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克隆牛提供供体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牛耳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了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牛耳皮肤成纤维细胞,线虫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载体以脂质法介导转染细胞,通过G418筛选9d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PCR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基因组中的整合,对...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和培养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方法,采集奶牛蹄部真皮组织,通过组织块贴壁法和双酶消化法(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分离原代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通过传代培养进一步纯化并扩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MTT法用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鉴定细胞纯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后第6天有细胞爬出,形态多呈长梭形,排列紧密呈漩涡状或束状;双酶消化组第2天有长梭形细胞生长,混杂少量上皮细胞生长。生长曲线图表示,组织块贴壁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免疫化学荧光检测第四代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角蛋白-18呈阴性表达,表示细胞纯度较高。两种方法均能分离出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与双酶消化法相比,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纯度更高,活性更佳,增殖周期更短,提示组织块贴壁法是分离培养奶牛真皮成纤维细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莎能奶山羊皮肤组织为材料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建立了莎能奶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纯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在冷冻保护剂和血清成分相同的条件下选用5种具有不同预冷平衡方式和预冷时间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5个月后通过对成纤维细胞复苏后的活力对比分析,方法3(70%细胞悬液 20%胎牛血清 10%DMSO;先在4 C预冷平衡0.5 h,接着液氮罐口气态氮悬挂4 h,然后沉入液氮)冻存细胞解冻后胎盘蓝染色细胞活力分析,活细胞率为84.8%,培养48 h后细胞贴壁率为85.4%,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体外培养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时,用长春新碱(VCR)刺激后,采用TUNEL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VCR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表明:细胞经VCR刺激后, 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提示在VCR刺激后成纤维细胞明显发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经VCR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中促凋亡蛋白表达升高,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和内质网应激信号通道蛋白的表达上升;而内质网通道抑制剂4-苯基丁酸钠盐可有效逆转这一现象。这一研究提示VCR可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而这一现象可能是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途径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体外和体内感性.方法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建立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使得该细胞系与人胚胎肝细胞混合共同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移植到具有免疫缺陷疾病的小鼠体内,观察 PERV 对人胚胎肝细胞和对小鼠的感染情况.结果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在与人胚胎肝细胞共同培养的过程中使其感染 PERV;具有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的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体内的正常细胞发生了微嵌合,并且 PERV 也感染了移植小鼠的多种脏器和组织.结论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 PERV 具有体外和体内感染性,但能否继续在体内复制、转录等过程仍尚待进一步研究.该结果预示在猪异种器官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 PERV,以免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建立了稳定的MSCs体外培养扩增体系,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观察了细胞的形态,研究了其增殖及生长特征,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细胞周期及CD29,CD44,CD45和HLA-D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MSCs贴壁生长,为成纤维细胞样;CD45和HLA-DR的表达呈阴性,CD29和CD44的表达呈阳性;细胞周期的G0/G1期约占95%,具有原始细胞的特征。说明建立的体外培养扩增体系可获得形态单一、生长稳定、增殖性较强、较均一的大鼠MSCs。  相似文献   

13.
试验尝试构建成体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的嵌合共生胚胎.取成年人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慢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标记EGFP荧光蛋白,同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嵌合.结果显示慢病毒高效标记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EGFP荧光蛋白,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体环境作用后,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与小鼠胚胎形成嵌合胚,嵌合囊胚形成率为38.08%,表达EGFP荧光蛋白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嵌合到小鼠胚胎的不同部位.嵌合胚在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环境下进行培养,嵌合到小鼠内细胞团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的组成,参与小鼠内细胞团组成的胚胎占嵌合胚比率为1.74%.小鼠胚胎干细胞拟胚体环境作用可以成功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同小鼠早期胚胎形成嵌合共生体系.  相似文献   

14.
广西巴马小型猪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腹部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睾丸成纤维细胞、肺部成纤维细胞及脾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以新生巴马小型猪为试验材料,使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几种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根据细胞的形态、生长特性等观察其体外生长能力和增殖寿命.结果显示,广西巴马小型猪腹部成纤维细胞、耳成纤维细胞、睾丸成纤维细胞、肺部成纤维细胞及脾成纤维细胞获得成功分离,体外可以传代和冷冻;冷冻复苏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腹部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形蛋白表达阴性.研究成果可为显微操作核移植、手工核移植和转基因相关操作等提供不同类型的供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体外分离培养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可为奶牛瘤胃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研究和永生化奶牛瘤胃上皮细胞奠定基础。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奶牛瘤胃组织中分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CK-8检测细胞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染色鉴定细胞的衰老以及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来鉴定瘤胃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可以稳定的培养出瘤胃上皮细胞并且能够在体外传代大约5代;2)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呈单层"岛屿状";3)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角蛋白抗原能够发出绿色荧光;4)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传至第5代,β-半乳糖苷酶被染成蓝色,同时,细胞出现衰老和停滞生长;5)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数为60条。研究发现通过酶消化奶牛瘤胃组织能够获得奶牛瘤胃上皮细胞,但只能传至5代。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块法从山羊耳部皮肤基底层分离表皮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克隆形成率等方法检测山羊表皮干细胞在DMEM/F12和F12两种不同培养体系中的体外生长特性。结果表明,DMEM/F12是一种适合表皮干细胞体外增殖培养的培养基,在此培养体系中细胞可传代至11代。  相似文献   

17.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采取健康的泌乳期大鼠乳腺组织,采用机械剪切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成功培养出大鼠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成单层呈鹅卵石样;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后,呈现阳性反应。经数次传代后,细胞增殖依旧旺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小鼠早期胚胎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共生的微环境体系。【方法】分离培养EGFP纯合阳性成年ICR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取激素超排合笼后2.5 d小鼠8-细胞胚胎,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4~6个EGFP阳性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中,转移发育到囊胚阶段的共生胚胎至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胚胎后,荧光显微镜下显示,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组成细胞中,参与小鼠囊胚组成。在发育到囊胚的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细胞中的比例为93.73%(269/287)。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下,2.60%(7/269)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胚胎内细胞团的组成。【结论】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早期胚胎能够形成共生的微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成年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成年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冷冻和生长特征。对比了组织块培养和消化培养两种培养方法。根据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对酶消化敏感性不同及二者贴壁速度的差异,将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建立成年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20.
建立赤狐的耳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体系,为狐的核移植,转基因狐的研究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狐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细胞,再利用胰酶短暂消化法进行纯化传代培养,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并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成纤维细胞,经过纯化培养,可获得均一、稳定的狐耳成纤维细胞。可以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推动特种动物的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