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水稻叶片气孔特性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刮制法观测了13个早稻品种剑叶、20个晚稻品种上三叶的气孔特性,比较了常规稻与杂交稻气孔差异,并对气孔密度、长度与宽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密度变幅大于气孔长度与宽度;早稻杂交稻剑叶气孔密度、长度与宽度大于常规稻;剑叶气孔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但长度、宽度与密度相关性不显著;晚稻杂交稻剑叶气孑L密度大于常规稻,倒二叶、倒三叶均要小于常规稻;而杂交稻上三片功能叶气孔长度均大于常规稻;杂交稻倒三叶气孔宽度大于常规稻,其他2叶均比常规稻小;上三片功能叶气孔长度与密度、气孔宽度与密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气孔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剑叶的气孔密度。结果表明,水稻剑叶中部的气孔密度通常高于基部和尖部,而基部与尖部之间气孔密度的大小却没有一定规律,剑叶气孔密度是高值出现的位置因类型而异,最小值的位置通常位于叶基或叶尖。一般情况,剑叶中部的气孔密度与剑叶的平均气孔密度较接近,可用来代表整个叶片的气孔密度。各类型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其变化形式各异,变化图形曲线存在着蜂和谷。  相似文献   

3.
水稻叶片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叶片的气孔分布与气孔密度。结果表明稻叶下表面气孔的分布不是随机的,表现出一定的规 律性。气孔在脉间区纵向排列成行;叶缘和主脉附近气孔分布较均匀;其他脉间区气孔行可分为两组,组内气孔行数因品种、 叶位和叶片上的具体部位而有差异。同一叶片气孔行数的顺序是基部>中部>尖部。稻叶气孔密度是籼稻普遍大于粳稻,且 籼稻、偏籼稻、粳稻和偏粳稻4种类型气孔密度的大小顺序为籼稻>偏籼稻>偏粳稻>粳稻,表现出明显的类型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水稻抽穗前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剪去不同水稻品种(组合)上部3片功能叶(或上部3片功能叶组合)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子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性状的作用大小均为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大部分品种单独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的作用之和大于同时剪去上部3片功能叶效应值,少数品种与此相反;与前人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剪去功能叶后,单株子粒重的减少比例比穗重的减少比例更能反映出功能叶对穗部光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5个糜子品种为试材,研究糜子品种间8个农艺性状(穗长、千粒重、株高、倒二叶叶夹角、倒二叶叶面积、倒二叶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9项指标的形态解剖差异.结果表明,5个糜子品种间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株高等其他8项指标差异极显著;糜子的叶脉密度为4.65~5.66条·mm-1;糜子上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下表皮气孔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糜子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早籼稻后期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个早籼稻品种(组合)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功能叶面积指数、上部3片功能叶大小和干重及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倒2叶、倒3 叶的影响大于剑叶;抽穗期至乳熟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功能叶面积指数都以施氮量为300 k g/ hm2者最高,抽穗后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与品种株叶形态有关;结实期间,上部3片叶的干物质量及叶绿素含量由大至小依次为施氮量300,225,150 kg/hm2.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早籼稻后期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早灿稻品种(组合)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群体叶面积指数、功能叶面积指数、上部3片功能叶大小和干重及叶绿素含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倒2叶、倒2叶的影响大于剑叶;抽穗期至乳熟期九 叶面积指数与功能叶面积指数都以施氮量为300kg/hm^2者最高,抽穗后叶面积指数下降速度与品种株叶形态有关,结实期间,上部3片叶的干物质量及叶绿素含量由大至小依镒为施氮量300,225,150kg/hm^2  相似文献   

8.
生长期剪去上部三片功能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熟粳稻滇超 2号为材料 ,研究抽穗前期剪去茎上部功能叶和剑叶对水稻结实和千粒重的影响 ,而影响较大的是剑叶、其次是倒 2叶、再次是倒 3叶 ,同时剪去茎上部三片叶、对产量的影响约占 5 7% ,即水稻上部三片叶可控制约 75 %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9.
