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池塘健康养殖管理措施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养殖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养殖投入品(饵料、药品等)的不断增加,养殖环境如池塘底质、水体等日益恶化,导致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提高,不但给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污染。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水产消费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无疑对水产养殖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先进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进行的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以下就陆基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精养池塘水质调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是水产养殖的必然选择,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以确保水产品从源头生产的安全。水产品健康养殖,不仅要求水质清新,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健康程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水产健康养殖过程中,掌握水质调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红 《水产养殖》2010,31(12):25-26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健康养殖的发展,微生态制剂逐渐应用于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大类:一类是水质微生态调控剂及投入水体中用以改良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另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及内服以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力,应用较多的有乳酸菌、酵母菌等。  相似文献   

6.
渔药是用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的形成使渔业健康养殖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养殖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渔药和控制水产品本身的药物残留是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现将鲟养殖生产中正确用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蓄水式池塘的水产养殖中,因长时间养殖而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继而影响养殖产量和质量。长期以来,为了改善水质,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水产品养殖产量,人们使用生物修复技术来降解水体中有机物,降低疾病发生率,改善养殖环境,从而达到“养水”的目的。生物修复菌剂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常用品,  相似文献   

8.
阴雨天气海水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杨 《科学养鱼》2007,(12):25-25
"养鱼先养水"这一定律已成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共识,如何将水养好是池塘养殖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弱、气压低等原因常导致水体中的溶氧含量低、病原生物的暴发性增长导致水体藻相、菌相发生变化,水体中亚硝酸、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剧增,严重影响水产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本文着重介绍阴雨天气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以供广大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发挥着促进生长、保护水质、减少耗氧、预防鱼病的作用。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养殖水体及饲料中应用光合细菌可提高池塘养殖产量10%~30%。同时光合细菌对推动健康养殖、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0.
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生活的场所,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成活和生长。科学进行养殖水体水质调控,是提高养殖品种生长速度,达到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目的的关键,而底质的改良无疑又是养殖水体水质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一部分残饵和水产动物粪便等有机物沉入水底以及死亡的生物体发酵分解后,与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祥军 《当代水产》2021,(3):72-72,74
水产养殖对于水体水质的要求极高,良好的水体水质对于水产养殖质量,养殖户的实际收益,以及食品安全的保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如何分析水产养殖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并且进行对应的控制,则对于水产养殖的科学化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业的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 ,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多 ,使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天然水只有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后 ,才能达到养殖用水的要求。对于养殖水体的水环境来讲 ,残饵、有机肥以及生物代谢产物等也会造成水质的恶化。这些水质问题如果处理不善 ,均会危害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甚至导致死亡。因而水体的净化处理及再利用已成为水产养殖中关键环节之一。1 物理法换水和物理增氧因操作简单、效果较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为每日更换1 0 %左右或视水质及温度变化情况数日更换2 0 %左右 ,具体情况因养殖对象及水体底值而异。利用增…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密度高、风险大,养殖对象对pH、溶解氧、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变化敏感,受影响严重,监测水质参数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特点和需求,研发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分析研究pH、溶解氧、温度、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阈值,设计水质监测数据无线采集节点和基于Zigbee的无线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实时监测,保证生产安全,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质恶化是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水产动物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水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外虾、蟹、贝类、鳗等水产品出口旺盛,我国的水产养殖面积及集约化程度均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水质恶化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其中以氨氮、亚硝酸盐等水化学因子浓度超标最为突出,也最为常见。目前养殖过程中用于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剂以化学制剂居多,比如大分子聚合物、强氧化剂等,但其短效性的缺点限制了该类制剂的大规模应用或慎用。而良好的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水质方面则能弥补化学制剂的不足,能从源头上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保护及修护养殖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6.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关注食品安全、提倡健康养殖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养殖户对渔药的使用也越来越谨慎。减少用药、控制药物残留已成为集约化水产养殖的重点。其实预防细菌性和水质性的疾病不一定非得用药解决,甚至一些寄生虫的疾病也可采用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应用生态平衡的原理,稳定池塘水体中微生态系统,合理地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的互补性进行适当混养,促进水体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达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生物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水产健康养殖与科学使用渔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水产品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促使我们必须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和水产品质量监测,使我国渔业持续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把养殖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有益食品。 一、健康养殖与HACCP管理一致性 我们提倡健康养殖是指从事养殖生产活动中依照国家或国际惯伊选择养殖场地、水源水质、养殖原材料,并生产出符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陈熙春 《科学养鱼》2007,(11):65-66
饲料是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是主要物质基础,而水产养殖饲料的使用又受水体特点、养殖对象、市场需求、水产品品质、效益核算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笔者长期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实践见证了水产养殖饲料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下面从我市淡水鱼不同模式饲料养殖的过程谈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部分养殖户片面地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水质及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些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和无二次污染的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稀土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