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港养对虾面积占大连市二分之一的庄河市,去年因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出现,17个养虾的乡镇中有6个大面积受灾,全市总产量不到上年的二分之一。庄河市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今年人工港养对虾业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立足防病,争取盈利,养虾劲头不减,他们采取了: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普兰店市养虾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几乎是一年迈上一个台阶。回999年全市养虾面积29722亩,总产量8904吨,总产值12,598万元,其中:港养对虾产量10251吨,产值7586.3万元;混养面积29450亩,产量7879吨,产值5011.2万元。养虾业是普兰店市的支柱产业,大连市及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根据该市20年积累的养虾经验与教训,他们走出了一条依靠科学进步指导对虾养殖工作的路子,并使之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效益连年跃上。一、依靠科学进步抓养虾防病工作1993年以来,全国性对虾流行病害给养虾业带来巨大损失,该市从大处着眼,…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的养虾大县福建省漳浦县在遭受严重虾病困扰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模式,扩大生态养虾,加快科技攻关,今年的养虾业重整旗鼓,走出低谷,显露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的海水养虾业近年来与全国沿海地区一样,由于外海水环境的官营养化,水源严重污染。赤潮的侵袭、高投入高产出的超负荷模式及在管理上失控等诸因素,造成养虾业严重滑坡,经济上也蒙受很大损失,亏损严重,影响了海水养虾业的正常发展。为探寻我市海水养虾业的新途径,我们试验了利用配合海水综合技术养虾的模式,现已取得初步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为虾的生长创造了较为稳定的生态条件,减少了病原侵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虾的正常生长。在1995年初试的基础上,1996年仍利用该模式在本地区养虾防病示范区选连片533亩虾池进行再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 1993年以来,我县的养虾业一直受到虾病的制约和困扰。我们在虾病的综合防治、调整产业结构、新品种的引进和综合养殖、生态养虾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日本车虾(以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和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日益提高,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养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要解决虾病防治的问题,首先要认识虾病的成因及其感染流行的途径,才能采取相应的防病措施,有效地控制虾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7.
广西对虾养殖发展趋势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真地分析了广西对虾养殖的历史、现状,总结出近年养虾获得成功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养虾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泰国的养虾业有效地克服了病害带来的困难,推进了生产的发展,从而取代了我国在养虾业中的位置,成为世界上养虾产量最高的国家。为了学习和借鉴泰国的经验,重振我国养虾业,农业部派出了以渔业局副局长刘身利为团长的考察团于5月26日至6月7日赴泰国考察养虾业。我作为考察团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泰期间,参观了国家沿海水产养殖研究所,国家内陆渔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人工养殖中国对虾的常见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美  邓欢 《水产科学》1990,9(2):34-36
1989年大连市养虾面积已达二十多万亩。随着养虾业的迅速发展,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加。1988年全省(包括大连市)因虾病危害而严重减产。因此,虾病的防治将直接影响到养虾业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1989年调查资料叙述大连地区养虾业中常见病害和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品种交替轮养和混养利于防治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养虾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一大问题。1991、1992两年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生产中发生的病害,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 80年代初开始轰轰烈烈发展起来的养虾业近几年却陷入困境,江苏近两年养虾业不景气的状况在全国更是典型。今天,所有的养虾者都不会否认,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养虾之风险和难度也在与日俱增。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养虾业目前的困境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求得养虾业之尽快复苏,已成为广大养虾者极为关切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年养虾的一些体会,谈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养虾方式,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到养虾业的发展前途。作者从国内外养虾方式的发展沿革得出:半集约化生态系养虾方式是原始生态系养虾(粗养)方式的上升和发展,是适于我国条件,并可使经济、生态效益同时兼得,又是生态防病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钟焕荣  赵昂 《水利渔业》1998,(5):36-36,46
养虾业是福建省水利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自1992年以来,由于虾病泛滥,养虾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常规的单一种类高密度养殖模式已难成功。为了探索养虾新路,我们于1995~1997年在长乐市十八孔闸1号虾池进行了日本对虾、锯缘青蟹和鲻混养试验。1虾池自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养虾效益很高。但虾病对生产的困惑不少,许多生产户还不认识虾病不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笔者据我公司近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甲壳溃疡病 [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定,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五大产虾国家,有四个位于太平洋西部地区,他们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到1986年,我国的养虾面积120多万亩,产虾8万余吨,亩产65公斤以上。随着经济虾类商业性养虾业的发展,从育苗到养成的虾病造成失产的现象屡见不鲜,经济损失是可观的。又因单产日益提高,虾池逐年老化、虾病呈发展趋势。特别在亲虾越冬后的水池,培苗过程中的虾病发生率更高。目前,国内外对虾病的病原和防治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经验和研究结果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本文对虾类微生物病,虾类寄生虫病和非寄生性虾病及  相似文献   

16.
对虾养殖周期短 ,养得好 ,效益高 ,市场需求量大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养殖品种。但自1991年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以来 ,各地养虾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虾病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科研人员和养虾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 ,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虽然从生产上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 ,但从控制、预防方面却有了很好的技术经验 ,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封闭式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高位池养虾等方式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预防病害发生 ,使对虾养殖取得成功的先进方式。一、封闭式养虾封闭式对虾…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随之而来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我国台湾省1987年因为虾病流行,造成对虾产量急剧下降。我国大陆沿海各地养虾地区,于1990-1993年也先后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虾病种类及危害性也逐年增加,使养虾业遭受重大挫折。 虾病是全球性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1992年以来,中、南美洲的凡纳对虾曾多次发生对东、西两半球危害性最大的桃拉病毒综合症(Taura syndrome viruses, TSV)和白斑病毒综合症(WSSV),死亡率80%~100%:1997-1998年,台湾省又掀起凡纳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养是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在一大问题。1991年以来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了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对虾病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养虾先养水”,水环境是对虾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管理好水质,是养虾成功的关键。即墨市对虾养殖经过了十几个春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了使养虾业能稳定、健康地发展,笔者及时总结对虾养殖户多年来的养虾生产实践,探讨形成了—套在对虾养殖中水质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