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大华1409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最新通过审定的玉米单交种。本文对该品种参加品比试验时的表现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大华1409产量三要素协调,在大多数试验点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孙林华 《云南农业》2022,(10):74-76
<正>(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2年7月18日发布)1普通玉米(含早熟或极早熟玉米)1.1丰产性每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或比参试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1%,2个生产周期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2%。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60%。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普通玉米,每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2016年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进行了普通玉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淮北夏玉米生长期间,天气比较适宜,因而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本试验有11个品种产量超过对照郑单958,其中7个品种增产幅度甚至超过10%,所有增产品种增产幅度都超过4.5%,可以推荐2017年继续参试。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可以发现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千粒重和穗行数。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品种主要指标1优质品种1.1丰产性、稳产性1.1.1对照为同等级优质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5%;以杂交稻为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且不低于同组品种产量平均值,增产试验点比例≥60%;以常规稻为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且不低于同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65%、20.00%;新墩镇分别增产20.28%、16.00%;花寨乡分别增产11.55%、16.34%。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鹰嘴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以张鹰7号最高,为0.808 5;张鹰5号次之,为0.664 1。这2份材料丰产性较好,适合在河西地区种植。综合分析表明,5个鹰嘴豆材料在乌江镇永丰村整体表现最好,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高于3 400 kg/hm2,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也可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筛选和鉴定评价研究;新墩镇试验点整体产量中等,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达到3 000 kg/hm2以上,说明新墩镇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筛选种植部分品种;花寨乡试验点折合产量均偏低,说明鹰嘴豆不适宜在该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2000)"软件对2015年天津市夏播大豆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中天大地试点外,各试验点的参试品种(系)产量误差变异系数CV(%)、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和遗传变异系数GCV(%)均符合试验要求。中作J11010丰产性较好,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11.16%;中黄13(CK)稳产性较好;中作J11010、山宁21、中黄312适应性相对较好(适应度60%)。  相似文献   

7.
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是对甘蔗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的一种测试,有利于全面了解甘蔗品种的各方面表现,为甘蔗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鉴定(认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2年(二新一宿)5个地点的区域试验,对5个甘蔗新品种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甘蔗新品种中闽糖96-1409,LCP85-384,闽糖93-730,福农93-1103等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蔗糖分较高、适应性较广的特点,蔗茎产量均比ROC16增产,与ROC10增产或基本平产,适宜于福建蔗区示范推广.LCP88-1762蔗茎产量比ROC16,ROC10均有一定程度减产,适应性一般,宿根性较差,不适宜在福建蔗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品种主要指标(续)4青贮玉米4.1丰产性、稳产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5.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70%。4.2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0%。4.3品质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9%、粗蛋白含量≥7%、淀粉含量≥15%。4.4抗病性4.4.1北方春玉米区丝黑穗病所有试点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0%,单点田间自然发病株率≤8.0%,田间人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玉米新品种嫩单24的推广应用,对其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等进行介绍。嫩单24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13年以自交系KG28623为母本、自交系PY1M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2L0028)。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1 061.9 kg·hm-2,比对照品种益农玉10号平均增产10.1%;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齐顺玉米联合体生产试验,各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1 564.5 kg·hm-2,比对照品种益农玉10号增产9.4%。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正>9月中旬,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杂粮专业委员会委员十余人历时5天,对白银、定西、天水和平凉四市玉米品种省区试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了今年省玉米品种区试情况及各参试品种在各试点的表现情况。这次考察分别考察了玉米早熟组预备试验点3个、区域试验点4个;中晚熟普通组预备试验点1个、水地组区域试验点2个、旱地组区域试验点3个、高密组区域试验点1个和生产试验点3个;晚熟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点  相似文献   

11.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对2011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F组各个参试品种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参试组合平均产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卓玉1号>奥玉005>GH003>ZX001>黔1103>LY1011>PGX-9>JDY2>黔单16>AC313>裕单101。通过产量分析,卓玉1号和奥玉005的产量均较对照黔单16增产5%以上,且增产点占试验点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耐旱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对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6个耐旱水稻品种在来宾市兴宾区、武宣县同时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耐旱性和抗病力有一定差异,其中P116在两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最稳定,各产量构成因素、耐旱性均表现较好,其穗颈瘟的感染率也较低,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并逐步在干旱地区推广种植;P175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耐旱性表现最强,在受旱程度较严重的兴宾区试验点产量表现最高,其穗颈瘟的感染率也较低,建议在干旱地区进一步试验示范,并逐步扩大推广种植;P117在武宣县试验点产量表现最高,在兴宾区试验点也比对照增产,但该品种对穗颈瘟抗性较差,是所有参试品种中穗颈瘟感染率最高的品种,建议在非稻瘟病区作进一步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在塔城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塔城地区农科所与山西强盛种业合作,精心挑选出7个玉米品种(包括对照)进行了品种区域试验。本文对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表现性状进行分析。试验表明:强盛399除抗病虫性相对较弱外,其他性状表现较好,较对照增产4.7%,产量较高,建议推荐其进入下一轮试验,以进一步确定其生物学性状与产量。  相似文献   

14.
辽禾6是大连盛世种业有限公司组配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9-2010年在全国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5.8%;两年区域试验总计29个试验点次,27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010年在全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0%,在参试组15个组合中产量居第2位,10个点增产,4点减产。于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5.
优良的玉米品种是促进玉米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根据2022年西北春玉米组和恒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酒泉市试验点的试验情况,对16份来自不同区域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飞宇616、金科006、乾玉303pp、和恒669、垦玉1723等5个品种比对照增产3%以上,生育期140 d以内,茎腐病自然发病率低于5%。以上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较好,适宜在河西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1.中筋品种
  1.1丰产性、稳产性
  1.1.1常规小麦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且每年增产≥2.5%;生产试验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0.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邯东599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邯东599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东昌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根据2012~201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超密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汇总资料,利用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适应性参数法并结合产量平均数法,对邯东599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超密组区域试验,邯东599平均产量为10 852.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4.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498.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6.08%,邯东599的丰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潜力较高。邯东599高稳系数为85.38%,对照郑单958;回归系数为0.931 3,适应性参数为0.93,均较郑单958更接近于1。邯东599对环境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性好且优于对照郑单958,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吉单9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15~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高密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903.3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4.3%;2016年吉林省玉米绿色通道高密组生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11829.9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8.5%。该品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一、产量表现(一)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表现安玉13(AY8521)2001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预试(套种组),供试33个品种,平均667m2产698.9公斤,比对照种“豫玉18号”增产16.3%,达极显著差异,全省10个试点全部增产,居试验第2位。2002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3500株/667m2区试(一)组(编号为2022),试验平均667m2产605.98公斤,比CK豫玉18号平均增产10.11%,达极显著差异,居试验第5位,全省9处试点8点增产1点减产。2003年继续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3500株/庄园区试(一)组(编号为2103),试验平均667m2产500.4千克,比CK豫玉18号平均增产9.3%…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品种主要指标1.普通品种1.1丰产性、稳产性常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3.0%。杂交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10.0%,且每年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6.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1.2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之和≥59.0%。1.3抗病性1.3.1花叶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