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1992年秋季,宿迁市4650多公顷(7万亩)桑园大面积受到沙蚕毒素类农药污染,使得7.25万张种的中秋蚕中毒,损失蚕种约3万张,蚕茧欠收800吨,蚕农减收500万元,损失近40%。如此巨大的损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整理如下。沙蚕毒素原是海边一种异足素蚕(俗称沙蚕)体内的一种有毒物质。科学工作者根据其化学结构,研究合成了类似沙蚕毒素的新型农药——巴丹。目前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杀虫双、杀螟丹以及“扑杀宁”等农药,均属此类。巴丹类农药选择性强,具有触杀、熏蒸、胃毒和内吸作用,  相似文献   

2.
杀虫双农药治虫效果好 ,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药源充足 ,深受我省农民的普遍欢迎 ,多年来 ,一直是我省稻田治虫的主要农药。但杀虫双对家蚕的毒性大 ,严重危害我省的蚕桑生产。因此 ,探讨杀虫双农药对家蚕的中毒机理及预防措施 ,以提醒全省蚕区应慎重使用杀虫双农药 ,减少家蚕的中毒损失。1 杀虫双农药的性质和对家蚕的中毒能力1 1 杀虫双农药的性质杀虫双农药是我国 70年代自己研制的一种有机氮杀虫剂 ,与巴丹一样同为沙蚕毒素的衍生物。杀虫双的有效成份简称双钠盐 (3—双硫代硫酸钠 ) ,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及一定的熏蒸作用 ,杀…  相似文献   

3.
沙蚕毒素类农药是目前农业上防治水稻三代二化螟推广的广谱、低毒、高效新型农药,也是对桑蚕威协最大、预防不机、解毒最难的一种农药,在桑稻混栽区,已成为影响蚕桑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桑蚕沙蚕毒素类农药中毒机理、规律、症状诊断及可行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处理和预防桑蚕类似中毒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杀虫丹(单)与杀虫双二者同属沙蚕毒(Nereistoxin)衍生物类杀虫剂.如同巴丹(Padan)和易畏杀(Erisect)一样,进入生物体后,可迅速代谢转化为沙蚕毒素而致毒.据栗林茂治报道,巴丹在桑叶上的残毒期长达100天,对蚕的最低有害剂量约为0.001ppm左右,属于对家蚕的强毒剂.关于杀虫双对家蚕的毒性,国内已有报道,同样表明它对家蚕有较大的毒性.鉴于杀虫丹(结晶体)的有效成分量、剂型和组成与杀虫双不同,查明其对家蚕的毒性,可为该药的注册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并预知它对生态系(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杀虫双农药,危害蚕桑生产是众所周知的。中毒机理均认为是:农药进入昆虫体,在一般生化条件下,依靠二硫键作用生成沙蚕毒素,占领神经突触膜传导受体,使神经突触阻塞,而陷入麻痹瘫痪致死。但对家蚕中毒致死机理解释是否确切,未见过这方面实验论证报告。为此,我们应用一种灵敏度高,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光声光谱技术,对家蚕因杀虫双中毒的神经组织检测,发现与上述的致毒基团—沙蚕毒素分子结构的存在不相符合。现把有关情况介绍供商榷:试验仪器、药品和材料(一)OAS400MKⅡ光声光谱仪,英国进口,主要附件:1.Ferrantic Pcsbo 微型计算机系统2.HP7470A 双笔绘图仪(二)沙蚕毒素(?):有效成份99%,天津南开大学有机元素分析所提供。(三)25%杀虫双水剂:江苏溧阳化工厂提供。(四)供试蚕为苏_5×苏_6五龄第四天蚕。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蚕病组提供。  相似文献   

6.
沙蚕毒素类农药微量积累中毒蚕的症状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进 《北方蚕业》2001,22(2):31-31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均含有一定量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衍生物。在粮桑兼种地区,农田大面积使用这类农药,对养蚕生产危害很大,经常使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微量农药中毒。1999年秋蚕期我区三个乡镇七个村发生微量农药中毒。2000年秋蚕期我区五个乡镇十七个村发生较大面积的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在10月10日~13日蚕进入老眠前后症状表现明显,蚕儿举动不活泼,静伏不动,不吐水,不变色,蚕体软化,麻痹瘫痪。我站聘请了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黄可威等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后,诊断为“沙蚕毒素类“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据介绍这类农药微量中毒能复苏自愈 1 病蚕症状 中毒较重者,当时诊断蚕体有吐水现象,蚕静伏不动,体色不变,身体软化,麻痹瘫痪。  相似文献   

7.
桑蚕的各种农药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各有不同,为了解新农药杀虫双致桑蚕中毒后症状与其他农药中毒的区别,进行了杀虫双药物添食蚕的观察。杀虫双中毒蚕的症状没有机磷中毒吐胃液、爬篱边、蚕体卷缩等症状,它属沙蚕毒素衍生物,有效成份为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基)丙烷。当喂吃有杀虫双药液的桑叶,初时不表现忌食不安现象,在饱食桑叶后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8.
杀虫双为沙蚕毒素类农药,具有广谱性、安全性、触杀、内吸等多种杀虫作用。我们将它应用于治疗猪疥螨,效果十分理想。具体方法是:选择在晴朗天气,用25%杀虫双水剂,每5毫升加清水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林水产省1988年10月14日颁布了饲料中有害物质含量限定标准(表)。规定凡有害物质含量超过该标准的饲料,一律不得销售使用。该标准指定的有害物质包括7种残留农药、3种重金属和1种霉菌毒素。其中七氯(含环氧七氯)、狄氏剂(含氯甲桥萘)、DDT、BHC和对硫磷等5种农药在日本已  相似文献   

