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江广东鲂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鳞片、脊椎骨和背鳍条三种材料对肇庆自然保护区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的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广东鲂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龄三种材料鉴定结果较吻合,5~7龄用脊椎骨鉴定较合适;广东鲂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7龄,5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渔获物中3、4龄鱼居多,说明目前捕捞强度过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翘嘴红鲌资源评析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国胜 《水产学报》1990,14(2):79-88
本文论述对翘嘴红鲌所作的观测,获得年龄、生长资料。采用Schaefer,Beverton-Holt模式评析。结果表明:翘嘴红鲌体重生长拐点为3.4110龄,自然死亡率M=0.4079,捕捞死亡率F=0.1050,总死亡系数Z=0.5129,最大持续产量MSY=113.21吨,最适捕捞强度f_(MSY)=458164公斤/日·吨,当F=0.2、t_e=2.5时,渔获量是现行产量的2.65倍。  相似文献   

3.
基于Beverton-Holt模型的鲇鱼山水库翘嘴鲌种群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在鲇鱼山水库采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样本885尾,对其种群进行了研究,建立了Beverton-Holt种群管理模型.在目前开捕年龄tc=2龄、自然死亡系数M=0.4654、捕捞死亡系数F=0.5485、生长系数k=0.2331的情况下,鲇鱼山水库翘嘴鲌渔获物的平均体长为29.91 cm,平均体重为278.76 g,平均年龄为2.05龄;单位补充渔获量(YW/R)为467.28 g/尾.建议将鲇鱼山水库翘嘴鲌的捕捞年龄提高到3龄,有效地保护性成熟个体,提高种群补充数量,以目前捕捞强度下渔获量达到最大值,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生长特性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区域(30°~34°N、126°E以西范围)所获取的鲐鱼(Scomberjaponicus)样品,通过观察鲐鱼耳石生长轮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再依据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的鲐鱼生长方程,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20、451.4和-1.203。比较不同时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鲐鱼的生长较接近,而20世纪70年代的鲐鱼生长情况与其他3个时期的鲐鱼生长相差较大。比较不同海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鲐鱼的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经分析很可能与海水温度有关。根据历史资料推算出鲐鱼的最大年龄(tλ)为9龄;根据最近的采样,推算出鲐鱼的开捕年龄和补充年龄都为0.4年,鲐鱼的自然死亡率为0.355,捕捞死亡率为2.27。利用上述参数,动态综合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该资源过度捕捞已很严重。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9龄;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2.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这样鲐鱼资源才能够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间,在鲇鱼山水库采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样本885尾。对鲇鱼山水库翘嘴鲌的种群管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翘嘴鲌的种群管理模型。建立了Beverton-Holt种群管理模型。在目前开捕年龄tc=2龄,自然死亡系数M=0.4654,捕捞死亡系数F=0.5485,生长系数k=0.2331的情况下,鲇鱼山水库翘嘴鲌渔获物的平均体长为29.91cm,平均体重为278.76g,平均年龄为2.05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为467.2851g/尾。建议将鲇鱼山水库翘嘴鲌的捕捞年龄提高到3龄,有效的保护性成熟个体,提高种群补充数量,并目前捕捞强度下渔获量达到最大值,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南水水库鲂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鲂鱼(Megalobrama skolkovii)鳞片的特征表现为疏密切割型,偶见副轮与生殖轮。根据实测鳞径R、体长L、体重W,分析了鲂鱼的生长情况,其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5.4龄,5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7.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东海区的315尾黄鲫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使用Bhattacharya方法把所获样品体长频率分布划分成不同的平均体长组,推算出各个组的年龄,求出生长参数,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N/R和Yw/R)、单位补充量资源量(^-Pw/R和^-PN/R)、渔获质量(平均体质量Wy、平均体长^-L-y和平均年龄^-T-y)的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过度捕捞,应采取适当措施来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不变,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38龄较合适;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1.5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4,这样黄鲫资源仍能够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85-491]  相似文献   

