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的安全生产不利。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造成油菜减产10%-70%,含油率降低1%-5%。本文根据四川今年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发病情况,对2019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和及时防治的关键时期。2020年,由于春节期间的新冠疫情流行,导致油菜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难以按照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本文根据四川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田间长势和油菜花期的气候特征,提出了2020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在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太湖县近5a来油菜种植面积均在1万hm2以上。掌握当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采取绿色高效防控措施,是确保油菜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该文主要围绕油菜菌核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执行科学测报方法、贯彻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以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随着机械化收获和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的改变,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并出现苗期高频次危害特征。本文根据四川的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菌核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2022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提出2022年油菜菌核病早期防控策略及花期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控技术,以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泰兴市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是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品种抗病性、菌源数量、植株抗病力、气候条件、播种期及药剂防治等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的综合防治策略。可经济有效地控制菌核病的发生,促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危害症状,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及危害症状,分析了菌核病的发病因素,并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豫南区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大部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较差,属高感病品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烂秆病,河南省上蔡县油菜花期雨水偏多,菌核病常年发生并流行,造成油菜产量大幅度的减产,轻者5%~10%,重者达70%,有的甚至绝收。因此,防治好油菜菌核病是夺取油菜丰产的关键。本文进行了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菌核病近年发生严重,轻者造成油菜减产20%~30%,重者高达50%以上.国内对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和测报技术研究甚少,且防治适期描述比较模糊.加之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频率和发生规律也发生新的变化,对菌核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提出新的要求.为此,作者于1995~2001年对油菜菌核病的灾变特点、预测预报和综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兆 《乡村科技》2023,(17):73-75
油菜作为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一直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油菜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分析油菜生长过程中主要遭受的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蚜虫及跳甲等病虫害发生特点,并提出农业防控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及化学防控措施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期能够为农民提供参考,促进油菜种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仪征市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发生年份病株率达10%~30%,重发生年份病株率高达80%以上,一般减产为10%~70%。为探索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015年进行了咪鲜胺和多酮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多酮对菌核病的防效为32.25%,咪鲜胺对菌核病的防效达81.13%,即咪鲜胺防治菌核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多酮。  相似文献   

14.
黄涛  潘锦勇  王兴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99-100,116
油菜菌核病是霍邱县油菜上主要病害。近2a来,笔者结合油菜品种抗性,利用不同播期、种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进行了物理方法防控油菜菌核病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抗性对油菜菌核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适时迟播、合理稀植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县油菜已进入抽薹期,由于近期出现持续性阴雨气候,对油菜生长极为不利。根据目前气候、苗情及菌源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9年我县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至大发生。通过典型示范,加强技术培训、开展专业化防治等手段着实开展好油菜菌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西充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土壤、气候、栽培条件的关系,提出了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县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油菜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其它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宁国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总结了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特点,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因素,提出以农业防治为重点、抓紧花期药剂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流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而且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在各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介绍了黄淮流域地区油菜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并提出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大田防治,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琍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746-747
根据安徽省各油菜主产区油菜菌核病的系统监测、专题调查及防治试验示范研究结果 ,分析了安徽省 2 0 0 3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 ,阐明了目前油菜菌核病防治对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