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底泥扰动对池塘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利用底泥扰动装置提升池塘底部泥水混合物,检测池塘水体中总氮(TN)、溶解性总氮(DTN)、氨氮(NH3-N)、亚硝态氮(NO-2-N)和藻细胞密度,研究TN、DTN、NH3-N、NO-2-N与藻细胞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扰动时间的增加,池塘水体中TN、DTN、NH3-N和NO-2-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0 h相比,扰动累积时间54 h后,TN、DTN、NH3-N和NO-2-N分别提高了30%、220%、957%和32%;随着扰动时间的延长,池塘水体中藻细胞密度与DT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在光照条件下,底泥扰动能够加速池塘内物质循环,提高养殖水体的肥度和藻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养殖区水质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规律,为以后的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且合理的理论依据,对养殖区池塘、人工湿地、沟渠、对照塘4个相关水体进行为期4个月的水质监测,测定水温(T)、溶解氧(DO)、水体透明度(SD)、pH值、氨态氮(NH_3-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亚硝态氮(NO-2-N)、叶绿素a(Chla)等指标。结果表明,池塘的T、TP、TN、SD、COD_(Mn)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湿地的pH值、TN、Chla在4个月中无显著性差异,T、TP、NH_3-N、NO-2-N、COD_(Mn)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沟渠的SD在4个月中无显著性差异,T、NH_3-N、COD_(Mn)、TN、TP、NO-2-N、Chla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塘的TN在4个月中无显著性差异,T、DO、SD、TP、NO-2-N、Chla在7月与10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养殖水体的营养状态大部分都处于重度富营养化,所以该养殖区域的养殖水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今后可以通过种植少量水生植物来对水质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  相似文献   

3.
为实时把控湘江流域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污染比较严重的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溶解氧(DO)和氨氮(NH_4~+-N)含量的监测数据,用贝叶斯方法推断经典的ARIMA时间序列模型,并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模拟方法对DO和NH_4~+-N含量进行贝叶斯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贝叶斯预测能实现对湘江流域长沙段和益阳段水质指标DO和NH_4~+-N含量的精确点预测、区间预测和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4.
旱作水稻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长后期根部和叶部NO-3 -N和硝酸还原酶 (N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稻移栽前 2 0d内 ,根际NH+ 4 -N和NO-3 -N含量基本接近 ,以NH+ 4 -N为主 ;其后在水稻全生育期内 ,各施氮处理土体中NH+ 4 -N都低于 5mg/kg ,而NO-3 -N均在 15mg/kg以上。土壤的硝化活性随据根区的距离增加而降低 ,水稻植株根部NO-3 -N含量大于叶部而NR的活性却相反。  相似文献   

5.
江西鹰潭典型丘陵农业区氮湿沉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02~2004-01,采用自动降雨收集器结合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鹰潭红壤丘陵农业区降水中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欧洲EM EP和美国NADP监测降水中的NH+4-N和NO-3-N沉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本研究区域降水中不同月份的NH+4-N,NO-3-N含量及沉降量均变异较大,各形态氮含量和沉降量的极值出现的月份基本同步,表现为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研究区域NH+4-N,NO-3-N和无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3,0.43和1.06 m g/L,分别是同期欧洲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平均含量的1.5,1.1和1.3倍,是同期美国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平均含量的2.7,2.0和2.4倍;低于同期欧洲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含量的最大值,与同期美国降水中对应形态氮含量的最大值相当;降水中NH+4-N,NO-3-N和无机氮的年沉降量分别为7.15,4.85和12.00 kg/hm2,降水中无机氮的年沉降量低于同期欧洲的最大值,与同期美国的最大值相当,但远高于两区域的平均值;降水中NH+4-N沉降量占无机氮沉降量的比例为60%,高于同期欧洲和美国的平均水平(52.2%和49.6%)。本研究结果表明,江西鹰潭红壤丘陵农业区氮湿沉降量较大,其对土壤、植被以及水体等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温季节泥鳅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随机选择3口泥鳅池,于2013年7月13日至8月3日,每7 d检测1次池水的透明度、pH值、溶解氧(DO)、氨氮(NH+4-N)及亚硝酸盐氮(NO-2-N)等指标,同时随机选择1口泥鳅池检测DO与NH+4-N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在高温季节,泥鳅池水的透明度、pH值、DO、NH+4-N及NO-2-N变幅分别为9.87~33.00 cm、7.88~8.51、2.62~6.42 mg/L、0.130~0.483 mg/L及0.022~0.156 mg/L,在大多数检测时间点,池水透明度低于20 cm;pH值高于8;DO高于4 mg/L;NH+4-N高于0.2 mg/L;NO-2-N低于0.1 mg/L,说明pH值、DO及NO-2-N基本处于泥鳅养殖的适宜范围内,而透明度偏低,NH+4-N偏高。