9.
南湾水库鳙鱼的生长及其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湾水库的鳙鱼的平均年龄为3龄,南湾水库鳙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13L2.8472(R2=0.9422)。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87.6cm,W∞=28.5kg,体长的k=0.2443、t0=0.26778;体重的k=0.141、t0=-0.137,拐点年龄ti=7.5龄,拐点体重为8.05kg。回捕率37.5%,自然死亡率27.0%,其它死亡率33.3%。南湾水库鳙鱼的适宜开捕年龄为3 龄,平均体重约3947g。适当减小起捕规格,提高捕捞强度,可增加鲢鳙鱼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江鲮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鲮鱼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鳞片新年轮逐月出现率的变化,表明年轮形成主要在3~10月份。计算出鳞片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3龄以前属于幼鱼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 龄以后则进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适合于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拐点位于 15.55龄,应属衰老拐点。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点。渔获物组成以性未成熟个体为主。限制捕捞3~+龄以下的个体,有利于渔获量稳定和扩大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11.
厦门杏林湾鲻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厦门杏林湾鲻鱼鳞片年轮可作为年龄鉴定依据。鳞片边缘增长率a的周年变化,表明鳞片年轮每年形成一次,新年轮主要在10-11月间出现。已计算出鲻鱼体长与鳞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3龄鱼以前属于幼鱼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较大,生长指标较高;3龄鱼以后则进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适合于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2龄至2.5龄之间,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征,合理捕捞的生物学指标应以生长转折点较为适当,限制捕捞1龄和2龄的港养鲻鱼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陈建国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西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 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 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W=4.5026×10-5×FL2.8200。利用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叉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FL=257.90×(1-e-0.1960(t+3.7919))2.5933,Wt=284.28×[(1-e-0.1960(t+3.7919))2.5933]2.8200。叉长和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07龄和5.75龄。  相似文献   

14.
池养脊尾白虾的繁殖、生长及其最大持续轮捕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明云 《水产学报》1994,18(2):85-92
池养脊尾白虾经过3个月生长可达性成熟,抱卵亲虾占总虾数比例为3.84%-16.71%,相对抱卵量平均值为512.72粒/克体重。本试验中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长、体重与月龄关系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在目前的轮捕条件下,3月龄的个体可供渔具选择,年总死亡率φ=0.6270,轮捕死亡率E=0.2744,自然死亡率D=0.3526。若把首次轮捕月龄从3月龄提高到4月龄,轮捕强度控制在  相似文献   

15.
对443尾长鳍吻鮈标本作了年龄和生长研究。用鳞片鉴定年龄并退算鱼的生长.得出体长与鳞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及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拐点在2.2龄。限制捕捞3龄以下个体,有利于资源增殖.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二长棘鲷生长和死亡参数估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作志 《水产学报》2003,27(3):251-257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O.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12月在沅江水系支流锦江河采集野生黄颡鱼样本408尾,对其生长、年龄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其中,年龄结构通过对比脊椎骨、胸鳍棘、鳃盖骨、耳石,选择脊椎骨作为年龄判断材料,得到的样本年龄为1~6龄,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8.24%。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为m=0.0001L2.6121(r^2=0.9491,n=24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体长、体质量与年龄的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L_t=210.8029[1-e-0.3015(~t+0.2272)],m_t=117.5434[1-e-0.3015(~t+0.2272)]2.6121。生长拐点年龄为2.96龄,对应的体长130.2 mm,体质量108.2 g。采用Panly公式分析了锦江河黄颡鱼的资源利用情况,其资源开发率为0.1096,总死亡率为0.7838,自然死亡率为1.3958,当起捕体长为121 mm时,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004213和0.048993,对应的年龄为2.63龄,体质量为105.2 g。当前锦江河黄颡鱼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种群明显趋于低龄化、小型化,为保护锦江河野生黄颡鱼资源,建议最小起捕体长130.2 mm,体质量108.2 g。  相似文献   

18.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生长、死亡和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的种群结构参数(体长、体重和年龄)进行测定,估算种群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并研究种群的生活史类型。结果显示:东北雅罗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Wt=0.0281L2t.8152,其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28.9763 cm,渐近体重W∞=366.95 g,生长系数k=0.2586,t0=-0.3237;自然死亡系数M为0.322,总死亡系数Z为0.9386,捕捞死亡系数F为0.6166;生活类型为r-选择。结果表明:作为渔业管理对策,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起捕年龄应定为3龄以上。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7-2019年在洞庭湖采集的228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研究其年龄、生长和资源现状。结果显示:耳石和鳞片是良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年轮特征以普通切割型为主,耳石重量可用于粗略、快速年龄鉴定。样本体长90~262 mm,优势体长组120~180 mm;体重11.0~399.0 g,优势体重组为20.0~80.0 g;年龄组成1~4龄,1龄为优势年龄组。体长体重关系:W=7.434×10^-6 L s 3.165,b值显著大于3,为异速生长鱼类。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301.4[1-e-0.471(t+0.341)],W t=522.0[1-e-0.471(t+0.341)]3.165,拐点年龄2.11龄(体长206.2 mm,体重156.9 g)。花[鱼骨]为典型的r-选择鱼类,总死亡系数3.321,自然死亡系数0.823,开发率为0.752,种群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起捕体长为172.2 mm,开发率降至0.601,同时在繁殖季节设置人工鱼巢,以恢复洞庭湖花[鱼骨]种群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