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超微细胞破壁粉碎技术在兽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超微粉碎技术一般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粒径在30μm以下的一种粉碎技术,它是机械力学、电学、原子物理、胶体化学、固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界面化学等交叉汇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物料处于超微状态时,其粒径尺度介于原子、分子、块粒之间。超微粉碎技术通常又可分为微米级粉碎(1~100μm)、亚微米级粉碎(0.1~1μm)、纳米级粉碎(0.001~0.1μm,即1-100nm)。在中药资源开发中应用的超微粉碎技术一般达到微米级粉碎即可使组织细胞壁结构破坏,获得所需的物料特性。由于颗粒的微细化导致表面积和孔隙率的…  相似文献   

2.
微米中药与纳米中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微米中药微米中药是指用现代技术制作,能保持中药固有的药效学物质基础,粒度为微米级的新型中药。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材、微米中药提取物和微米中药制剂,其颗粒直径为0.1~75微米,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微微米,主要分布在1~20微米。在显微镜下,微米中药颗粒的98%为细胞碎片,已看不出药物的组织结构,故又称细胞级或亚细胞级微粉中药。一般动植物的细胞直径为10~100微米。因此将动植物类的中药材加工成10微米左右的微粉,就能将大部分细胞的细胞壁打破。此时,中药的利用率和药效作用会明显提高。目前,微米中药的制备方法主要是超微粉碎,又称…  相似文献   

3.
正一、超微粉碎技术在中医药及保健食品领域,一般来说,将粒径在15μm以下的粉体物料称为超细粉体,或称为微米中药,也常常将这种粉碎称为细胞级粉碎,所得到的超级粉体中药又称为细胞级中药。微米中药包括微米中药材、微米中药提取物和微米中药制剂,一般认为其颗粒粒径应在  相似文献   

4.
张克家 《猪业科学》2003,20(5):21-24
将中药材单味或复方加工成不同粒度的粉末,然后制成各种制剂,是中药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除了传统技术中的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和极细粉等散剂的粉末等级外,近年来又出现了更小尺度的微米中药和纳米中药。后二者是药物尤其是中药制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许多论文经常提及。但笔者发现,有时一些论文的作者将微米中药与纳米中药混淆,以致误导读者。为此,笔者参考有关资料,将微米中药和纳米中药简要介绍如下。1尺度概念首先要弄清楚尺度概念中的微米(micrometer)和纳米(nanometer)。1微米(μm)是1×10-6m,即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  相似文献   

5.
白术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的"扶正固本"类中药[1].微米中药是指采用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炮制技术和制剂技术相结合而研制的粒度为微米级的新型中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超微粉是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而制成的粉末粒径小于10μm的中药粉体,相对传统中药制剂具有微量高效、成本低、保留中草药全成分等优势,近些年常被用于畜、禽、鱼类的生产中,但由于中药超微粉普遍缺乏质量标准,导致相关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影响其在畜牧养殖业中安全、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超微粉的质量制定方法及其在畜、禽、鱼类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为中药超微粉质量标准制定及其在畜牧养殖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芪和淫羊藿超微粉粉体粒度及破壁情况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JL 9200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黄芪和淫羊藿两种中药超微粉的粉体粒度及其破壁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和淫羊藿两种中药超微粉的粒度分布中心D50 分别为6.82μm和8.40μm,且90%以上的两种中药粉体的粒径大小均未超过40.72μm。经电镜观察,两种中药超微粉的破壁情况良好,均难以看到完整的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的微米级粉碎至300目粉体,筛孔内径47μm,粉径在100-102μm范围以内,多数细胞破壁,破壁率大于86.5%称为微粉。  相似文献   