(2)泥鳅池水DO和NH+4-N的昼夜变化明显,DO的最高值(10.23 mg/L)、NH+4-N的最低值(0.18 mg/L)分别出现在18:00和15:00,DO的最低值(5.74 mg/L)、NH+4-N的最高值(0.28 mg/L)则出现在09:00,DO与NH+4-N总体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氮素形态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配比(NO-3-N,NH+4-N以及NO-3-N∶NH+4-N为1∶1)和3个氮素水平(0、105、210mg/L)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根瘤质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NO-3-N和NH+4-N混合培养下效果最好,NH+4-N培养下次之,NO-3-N培养下最低.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各形态配比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根瘤质量均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根瘤质量均在NO-3-N+NH+4-N的质量浓度为210mg/L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各指标均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差异比较明显,结荚期和鼓粒期差异不显著.整个生育期,紫花苜蓿的各生长指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有效微生物菌群与水生植物构建的联合净化体系对集约化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在池塘水体中添加3.0×1010CFU/m3EM(有效微生物菌群)菌液的基础上移植水生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构建了微生物-水生植物联合净化体系,研究了该体系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水生植物联合净化体系对总氮(TN)、氨态氮(NH+4-N)、亚硝态氮(NO-2-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的净化效果均显著优于微生物EM菌液组(P0.05)。经联合净化后的水体中TN、TP水平降至淡水养殖池塘排放水一级标准,NH+4-N水平降至0.3mg/L以下,而NO-2-N水平则降至0.1 mg/L以下。微生物-水生植物联合净化体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与净化体系使用时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前8 d对TN、NH+4-N、NO-2-N、TP去除速率较快。可见,在养殖池塘中采用EM菌液与大薸构建的微生物-水生植物联合净化体系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并且水生植物大薸覆盖面积为20%的净化效果比覆盖面积10%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水体系中藻类对无机氮源的吸收利用以及氮源之间相互关系,在室内条件下,利用单细胞藻一次性培养的方法,以无机氮源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为基础,通过改变氮源的形态及比例,研究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动力学和氮吸收动力学特征,并通过构建动力学模型对该特征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同浓度不同形态的无机氮源培养中,三角褐指藻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以NH+4-N和NO-3-N作为唯一氮源时,三角褐指藻能够快速对氮源吸收利用,而两种氮源同时存在时,藻类优先利用NH+4-N,NO-3-N的吸收则受到一定的抑制。同时,所构建的模型较好地预测了藻类的生长动力学和氮吸收动力学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水培空心菜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浮床植物对罗非鱼养殖池塘的净化作用,分别在占罗非鱼养殖池塘面积5%、10%和20%的浮床上栽培空心菜,测定池塘NH+4-N、NO-2-N、NO-3-N、PO3-4-P、TN、TP、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养殖池塘的各项水质指标依次按对照组、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以20%处理组对池塘主要水质指标NH+4-N、NO-2-N、NO-3-N、PO3-4-P、TN、TP、CODMn等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42.82%、39.47%、43.8%、64.1%、46.57%、58.75%、7.4%。通过6次空心菜的采收,养殖池塘的空心菜每667m2产量可达586.86~1 434.05kg;5%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通过采收空心菜分别从667m2养殖池塘中移除TN 1 643.5、2 988.2、4 015.3g,分别移除TP 240.7、437.6、587.9g;同时处理组池塘罗非鱼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主养罗非鱼的养殖池塘中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很好地净化水质,降低池塘富营养化。因此,认为20%的空心菜浮床覆盖率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4种提取鹰嘴豆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TAB法、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4种方法对鹰嘴豆DNA进行提取,并从电泳结果、纯度、得率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确定鹰嘴豆DNA提取适用流程。所提DNA纯度为:CTAB法〉SDS-CTAB法〉SDS法〉尿素法;所提DNA的浓度(μg/mL)为:SDS-CTAB法〉CTAB法〉SDS法〉尿素法。综合分析,CTAB法是提取鹰嘴可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DNA提取方法对4种重要作物DNA提取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大豆、黄瓜、水稻、玉米的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4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DNA的质量和产率有显著差异。大豆、黄瓜、水稻采用CTAB法,玉米采用SDS法,其DNA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郑卓  李健  圣忠华  彭智勇  罗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58-11759