典型粳稻植株气孔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改良刮制法观测了典型粳稻品种秋光剑叶、叶鞘、穗颈及颖壳的气孔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剑叶背面气孔分布有一定规律性,但此规律性常因气孔行的突然中断被削弱。剑叶背面气孔密度纵向变化呈偏态分布,叶中部气孔密度大于叶基又大于叶尖部;叶中部气孔长度最小,气孔宽度最大。剑叶背面横向气孔密度呈中部最大的正态分布,气孔大小变化不大。叶片边缘气孔行不分组。本研究还发现,中脉和叶鞘上亦有气孔分布,而且中脉上的气孔密度在所测各器官中最大,叶鞘上的气孔密度约为剑叶背面气孔密度的1/3左右。穗颈上有少量气孔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水稻叶片前平后卷的主要生物学效应,为RL(t)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水稻杂交后代材料中发现一个新的内卷叶突变材料,暂时命名为RL(t),研究了RL(t)与平展叶姊妹系0731-3-1-1B在叶片受光姿态、光合效率及细胞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RL(t)较平展叶姊妹保持系三片功能叶明显表现出卷曲度大、挺直度高、叶基角小、披垂角小,相应地,提高了卷叶保持系群体各层尤其上部和中部的透光率;三片功能叶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剑叶、倒二叶的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平展叶姊妹保持系,从而提高了RL(t)剑叶、倒二叶的光合速率;由于卷叶保持系部分泡状细胞适度萎缩变小,导致叶片内向卷曲。[结论]该研究为内卷叶性状应用于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FQ型CO2分析仪和Li-1600稳态气孔仪测定了盛花期向日葵不同节位咱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也测定了叶绿素、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向日葵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作用呈单峰曲线变化,吉农92-1最高峰位于第10位叶,吉农92-5最高峰位于第5位叶;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皆为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较低,中产中叶片较高。表明中上部位叶对产量形成起决定作用,且品种之间有差异。不同冠层结构的光合势不同,实际产量为宝塔型结构的 吉农92-1比平展型的吉农92-5高出8.85%。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湖北不同类型烟草(烤烟、白肋烟和马里兰烟)各部位烟叶及烟叶微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叶边缘和主脉)的砷含量。结果表明:烟草下部叶砷含量最高,上部叶砷含量最低;烟叶叶尖部、叶基部、叶边缘砷含量较高,叶中部次之,主脉最低;下部叶各微区中的砷含量较高,上部叶各微区中砷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烘烤过程中烟叶叶脉水分迁移干燥特性,为优化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采后烟叶主脉和支脉维管束示踪染液分布、水分迁移速率,以及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状况和形态变化.[结果]烟叶叶脉水分迁移由叶基主脉维管束出发,优先向最近支脉迁移,最终到达叶尖部;烟叶主脉维管束水分迁移速率由叶基向叶尖呈逐渐减小趋势,距离叶基越近的支脉维管束水分迁移速率越大,支脉维管束水分迁移速率大于主脉维管束水分迁移速率.烘烤过程中,烟叶由叶基至叶尖水含率基本呈减小趋势;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逐渐增大,烘烤至42℃前,靠近叶基部主脉直径收缩率较大,42℃后,靠近叶尖部主脉直径收缩率较大,叶基部与叶中部间的主脉直径收缩率最小.[结论]烟叶叶脉水分迁移影响烘烤过程中烟叶各部分水分及主脉形态变化,叶脉水分迁移特性与烘烤过程烟叶失水特性间的关系可为烟叶水分散失的调控及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云燕  陈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53-9954
通过对毕节地区不同叶位的122个烤烟叶片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检测,了解毕节烟叶的等级特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间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部烟叶的变异度均最大,上部烟叶均最小;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略高于正常值,中部叶含量均最高,与上、下部烟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叶位的钾氯比协调,叶位间叶片的叶长、叶宽、单叶重和叶片密度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氯离子外,物理特性指标与部分化学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Two varieties, Yuexinzhan and Guangchao 3, were used to study leaf thickness in rice in this experiment. The thickness of the leaf blade was measured by the nondestructive leaf thickness instrument, which was modified from the thickness instrument for steel objects (John Bull, England). The contacting area between the leaf and the probe of the instrument was 0.5 cm^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steel materials measured by the nondestructive rice leaf thickness instrument and the microme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the rice leaf blade measured by the nondestructive rice leaf thickness instrument and the specific leaf weight (SLW) was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0.01).