9.
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日益突出 ,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中药如何定位 ,其确切含义目前尚未统一。在《中药学》教材总论中有 :中药起源于我国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1 ]。在中药制剂常用术语中定义为 :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拟定的处方中所应用的药物 ,无论属传统的或是新引用的药物 ,均可视为中药 [2 ]。1 中药的概念与范畴用传统与现代来划分 ,中药属我国传统药物 ,并与西药相区别 ,人工提取、合成的药物称“现代化药”。中药虽是以天然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为主 ,但自古以来也有相当一部分中药来自人工合成或生物合成。人工合…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五倍子、黄芩、黄连、艾叶、鱼腥草5种中药提取物恢复耐药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性的作用,采用1/2 MIC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性消除,通过影印培养法筛选出耐药性消除菌落,观察耐药消除率和消除子MIC值变化,并检测质粒及耐药基因rmt B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5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耐药菌经1/2 MIC作用48 h后,五倍子、黄芩、黄连、艾叶、鱼腥草的耐药消除率分别为20.67%、21.33%、17.33%、16.67%、9.33%;消除子对庆大霉素(GEN)、卡那霉素(KAN)、阿米卡量(AMK)、新霉素(NEO)的MIC值均由高度耐药(512μg/m L)降至敏感(2~4μg/m L);5种中药提取物不能使耐药菌质粒丢失,却能导致耐药基因rmt B丢失。5种中药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使高度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细菌丢失耐药主效基因来恢复对药物敏感性的。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磺胺类药物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流动相稀释后进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分析。色谱条件:ACQUITY UPLC HSS T3(1.8μm,2.1×10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7 mol/L的磷酸溶液系统,检测波长范围200~340 nm,柱温30℃,进样量为3μL,磺胺类药物在0.2~2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准确,通过光谱比较,可以准确地判断中药中是否添加有磺胺类药物并进行准确地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碎技术是将固体物质粉碎成直径小于10μm粉体的一种高科技工业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冶金、食品、医药、化妆品、航天航空等国民经济部门及军事领域。中药超微粉碎技术又称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或中药细胞破壁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龙散、三子散、四味穿心莲散中非法添加土霉素的检测方法,实验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4∶1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3nm,流速1.5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为室温。结果表明土霉素在0.5~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白龙散0.3μg/mL,三子散1μg/mL,四味穿心莲散0.2μg/mL;回收率在98.3%~100.2%之间,RSD为0.16%~0.73%。本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土霉素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杨鸿雁  郑成江 《猪业科学》2002,19(12):31-32
本文阐述了我国兽药行业在中药原粉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西制和纳米中药方面的研制与应用现状.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绿色食品、绿色兽药的巨大市场,提出在兽医中药领域应摒弃传统的中药原粉制剂,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开发中药西制和纳米中药.  相似文献   

15.
仔猪腹泻是仔猪的多发病 ,对仔猪成活威胁颇大。煎煮法制备汤剂口服是中药用药的传统方法 ,但强制灌服 ,易造成呛肺 ,剂量也难以准确 ,影响疗效。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中药直肠给药法治疗仔猪腹泻 32 5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总有效率在 93%以上。现介绍如下 :1 煎剂灌肠 :中药煎煮制成汤剂后 ,每次 2 0~ 5 0ml灌肠 ,每日 2次 ,灌后提捏肚门 5分钟。中度以上脱水应同时静脉补液。2 煎剂直肠点滴 :中药煎汤 ,用静脉输液管或导尿管等直肠滴入 ,每日 1~ 2次 ,3日为一疗程。3 糊剂、散剂、栓剂塞肛 :中药研末制成糊剂、散剂、栓剂等 ,用…  相似文献   

16.
兽医中药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我国兽药行业在中药原粉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西制和纳米中药方面的研制与应用现状,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绿色食品,绿色兽药的巨大市场,提出在兽医中药领域应摒弃传统的中药原粉制剂,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开发中药西制和纳米中药。  相似文献   

17.
李卫先 《当代畜牧》2023,(12):79-82
为传承发扬特色中药炮制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的炮制技能,适应现代中药炮制生产岗位需求。笔者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双主体”的教学标准融入课程改革,将传统精华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实现现代生产与传统中药炮制加工技术的有效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的技能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增强。中药炮制工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85%以上。此次改革不仅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也通过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检测杨树花口服液、白头翁口服液、止痢散、黄连解毒散、止咳散等5种兽用中药制剂中违规添加利福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采用液体样品直接用流动相(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固体样品经甲醇提取、流动相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利福平在5~5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种兽用中药制剂的添加回收率在92%~106%之间,变异系数在0.50%~4.25%之间,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较好,准确度较高,可用于兽用中药制剂中违规添加利福平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9.
实验建立了兽用中药液体制剂中非法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四种解热镇痛类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HPLC-PD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MGⅡS5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和乙腈(84:16),流速1.0 mL/m...  相似文献   

20.
中兽药超微粉与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指将物料颗粒粉碎至粒径在30μm以下的一种粉碎技术,它是机械力学、电学、原子物理、胶体化学、固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界面化学等不同学科和技术交叉汇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的超微粉碎,当前主要指"细胞级微粉碎"."细胞级微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对动、植物类药材细胞进行破壁粉碎.运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可将原生药粉碎到粒径5~0 μm,甚至更小的粉粒,一般药材细胞的破壁率可达到95%以上,把中药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这将使中兽药生产和应用产生质的飞跃.超微粉碎技术已经开始用于中兽药资源开发和中兽药生产,这将对中兽药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