[目的]探索高粱总DNA的快速、高效提取方法,为将其导入水稻提供大量、高质量的DNA。[方法]以高粱幼叶为材料,分别采用SDS法、CTAB法、尿素法和NaOH法提取高粱总DNA,并对不同方法提取DNA的纯度、浓度和产量进行检测。[结果]尿素法提取DNA纯度和质量最好,SDS法和CTAB法次之,NaOH法最差。采用尿素法、SDS法、CTAB法和NaOH法分别可从1g高粱样品中提取到约292.00、21.75、152.25和243.75μg的DNA。4种方法提取的高粱总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NaOH法不能有效提取高粱总DNA,其他3种方法在提取高粱总DNA时能较好地保证其完整性。高粱总DNA分子量约为50KB。[结论]尿素法提取DNA的纯度最好、产率最高,是一种理想的高粱总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几种制备TiO2纳米管的常用方法:模板法、水热法和阳极氧化法,并分析总结了每一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模板法中可以选择不同孔径的模板制备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但不易合成孔径小的纳米管,且生成的TiO2纳米管长度不均;水热法操作比较简单,且制备的TiO2纳米管管径小,但其产物的形成机理、成分等方面还存在争议;阳极氧化法可制备排列有序的TiO2纳米管,但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5.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构成,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进而可以发酵生成乙醇等生物化工产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者以复杂的结构关系缠绕在一起。这种结构阻碍了纤维素的有效水解,这就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使纤维素得到更充分的水解。预处理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文章对这3种预处理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4种破碎方法对古尼虫草内含物提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溶固形物含量、腺嘌呤含量为指标比较了微波法、酶解法、自溶法和酸热法对交织顶孢霉菌丝体中内含物提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浓度为0.1%的纤维素酶在50℃条件下处理样品3 h破壁效果最佳,能较好地使细胞内含物包括核苷类物质溶出,其次是微波法.由于纤维素酶的价格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微波低温解冻档处理4 min的细胞破碎方法来提取菌丝体中内含物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芦笋植株叶片为材料,比较了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提取DNA的方法,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DNA质量,探索最佳的芦笋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都适合于芦笋DNA的提取,提取的DNA均能够满足ISSR分子标记等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机器人技术课程在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机器人课程多年教学实践,本文通过介绍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状况,综合当前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提出了基于兴趣驱动学习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加深对机器人课程的认识和了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菟丝子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菟丝子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为充分利用开发菟丝子总黄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冷浸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索氏提取法5种方法提取菟丝子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精密测定,对提取效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5种提取方法所得总黄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回流提取法(31.24 mg/g)、微波辅助萃取法(16.84 mg/g)、索氏提取法(12.82 mg/g)、超声提取法(9.74 mg/g)、冷浸法(8.88 mg/g),回流提取法所得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回流提取法应用于菟丝子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林地作为油茶种植区域可选的土地类型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合理确定林地油茶种植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从而对林地油茶种植适宜性进行科学评价,选出比较好的油茶种植基地,应用基于序关系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综合集成赋权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广东省林地油茶种植适应性评价中。在选取的4个样本区域中,通过这种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实际情况,此方法能兼顾主客观影响因素,优于单纯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