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rice leaf thickness was uneven and asymmetric. The thickness and SLW of flag leaf tended to increase from the base to the tip of the leaf blad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top leaf was the thickest,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ickness between the basal part and the fore part was found. Drawing a line on the main vein in the top three leaves, the left part was thinner than the right part. The thickness of the lower leaves (6/0-9/0) on the main culm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positions of the leaves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but the tendency was not the same for the higher leaves (10/0 upwards), although the higher leaves (10/0 upward) were thicker than the lower leaves (9/0 or downward). Furthermore, different CO2 concentrations (550±30, 460 ± 30 μmol mol^-1) in the growth boxes had no effect on the thickness of rice leaf blad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easurement of rice leaf thickness using the nondestructive rice leaf thickness instrument is simple, precise, and nondestructive.  相似文献   

16.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超鸡脚叶、鸡脚叶和正常叶棉花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亲本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5类不同叶形的24个杂种,对各叶形杂种产量、品质和光合作用等性状的表现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测定发现,超鸡脚叶、鸡脚叶、中鸡脚叶、大鸡脚叶和正常叶5类杂种的生育期依次随叶面积系数增加而延长,中鸡脚叶杂种因具有适中的生育期和叶面积系数,产量和光合作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与对照(中杂29)比,中鸡脚叶杂种的籽棉产量增加1.16%,皮棉产量增加2.06%,纤维长度增加3.60%,麦克隆增加2.33%,生育期缩短10d。不同时期光合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中鸡脚叶杂种除了生育后期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稍低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外,其它时期Pn、Gs和Tr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且Ci(胞间CO2浓度)低于正常叶杂种。Pn与杂种产量的大多数性状呈正相关,其中与籽棉产量相关性最大,铃数和铃重次之,果枝数最小。考察不同叶形杂种结铃期上、中、下层叶光合性状发现,超鸡脚叶和鸡脚叶杂种下层的光照强度、透光率、Pn和Gs高于其它叶形杂种,其中超鸡脚叶杂种透光率和Pn最大,分别比对照高94.12%和45.54%,但上和中层叶的Pn较低。中鸡脚叶杂种上、中、下三层Pn和Gs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 上层Pn较对照高8.06%,中层Pn较对照高1.67%,下层Pn较对照高30.77%。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上层Pn较对照高5.4%,中层Pn较对照高1.7%,下层Pn较对照高30.8%。研究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产区的3个等级4个区位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产区的4个区位烟叶化学成分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烟叶中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还原糖含量叶缘、叶尖较高,叶基低;淀粉叶基较高,叶缘较低;烟碱中下部烟叶叶缘、叶基较高,叶中较低;总氮叶尖较高,叶缘、叶中较低;钾离子含量叶基最高;色素成分含量叶基最高。3个等级的还原糖含量在4个区位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成分在4个区位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农艺、经济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田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D)和施氮量(N)对烤烟的叶宽、叶长和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留叶数(T)的增加,上、中部叶变窄,叶面积变小;D对烤烟的经济性状没有影响。随着T减少,产量、产值显著地增大。在120kg/hm2的中等施氮水平下,烤烟的产量、产值、中等烟比例、下等烟比例、均价处于最佳状态。上部叶、中部叶烟碱含量随着D的减少而增加。所有部位烟叶烟碱含量均随着N的减少而减少。下部叶烟碱含量随着T的增加而减少。在120cm×45cm的种植密度+112.5 kg/hm2的氮肥施用量+18片/株的留叶数的农艺措施组合下,烟碱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烤烟不同品种叶片结构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个烤烟品种三叶位及单叶三部位的解剖观察,显微统计其表皮腺毛、气孔、叶肉和叶片厚度数量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腺毛密度在品种、叶位间分别以 G_(80)和翠碧Ⅰ号的顶叶和叶尖为最大,提纯401最小.气孔大小与气孔密度相关不显著,与气孔器面积相关极显著.单位叶面积气孔器总面积比值说明水、气代谢水平和要求以 G_(80)为最高,其次为 K_(326),翠碧1号最低.叶片厚与叶肉厚相关极显著,栅栏层与海绵层的比值以及栅栏细胞的长宽比在品种间 K_(326)>G_(80)居首位,K_(394)和提纯401最低,顶叶>腰叶>脚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