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源县畜牧业连续10年丰收经验浅谈冯生青(门源县畜牧局810300)自农村牧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门源县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地对旧的畜牧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向前发展。1993年,门源县...  相似文献   

2.
2016年,门源县畜牧兽医站认真贯彻执行《种畜禽管理办法》,结合本县实际,实施畜禽"种子工程",以优良品种为抓手,坚持实施"冷配、改良、引种"并举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助推门源县牛改工作上水平、扩数量、提档次,提高牛只生产性能,增加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虽然农牧业生产投入增加,而农牧民增收缓慢,制约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就门源县而言,由于气候条件差,底子薄,农牧业收入水平低,农牧业人口多,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1 农村牧区经济收入构成情况的分析 实现农牧民增收,主要是培育农村牧区经济收入的增长点,从我县农村牧区经济的经营形式来看,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县农牧区的经营层次包括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农牧民家庭经营和其他经营四个层次。实践证明,家庭经营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形势,门源县随着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创新农村牧区经营机制,突出产业组织建设,较好地解决农牧民生产经营中的服务问题,承担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门源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以专业协会形式出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是农牧民与企业和市场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据调查统计,目前门源县各类专业协会有7个,会员人数达1308名,入社企业2家。其中契约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占29%,出资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占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门源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畜牧业是门源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农牧区广大群众片面追求牲畜数量,草场超载,畜草矛盾突出;畜种退化,品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成本投入高,科技含量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同时,由于农牧民商品观念不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门源县把羔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牧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积极引导群众把握市场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暖棚设施,加大羔羊育肥出栏力度,形成了规模销售的优势,使羔羊产业成为一条促进农牧民增收、带动整个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之路,成为门源县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正>门源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河西走廊与河湟谷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份。县域总面积6 902 km2,总人口15.32万人,其中农牧民12.7万人,占82.9%,农牧业是门源县的主导产业,如何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门源县是青海省主要藏区青稞基地和北方小油菜基地,气候冷凉,海拔平均2750m,以草地畜牧业和舍饲畜牧业相结合典型地区,由于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这对牛羊育肥为主的舍饲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因而近年来门源地区的舍饲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奶牛养殖业对于门源县来说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产业。一方面随着门源县农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牛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使得门源县奶牛养殖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奶牛养殖在门源县也有便利条件,如:门源县是青海省的粮油生产基地,青稞、菜籽饼产量丰富;门源县城人口相对集中,而且乳制品加工厂的成立使牛奶销量大增。因此,奶牛养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门源县的奶牛养殖业还面临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发挥地方优势,帮助这项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此笔者就门源县养殖业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10.
门源县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了农牧结合、草畜联动的循环农牧业发展机制。1 门源县创新农牧结合模式所产生的效应近年来,门源县不断探索创新农牧结合模式,有力地拉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县农林牧业总产值连续5年保持5%以上增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1.1 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生态改善2015年,门源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县”、“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县”。两年多来,门源县把此项工作作为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力度,有效缓解天然草场放牧压力,遏制天然草场生态恶化,饲草青贮大幅减少秸秆焚烧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推进全县农牧区改革与发展,是经济转型的战略选择,也是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门源县大胆探索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在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上取得较大的成效,从而促进了全县农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暖棚经济”是门源县农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寻找到的一条成功之路;已成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论述了“暖棚经济”发展现状和产生的效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根据对门源县苏吉滩乡苏吉湾村开展畜牧业合作化经营试点的调查,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农牧民合作化经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门源县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培育出了草原羔羊新型产业,该产业成为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本文结合实际,论述了草原羔羊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 门源县"十五"期间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以来,青海省门源县的畜牧业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全系统干部职工锐意进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农牧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牧民得到了极大的实惠,为"十一五"农牧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对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县第一产业结构构成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这两个主业共同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趋势,其产值关联度分别达到0.9331和0.9245。畜牧业目前主要仍然以养羊业的为主,但大家畜和养猪业不发达,其关联度分别为0.7286、0.6847、0.7763。从总体来看门源县畜牧业中养羊、养牛和养猪没有一个产业对畜牧业产生特别重要的主导作用。而对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动态矩阵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目前门源县畜牧业产业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其总体特征表现为:养牛业发展速度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产业结构调整时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门源县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门源县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和实际问题,就如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重点阐述了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94年门源县草场承包以来,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牲畜数量大幅度增加,随之带来了草畜矛盾紧张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门源县饲草供需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草业是推动门源县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草业科技发展的对策,成为提升门源县草业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门源县实际,提出门源县草业科技发展策略,以期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共和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1.7万余km^2,是一个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近年来,共和县委、县政府把奶牛养殖作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扶持培育,奶牛养殖业已经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