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飞虱是一类迁飞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2007年7~8月份盐源县树河区稻飞虱大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发生面积达21000亩(1亩=1/15公顷,下同),树河区就有9720亩,占树河区种植水稻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是一类迁飞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2007年7、8月份盐源县树河区稻飞虱大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发生面积达2.1万亩,树河区就有9720亩,占树河区种植水稻面积的75%.最高百丛虫量为15600头,已超过防治指标的10倍以上,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稻飞虱在危害水稻的同时,还传播水稻病毒,给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是一类迁飞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2007年7~8月份盐源县树河区稻飞虱大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发生面积达21000亩(1亩=1/15公顷,下同),树河区就有9720亩,占树河区种植水稻面积的75%。最高百丛虫量为15600头,已超  相似文献   

4.
秀山县2007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及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是重庆市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之一,近年来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严重成胁秀山县水稻生产。2007年,秀山县褐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8000hm^2,严重发生面积2000hm^2,绝收面积1.1hm^2.是继2006年后第2个重发年份。  相似文献   

5.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信阳市湃河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从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治理及其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湃河区水稻“两迁”害虫的综合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6.
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对水稻安全,持效期在7d左右,建议使用剂量以1200-1500mL/hm^2,即264-330g.a.i/hm^2为宜,施药适期应在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按用药量对水750L/hm^2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m2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水稻重大病虫抗药性监测治理工作,提高科学用药水平,2011年我们承担了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飞及发生为害的基本情况调查,并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组合用药示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示范,以期对2012年植保工作提供指导。1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调查1.1稻飞虱发生面积达50.616万hm2,属偏重发生。受春季连续低温天气影响,2011年南部稻区育秧移栽节令比往年推迟10d左右,各市、县灯下监测稻飞虱始见期普遍推迟5~34d,水稻生育前期田间稻飞虱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是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害虫之一,发生时间长,面积广,危害严重。近年来,稻飞虱在江城县发生的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的频率增加,对水稻危害越来越严重,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减少。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已经成为该县水稻种植的关键。文章针对稻飞虱发生的原因、动态监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61—2010年海南18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海南稻飞虱发生资料以及水稻种植面积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多元回归方法对海南水稻稻飞虱发生面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量化了气象因子变化对稻飞虱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海南稻飞虱发生面积以平均104 hm2/10a的速度增长,其发生面积率距平与年平均温度、年高温日数、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强度和年暴雨日数距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距平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国其他稻作地区相比,海南稻飞虱发生面积率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与降水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配制剂50%氟虫腈.敌百虫乳油防治水稻稻飞虱的最佳剂量。[方法]以50%氟虫腈.敌百虫乳油4506、007、509、00g/hm^2为处理,以50 g/L氟虫腈悬浮剂37.5 g/hm^2为药剂对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剂量范围内,药剂对水稻安全,对水稻天敌种群无明显影响;以50%氟虫腈.敌百虫乳油750 g/hm^2处理防效最好。[结论]50%氟虫腈.敌百虫乳油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化学复配制剂农药,适于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近年来已上升为宾阳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几年来受害面积正在逐年增加,2008年发生面积达28000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9.4%,属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特别是2008年阴雨天气多,导致该虫在宾阳县大面积偏重发生,根据2009年5月5日宾阳县植物保护站人员的多点实地田间调查发现,一般田块百丛虫量2000~3000头,部分田块4000~5000头,是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头的4~5倍。目前,宾阳县在大面积防治稻飞虱方面存在诸多问题:①高效新型农药替代传统农药速度慢,20世纪60年代推广使用的敌敌畏,叶蝉散和80年代推广使用的吡虫啉,扑虱灵还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3.
1 2007年“二迁”害虫发生情况 余杭区今年水稻种植面积22120hm^2,其中单季晚稻20893hm^2。由于受气候、耕作栽培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余杭区的“二迁”害虫又是一个重发之年。稻纵卷叶螟总体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属历史罕见年份。防治难度大,失治田块全部卷白。发生面积达到134667hm^2,防治面积达到160000hm^2。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在福建省原是局部间歇性发生为害的次要害虫。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的改制,品种的更换,密植程度的提高,水肥条件的改善,以及连年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降低了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致使其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水稻常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福建省稻飞虱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07年为特大发生年,发生面积达100万hm2(次),创历史新高,占水稻病虫发生面积的三分之一。1 2007年早季稻飞虱发生特点2007年福建省双季早稻种植面积29·3万hm2,单季稻种植面积44·3万hm2,与2006年相当;至8月上旬稻飞虱发生面积达73·3万hm2(次),较2006年同期增…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黑龙江省稻瘟病大发生与防治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是黑龙江省稻瘟病有史以来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损失最多的一年。全省发生面积超过66.67万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3,病害发生危害最重的是穗颈瘟。病害发生期间,笔者到佳木斯、萝北、集贤、绥化、依兰等地区的新华、江滨、二九0、柳河、铁力、江川、佳莲、松花江农场及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梧桐河农场种子公司等单位和水稻农户进行调查。另据报道,佳木斯市水稻种植面积14.13万hm^2,近9.33万hm^2发生稻瘟病,病害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铁力市稻瘟病是近20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全市稻瘟病受灾面积1.39万hm^2,其中绝产面积0.65万hm^2,3~5成灾面积0.23万hm^2,5~7成灾面积0.51万hm^2,受灾农户10210户,粮食减产7.68万t,经济损失达1.25亿元。该病在沿山、江河、湖泊等湿润小气候利于发生,穗颈瘟发生和危害严重,出现局部绝产地块。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练塘镇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稻飞虱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本文介绍了水稻稻飞虱的类型及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以白背飞虱为主要种群的稻飞虱在我镇水稻生产上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我们根据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通过准确的田间普查,安全及时的防控措施,有效保护了我镇水稻生产。现将我镇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和有效的防治技术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白背飞虱为主要种群的稻飞虱在我镇水稻生产上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我们根据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通过准确的田间普查,安全及时的防控措施,有效保护了我镇水稻生产。现将我镇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和有效的防治技术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安福县近几年呈加重趋势,2007年二晚稻发病面积1000hm^2,占其种植面积的2.3%,受灾面积(病丛率为30%以上)270hm^2,成灾面积(病丛率为50%以上)80hm^2。2002年以来,笔者对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其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德化县上涌镇目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会面临稻飞虱这一病虫害,由于受到气候变化、水稻种植结构等客观影响,上涌镇内水稻种植存在稻飞虱迁入时间早、峰期多、虫害发生面积大等特征,而且这一发生面积还在逐年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要探析了上涌镇的稻飞虱病虫害发生危害特征及发生原因,提出针对它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