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自加入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以来,与CGIAR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双方收获颇丰,但一直存在二者合作效果评估体系缺失的问题,无法量化地比较CGIAR与中国合作尤其是各所属中心与中国的合作差异。通过研究中国与CGIAR合作的情况与成效,结合CGIAR所属中心发布的报告等材料提取了与中国合作效果的量化指标,构建了中国与CGIAR合作效果测度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再以13个参与评估的CGIAR中心为样本,基于权重,计算出各中心的科研绩效值,并通过横向(各中心之间)和纵向(不同年度)的对比,全面评估了CGIAR各中心的科研绩效表现和潜力的差异,为今后科学有效地分配中国政府对各中心的捐款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8~10日,来自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韧博士和该组织财务总监SheyTata博士,在中国农科院(CAAS)副院长唐华俊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贡锡锋博士以及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北京联络处主任谢开云博士的陪同下,一行5人来川访问,旨在对CGIAR./CIP/CAAS援助四川灾后恢复重建马铃薯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科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以进一步加强CGIAR/CIP与中国特别是四川的马铃薯科研与示范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和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2017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产出的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系统地评估了过去10年CGIAR与中国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合作效果,重点对CGIAR的中国论文发文机构及其贡献、 CGIAR的中国论文产出数量及其学科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最后,对CGIAR与中国未来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深入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农业》2006,(5):61-61
由中国农业部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共同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的“中国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合作高层论坛”于2006年4月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CGIAR主席Ian Johnson、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姚向君、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等领导应邀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业》2007,(12):F0002-F0002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是一个战略联合体,由国家、国际及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为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与各国农业研究系统、民间机构、私人部门有合作关系。该联合体调动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并保护环境,用以减少贫困现象,为人类造福。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所有人共享。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的路径研究和机制研究,构建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均衡致富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通过耦合实现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了成员比非成员增收幅度与不同收入水平成员增收幅度,改革利润分配方式;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可持续致富。通过寻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连接点,构建了与扶贫攻坚战略匹配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路径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路径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的路径研究和机制研究,构建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均衡致富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通过耦合实现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升了成员比非成员增收幅度与不同收入水平成员增收幅度,改革利润分配方式;通过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可持续致富。通过寻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连接点,构建了与扶贫攻坚战略匹配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带动农民致富路径及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 国际农业研究咨询小组Consultative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Research(简称CGIAR)是由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发起捐赠,于1971年成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向CGIAR捐赠的成员除了一些国际性、地区性的组织和个人基金会外,还有43个国家之多。CGIAR每年向下属各研究中心提供的基金已达1亿8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但其在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决策和监管机制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种运行机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同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和监管机制的三种问题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协办的“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4日-2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1.
曾雅  孟麟  蔡易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97-10899
对日本渔业协同组合体系的研究能为我国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该研究概述了日本渔业协同组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组织体系、管理及经营职能,并根据日本渔业协同组合事业开展的现状总结了其今后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理论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逐步深入,成果斐然;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有效促进组织的发展。笔者从促进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视角出发,筛选了国内核心刊物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的新进展,对组织存在的必然性、运行机制、发展思路与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对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并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同时,还存在着经营模式陈旧,体制落后,投资短缺等问题.股份合作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近乎为零的农业部门流大量地流向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致使农村劳动力外流并未达到理论预期目标,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持续下降、农业生产女性化和留守儿童教育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效应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进行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能极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组织化管理,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分散的小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因此,创新农村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十分必要。农业合作组织掌握市场信息充分,有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因而是最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中国“入世”之后,农业合组织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关注和推动中国农业合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是一个极具有价值的课题。笔者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南贵昆区域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策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资金短缺和金融服务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的瓶颈。为尽早发现农村合作组织资金互助所遇到的困难,并摸索出一条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短缺问题的途径,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金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结构的拓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玉龙  谭林  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44-12245
应用拓扑学理论对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等在生产经营中的合作机制给予解释和分析,强调体现合作机制的映射要具有连续性阐述农户协会组织的构建和特点,以及农户合作社组织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业企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建议设立全国农业企业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争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推进农业企业化;必须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合理内核,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发挥各种、各级组织的作用,特别是村"两委"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业和农业企业的长效投入机制,重构微观农业投入机制;重视和创新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组织现象,特别是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困惑,通过分析,整理出解决困惑的对策,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