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16S rDNA全序列的DNA同源性分析以及PCR-RFLP分析,对从山东某奶牛场送检的腹泻死亡的犊牛内脏中分离到的一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得到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与GENEBANK上发表的27株沙门氏菌的16S rDNA同源性较高,为97~99%,该沙门氏菌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LT2(Salmonellatyphimurium LT2)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9.7%,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贵州矮马的腹泻病原,试验以腹泻粪样为材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经SS和XLD培养基筛选,得到1株菌株S6,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检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S6菌株可在SS和XLD琼脂培养基表面生长,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生理生化检验结果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 13311(登录号:NR_119108)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该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采用PCR方法从S6菌株基因组中得到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基因,与已知基因序列有6~8 bp不一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一个替换。通过改良寇氏法测定S6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71×102 CFU,属于强致病力菌株。推测S6 invA基因的变异可能与菌株的毒力强弱有关。贵州矮马群体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57%。本研究提示贵州矮马的腹泻病原之一可能是强毒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3.
为同源表达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的lsrB基因,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得到S.typhimurium SL1344株的lsrB基因,其全长1020 bp,编码340个氨基酸.通过序列分析,该基因与S.typhimurium LT2的neA基因同源性为100%,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A...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鉴定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致死信鸽的病原菌并确定致病菌的耐药及毒力状况。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分型、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康复信鸽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进行耐药性和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菌在BS、XLD、HE培养基上为黑色菌落,镜检为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分离菌株血清型为1,4,12:i:1,2;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聚为一支,同源性>99%,康复信鸽血清与分离菌株发生特异性凝集,结合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结果该菌株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经耐药基因检测携带floR、cmlA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分离菌株mogA等17种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阳性。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信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耐药且具有较强毒力,为下一步信鸽沙门氏菌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猪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新饲用乳杆菌,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了测序,该段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HQ641209。将该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在线BLAST比对并与其他乳杆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菌16S rDNA序列与NCBI公布的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 (AB295648)的同源性为99.7%,因此该菌鉴定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johnsonii Sun001"。经测试,该菌株对E.coli K88、K99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pH为2.5的模拟胃液中处理3 h存活率为68.8%,在0.3%胆盐浓度的模拟肠液中处理3 h存活率为21.4%。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从华南地区发病肉鸽肠道和肝脏中用BS培养基分离、纯化沙门氏菌,并进行多项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均符合沙门氏菌的特点;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属沙门氏菌属A-F群。进一步对该分离菌的16S rRNA片段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该分离菌为沙门氏菌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为100%。对该分离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为华南地区肉鸽的致病菌株。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华南地区肉鸽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取近几年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过程环境及产品中收集、经国标GB/T 4789.40-2010检验和API20E鉴定为阪崎肠杆菌阳性的菌株16株,利用MicroSEQ 1D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种属。结果显示,这16份经API20E鉴定为阪崎肠杆菌阳性的菌株,经16S rDNA基因测序证实,其中2份为梨形肠杆菌,1份为克氏柠檬酸杆菌,其余13份样品均为阪崎肠杆菌,且与数据库中标准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 5%以上。16S rDNA基因测序方法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进行阪崎肠杆菌鉴定和溯源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某藏鸡场藏鸡发生以鼻腔与窦发炎、颜面肿胀、流鼻涕和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对送检病鸡病原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16 S rD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诊断为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将该株副鸡嗜血杆菌的16 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15株巴氏杆菌科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6株副鸡嗜血杆菌同源性较高,为94.2%~97.2%,与其它菌株16 S rD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药敏试验表明,本菌株对菌必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噻肟和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6):109-113
对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院9例有腹泻症状的病犬采取直肠粪便进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分离鉴定。通过生化鉴定和PCR扩增沙门氏菌invA基因,筛选出5株沙门氏菌菌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株中4株属于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1株属于D群伊斯特本沙门氏菌(S.eastbourne)。2个分离菌株仅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链霉素及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在动物致病性试验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的菌株的致病力则强于伊斯特本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北京市某规模化鸽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病原,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濒死10日龄乳鸽进行了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病鸽组织病理变化符合鸽沙门氏菌病的表现,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征符合鼠伤寒型沙门氏菌;16S rRNA后测序结果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同源性达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细菌感染肉鸽能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病例,说明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鸽场本次发病的主要病原,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表现敏感。研究结果为鸽源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