10.
18%杀虫单微粒剂介绍重庆市植保站杀虫单微粒剂是重庆市植保站农药加工研究室最新研制的农药新品种,是一种新型杀虫剂。杀虫单,学名叫杀虫单钠盐,别名杀虫丹,是高效的仿生性沙蚕毒类杀虫剂,毒力。毒性、杀虫性能都和杀虫双相似,具有胃毒。触杀和很好的内吸传导杀...  相似文献   

11.
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成  宋俊荣 《江苏蚕业》2007,29(1):13-17
<正>近年来,家蚕农药中毒十分普遍,不仅造成蚕茧歉收,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由于农业上推广沙蚕毒素类农药治虫,农田治虫频率加大,农药种类混杂,养蚕农药中毒事件频频发生,期间,扬州市发生了1994年、1996年和2005年三次影响较大的养蚕大面积中毒。1994年,扬州市中秋  相似文献   

12.
沙蚕毒素类农药危害养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推广应用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均含有一定量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衍生物,所以也是一种仿生杀虫剂,主要品种有“虫杀手”、“杀虫双”、“杀虫环”、“杀虫单”、“杀虫安”及其混合剂。这一类农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纵卷叶虫有独特的效果,不仅成本低、杀伤力强,而且残效期长、效果灵。在粮桑兼种地区,农田大面积使用这类农药,往往间接地危害养蚕生产。一般都认为,农药中喷在农田里,且喷药时间往往不在养蚕期,不可能对养蚕生产有影响,但在实际生产中危害很大,经常使早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微量农药中毒。1…  相似文献   

13.
杀虫双是一种有机氮杀虫剂,化学名称是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丙烷(双钠盐).它是根据海滩环形动物沙蚕毒素的化学结构开发而成的仿生性农药,对鱼、虾、蛙类毒性极低,但对鳞翅目昆虫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及内吸传导等作用.喷药后四小时内若无雨水冲刷,即能起到杀虫作用.其对蚕的残毒期之长,远非一般农药所及.象州县中平公社蚕农潘安,于今年五月初,用25%杀虫双700倍液喷桑治黄叶虫(黄守瓜),喷后16天采叶,喂一餐蚕中毒死亡三分之二,相隔一个月,采叶喂第二批蚕(喂一餐死40%,小部分喂两餐死85%),因中毒失收一半.该公社中平大队一蚕农,在四月中旬用杀虫  相似文献   

14.
巴丹是一种新农药,属有机氮杀虫剂,可杀死稻螟虫、棉象鼻虫等多种植物害虫,主要是阻断昆虫的神经活动,对人畜是低毒类农药,大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380毫克/公斤体重。笔者接收一头3月龄犊,喝了用于浸泡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家蚕农药中毒常有发生,给蚕茧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为减轻和防止农药对家蚕的危害,不少资料对杀虫双、杀虫脒的特点,及对家蚕的危害和防止中毒措施作了详尽阐述,但未见极道巴丹这一新型农药对家蚕的影响,欲探明巴丹对家蚕的危害,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含量及危害情况,在鲁北地区18家养殖场青贮池中采集青贮样品,利用ELISA检测方法,开展了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T-2、赭曲霉毒素(OTA)等5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呕吐毒素、T-2毒素检出率均为100%,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检出率分别为55.56%、27.78%、5.56%;5.56%的样品存在黄曲霉毒素B1超出限量标准,其他均在限量标准以下。添加乳酸菌制剂制备组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3种霉菌毒素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未添加组。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出2种以上霉菌毒素,其中DON+T-2+AFB1三种霉菌毒素的组合检出率最高,达到38.89%,因此需提高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它们是由不同类属的真菌所产生的二级有毒代谢产物。在家禽业中,产生霉菌毒素的真菌包括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等。在亚太地区以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橘霉素、T-2毒素、呕吐毒素(DON)、串珠镰孢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最为严重(表1)。  相似文献   

18.
正霉菌毒素的中毒会引起猪只肝脏、肺、肾脏病变,甚至生殖障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猪群的生产成绩,在猪群管理中一定要加以重视。(接上期)5伏马毒素已被发现的伏马毒素约有24种,但是只有伏马毒素B1(FB1)、B2(FB2)、B3(FB3)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串珠镰孢菌分泌的主要毒素是伏马毒素B1。马是所有家畜中对FB1最敏感的动物,猪对伏马菌素也高度  相似文献   

19.
<正> 农药杀虫双属神经传导阻断剂,进入昆虫体内生成沙蚕毒素,侵占神经突触膜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同胆碱受体相结合,从而使神经传导过程中断致中毒。 家蚕对杀虫双报其敏感,而且杀虫双污染桑叶对蚕的残毒期达60天以上,一旦杀虫双污染桑叶和养蚕环境,就会引起蚕儿大量中毒。  相似文献   

20.
双齿围沙蚕应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齿围沙蚕(Perineries aibuhitensisGrube)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环节动物.近年来,已被国内外选作养殖对象,但至今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在广州等地,沙蚕已成为一种脍炙人口的海鲜美味,相信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沙蚕将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