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产养殖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随着池底淤泥变厚、底质恶化,导致养殖水体微生物结构失调、鱼类病害频发,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底质恶化的危害、底质改良剂的分类及应用等内容,以期为水产养殖工作者合理使用底改产品提供帮助;同时希望养殖者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日常底质改良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养殖业过程中,大部分养殖者只注重取得高产量,从而导致了养殖水质特别是水产养殖池底环境的恶化,造成水产养殖系统的生态失衡。针对这一点,本文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水产养殖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水产养殖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修复迫在眉睫。文中阐述了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改良技术,结合我省目前实施的标准化池塘改造项目,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山乔 《农家致富》2014,(14):39-39
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也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池塘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淤泥的危害1.导致水体缺氧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水体下层本来就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极易造成鱼类等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相似文献   

5.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底质,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底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是,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其一是使池水变浅,减少鱼类活动空间;其二是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大量溶氧,使池底始终处于缺氧状态,除了易引起“泛塘”外,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引起水质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对养殖池塘淤泥过厚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方法,导致池塘的承栽量不断增加,给养殖水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水体是水产动物生长、生存和生活的环境.而水环境的好坏主要是由池塘水质和底质所决定的.合理清塘则可有效地改良池塘水质及底质,促进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7.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水温低,鱼类的投喂也已经停止,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的商品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大多数养殖户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经过一年的饲养,这时池中的残饵粪便等聚集到了最多,池塘环境也到了一年中最差的时候,换水、消毒等防病和改善池塘环境的工作均已停止。虽然冬天水温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速度慢,但此时由于密度大,池塘环境恶化,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防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鱼离不开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养殖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渔业发展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然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产养殖用水受到一定的污染,同时池塘的淤泥和养殖投入品的使用不当等对水体影响也十分严重,造成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养殖产品质量下降。减轻池塘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渔业工作者首要任务。现就这方面的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高产,实施高密度养殖,大量投放饵料,淤泥大量淤积,造成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产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而品质和效益却不断下降。概述了池塘水质调控的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户提高水体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养鱼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因此,养殖过程中防除害藻是很关键的,现将其技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搞好水产养殖从清塘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水产养殖放养种苗是关键,而彻底清整池塘又是种苗放养前的关键环节.池塘是鱼类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鱼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5):23-27
当前我国的高密度水产养殖模式造成底质环境恶化,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水产养殖的底质控制和改良技术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参考其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微生物和酶来转化池塘底泥和降低有机碳的含量,以有效控制集约化养殖池塘中的碳源污染。研究显示,采用0.625 mg·cm-3的用量,无论是微生物单一菌种或单一酶,其在10 d内均对底泥的TOC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微生物和酶的组合效果显著好于单一微生物或酶,其中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按1∶1∶2∶1比例的组合效果最佳,对底泥TOC的降低率高达23.8%。在温度和DO适宜的条件下,上述配方的菌酶制剂按6.75 kg·hm-2的用量,30 d内可降低池塘底泥厚度0.47 cm,底泥中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率达21.82%。研究表明,利用菌酶复合制剂对集约化养殖池塘进行处理,可减少底泥的产生量,降低有机碳的含量,减少碳排放,且菌酶复合制剂的每公顷实际使用成本仅为825元,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鱼类的投喂已经停止,大部分水产品都已捕捞上市。因越冬的鱼类较少,大多数养殖户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经过一年的饲养,这时池中的残饵粪便等聚集到了最多,池塘环境也到了一年中最差的时候。虽然冬天水温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速度慢,但此时由于密度大,池塘环境恶化,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因此,冬季防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标准化池塘建设改造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养殖是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池塘养殖模式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前许多池塘面临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养殖病害频发、质量安全隐患增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现代社会发展对我省池塘养殖生产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池塘底质改良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池塘养殖底泥大量沉积引起的水质恶化和鱼病爆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养殖期间对底质进行调控的池塘底质改良机。该机采用太阳能为系统提供动力,可将底泥搅动后提升到上层水体中再利用,并能够实现在水面有规律、可控的运动。在对整机尺寸、提水量、工作半径、光照强度、静水航速等参数进行预期设定的基础上,完成了池塘底质改良机的设计,并阐述了该机的总体机构及底泥提升装置、动力装置、水面行走装置和控制系统4大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对池塘底质改良机的工作覆盖率、提水量、空载噪声、水面行走装置移动速度、底泥提升装置前进速度、无线遥控距离进行了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池塘底质改良机工作安全可靠,能够促进底质营养盐的释放,达到调控底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瑛 《农家致富》2012,(5):36-37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养殖户在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可充分利用池塘、水库等水域发展梭鱼养殖。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为5~20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水深1.5~2米,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要求光照时间长,以泥沙底质为佳,池底向排水口方向有一  相似文献   

17.
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调节和缓冲池塘水。质突变的作用。但是,底泥过厚除了使水产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小外,还积累了大量有机物,分解时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水体下层长期缺氧,氨氮、甲烷、硫化氢等浓度过高,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大量繁殖。同时,底泥重金属沉积过多.还会造成水产品重金属污染。由此可见.池塘底质恶化是引起水产动物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升高、缺氧浮头、暴发疾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底泥积极的生态功能,抑制其消极作用.必须定期改良池塘底质。在生产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水产养殖业形势也很严峻,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主要问题。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殖水体水质的变化,主要是由底质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在池塘养殖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现将养殖池塘中容易蔓生的几种主要害藻的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底质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宜厚度的底泥对池塘养殖是有益的,因为底泥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适合有益微生物与藻类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产动物的生长。但是,底泥过厚,有机物耗氧过大,则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有机物会不断消耗水中的溶氧,极易使池塘底层产生氧债,在夜间上下层池水对流交换时就会引起整个池塘水体溶氧不足,若遇连绵阴雨、闷热、雷阵雨或北风突起等不良天气,缺氧则更为严重,极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同时,底泥中还存在着许多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在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它们就会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鱼病的暴发与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苗种放养前池塘清塘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我国池塘养殖常见清塘消毒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朋友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