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池塘和稻田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择3口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3块水稻-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田块,在池塘和稻田中陆续放养4~5 g/只克氏原螯虾(250~300 kg/hm^(2))。采集池塘和稻田内克氏原螯虾(25~32 g/只)、表层底泥和底层水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相比,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稻田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池塘水体(P<0.05)。与池塘养殖相比,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肠道内Planktothrix等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Uncultured Chthoniobacterales等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与底泥和水体微生物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底泥微生物相关性更强。研究表明,池塘和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显著,其肠道微生物结构受养殖环境的正向调控,且受底泥微生物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月10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专家对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承担的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进行了验收、鉴定。该项目开展了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建立了克氏原螯虾规模化池塘生态繁育、批量化制种的新技术;构建了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藕田套养、池塘鱼虾混养、虾稻共作、虾蟹混养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对克氏原螯虾的营养需求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适宜的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池塘养殖及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进行测定,从而科学地评定其品质特性,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和营养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除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溏养殖克氏原螯虾(P 0.05)外,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相近;检测得到了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2975%(池塘)和6.3800%(稻田),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6.2300%(池塘)和16.3450%(稻田);依据氨基酸的化学评分,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8.32(池塘)和78.07(稻田);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钙、磷和铁含量极显著或显著(P 0.05)高于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克氏原螯虾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具有脂肪含量低、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矿物元素含量高等特点,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均具有氨基酸组分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种类丰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以及体重/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主养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稻虾共作和莲田套养虾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肌肉的内聚力显著高于稻虾共作和池塘主养虾(P<0.05),稻虾共作、莲田套养和野生虾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主养虾(P<0.05),各养殖模式虾肌肉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主养和蟹塘混养虾(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持水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郭坤  方刘  孙柯  阮国良 《饲料研究》2020,43(1):18-21
试验旨在探究生物发酵饲料对池塘养殖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生态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10口,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生物发酵饲料(试验组)和普通克氏原螯虾专用硬颗粒饲料(对照组),养殖试验时间60 d。结果显示,生物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P0.05);生物发酵饲料对肌肉的含肉率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p H值和滴水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血清中的LZM、AKP、ACP和肝胰腺中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肝胰腺中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实践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综述了克氏原螯虾形态特性和生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及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以稻养虾和以虾促稻,充分发挥稻虾共生互利作用。首先选择养虾田块,建设好进排水系统,进水排水口设置密眼铁丝防逃网,养殖过程不增氧。投喂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阴雨闷热天气及时减料或停料,以防消化负担过重引起死亡。每天巡塘3次,观察记录克氏原螯虾活力及摄食情况。若克氏原螯虾养殖密度过高,可适当捕捞以降低密度。与传统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进行比较,稻虾混养池克氏原螯虾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配合饲料精养克氏原螯虾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配合饲料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精养试验,根据饲料蛋白水平的不同,分别设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末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试验Ⅲ组最高,为21.65g。同时,试验Ⅲ组还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经效益分析表明,采用配合饲料养殖克氏原螯虾产量可达260kg/667m2,每667m2可增加经济效益312元。由此说明,大力推广配合饲料养殖克氏原螯虾,可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改善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其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最佳养殖模式 克氏螯虾适宜利用湖泊、荡滩、沼泽地等大水面放流增殖,通过放养一定量的克氏螯虾亲本或虾苗,保护原有资源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效果最为理想。也可利用废旧池塘、河沟及低产稻田等水面改造,进行克氏螯虾人工养殖。目前主要模式有:  相似文献   

9.
介绍克氏原螯虾行业目前养殖情况和南京小龙虾事故后对养殖行业影响,指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质量安全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章在分析所发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借鉴国内外在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等淡水螯虾中已经获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业者要从改变养殖方式入手,根据克氏原螯虾生理、生态习性,采用适宜的养殖方式,才有可能将克氏原螯虾养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文章在分析所发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借鉴国内外在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等淡水螯虾中已经获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业者要从改变养殖方式入手,根据克氏原螯虾生理、生态习性,采用适宜的养殖方式,才有可能将克氏原螯虾养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克氏原螯虾养殖现状与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湖北省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热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分析所发生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借鉴国内外在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等淡水螯虾中已经获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业者要从改变养殖方式人手,根据克氏原螯虾生理、生态习性,采用适宜的养殖方式,才有可能将克氏原螯虾养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克氏原螯虾行业目前围网养殖情况,进行湖泊围网养殖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养殖设施,介绍了大水面围网养殖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要点和日常管理措施,分享养殖经验并提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促进克氏原螯虾养殖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0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5.
克氏原螯虾在安康地区三种养殖条件下生长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引进和推广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于2007年9月、10月分别从湖北购入亲虾和幼虾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水泥池、稻田和土池塘三种条件下养殖;于2D08年5月每周或半周测量一次体长体重,分别进行体长体重关系、个体出现率、个体相对增重率和体重体长比值的分析.结果表明:1.稻田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的关系为:雌虾,y=0.0184x301984,R2=0.9506,雄虾,y=0.0113x3.4626,R2=0.9611,且雌虾生长匀速,雄虾生长异速,符合体重体长形态参数y=a*Lb;2根据个体出现率可知,水泥池和稻田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7.71cm~9.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的群体主要集中在8.21cm~10.71cm之间,土池塘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根据生长集中区间的个体相对增重率可知,5月份稻田个体增重率最高,为24.13%,土池塘最低;体重、体长比值随着体长的变化趋势表明,稻田虾呈线性变化,水泥池和土池塘虾变化呈"S"型,趋向线性变化.可以认为,克氏原螯虾可在安康地区正常生长,且本试验条件下5月份稻田中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6.
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壳亚纲,十足目,螯虾科,俗称龙虾.原产于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本传入我国江苏省,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克氏螯虾天然资源锐减,市场价格逐年提高,但数量仍供不应求,因而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是底栖性甲壳动物,游泳能力差,常在水草间或水底爬行,因此,克氏原螯虾既可以单养,也可以与一些鱼类混养。鱼虾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饲料,不影响鱼种生长的情况下,达到鱼、虾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从池塘的选择、放养前的准备、虾鱼种投放、饲养管理、日常管理、防病治病以及捕捞、运输、销售几个方面对池塘小龙虾与鱼种混养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凌俊  胡王  江河 《饲料研究》2012,(8):61-63,75
随着克氏原螯虾规模化人工养殖的开展,其营养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蛋白水平及其构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进而推荐克氏原螯虾饲料中蛋白含量以30%为宜,其中鱼粉含量5%~9%为佳,脂肪含量5%~6%,钙含量≥1.8%,总磷含量≥1.0%.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成本低廉、绿色健康。文章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的病害防治、生长性能、免疫活性、抗胁迫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克氏螯虾(Procambrus clarkii)隶属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科,俗称“小龙虾“、“海虾“等,是我国种群数量较大的淡水虾类之一.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捕捞强度增加等因素,导致天然克氏螯虾资源日趋减少,且市场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呈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趋势.因此,开展克氏螯虾增、养殖试验研究势在必行.我们于2005~2006年在区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河道增、养殖克氏螯虾试验,获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