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迎茬大豆栽培施氮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重迎茬大豆根部易受病虫危害,吸收氮素营养和固氮能力减弱。通过施氮肥试验,研究出一整套重迎茬条件下施氮技术。重迎茬大豆施氮有增产作用,迎茬施氮增产1.9%-9.71%。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2作追肥;重茬大豆施氮增产7.22%-12.6%,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3作追肥。在大豆出复叶时2次追肥施尿素可增产9.4%-12.5%。出现“黄萎”症状时喷施增产为12.7%-16.8%。建议生产上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施磷的增产效果,在满足施氮基础上,施磷有增产作用,迎茬增产16.6%-62.5%,重茬增产13.3%-49.5%。使用叶面施肥,可以弥补减轻根系吸收和运输功能减弱造成的损失,平均迎茬增产7%,重茬增产10.10%。  相似文献   

3.
在烟后稻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每667m^2增产稻谷15.6kg,净增收47.06元;测土配方施肥比空白对照每667m^2增产稻谷145.1kg,净增收331.6元,烟后稻测土配方施肥能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4.
1997-1999年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黑土区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种肥磷酸二铵与钾肥(2:1)混施的最佳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0cm大垅6行种植密度44万株/hm^2条件下,667m^2施磷酸二铵与硫酸钾(2:1)的最大用量为19.5kg,产量为246.1kg,比其他处理增产8.9-22.8%,比不施肥的空白区增产59.6%,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7.2kg/667m^2(磷酸二铵与硫酸钾混合价2.1元/kg、大豆价2.1元/kg),获得最佳利润的施肥量为13.5-18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5.
水稻免耕原茬带水压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田翻耕整地作业繁杂、费时费力、耗水量大等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稻田进行免耕原茬带水压耙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压耙方法,简便易行,节水100m^3/667m^2,节支17.4元/667m^2,增产13.6kg/667m^2,增收17.68元/667m^2。是抗旱种稻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重迎茬大豆应用生物有机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重迎茬大豆生产上应用善耕“生物有机肥,研究该肥料对重迎茬大豆干物质、根部病虫害、根际微生态环境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迎茬大豆亩使用25kg生物茵肥,配施6kg二铵、2.5kg尿素、2.5kg硫酸钾,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6.14%。  相似文献   

7.
大豆应用稀土动植宝拌种或喷施,均可获得显著增产效果,平均667m^2增产大豆15-33kg,增产11.72%-27.27%。以0.5kg大豆种子拌稀土原液7ml增产效果最佳,667m^2增产54.0kg,增产49.1%。喷施以200-300ppm浓度增产效果最佳,667m^2增产42.8kg,增产28.92%。拌种比喷施更简便易行,增产效益比喷施好,但要注意到即拌即播。  相似文献   

8.
重迎茬是大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其根源是病虫害加重所致。而大豆病虫害发生的轻重往往与土壤条件、气象条件和重迎茬年限有密切关系。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如使用大豆根保剂150ml/667m^2拌种,5%甲拌磷颗粒剂2-3kg/667m^2,或用35%多、克、福种衣剂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大豆食心虫、根蛆都有很好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南豆8号为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8.2%。四川省大豆新品种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155.6kg/667m^2,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4.9%;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试,平均产量为18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1%。适宜在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榨菜、苎麻是重庆市特别是涪陵区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推产业。利用苎麻冬闲地套种榨菜,既有利于苎麻生长,又增收一季榨菜。研究表明:本市中高海拔区域苎麻地可收获鲜菜头1750kg/667m^2,可产原麻217.3kg/667m^2。比不种榨菜的对照区平均增产8.7%(其中头麻增产11.6%);低海拔区域收获鲜菜头2250kg/667m^2,产原麻265.5kg/667m^2,比对照区平均增产10.8%(其中头麻增产14.4%)。而且“麻菜”季节茬口衔接合适,当年麻菜总收入可达到2500元以上/667m^2.该种植模式目前已在重庆市三峡库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