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区木片工业是六十年代初期国外迅速崛起的新兴森林工业体系,分山上(或伐区)削片和山下工厂削片两种形式。由于它利用采伐剩余物和抚育间伐材以及制材剩余物生产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或燃料,大大地提高了木材利用率,因而,受到各国的极大重视。我国木片工业在1970~1975年间曾有较大发展,固定式削片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80万层积立方米,木片年产量达到40万层积立方米。我国林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木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选择也不应该强求一致。目前,我国正组织伐区移动式削片机租短距离汽车木片运输车山上削片工艺的生产试验。这种工艺完善以后,将促进我国林区木片工业的发展。初步实践证明,汽车专用木片车和铁路专用车辆分别是短途和长途运输木片的有效办法。我国东北林区的采伐剩余物,树种混杂、径级差别大、弯曲度大。挑选材种及剥皮都有一定困难。这样,切削带皮的混树种木片供应人造板用最为合适。而华北的杨树人工林,华南的桉树人工林等,树种单一,径级相差不大,弯曲度较小,易于利用机械剥皮,适于切削造纸木片。此外,剥皮后制材的剩余物削出的木片,也是造纸材的理想原料。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分别对伐区的木片生产、削片机、木片运输、小径木剥皮等问题反映了一些情况和意见,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议论,以便共同为发展我国的木片工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大木片再碎机俄罗斯的制材和木材加工业中,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再粉碎大木片的设备.这些大木片是指经削片机削片筛选出的不合格的大木片.在利用制材剩余物加工生产木片时,要形成5~8%的大木片,这些大木片通常都堆积起来或作为燃料烧掉.也有一些企业试图将削出的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森林资源日益贫缺,用于制材的原木直径日趋减小,因此,削片制材机的产生是当前制材工艺和设备上的重大突破。它可以减少锯屑,增加木片产量,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生产效率为一般锯机的4~5倍。削片制材机自五十年代出现后,经苏联、波兰等国的研究表明,加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来,世界各国凡是要把原木剖成板、方材,总是离不开锯子。这种用锯子制材的工艺虽然出材率较高,但是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木材综合利用率低、板皮运输装置庞杂等缺点。这些缺点影响了制材工业向高生产率、高综合利用率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十几年来,制材工艺出现了很大突破。削片制材新工艺正在部分地取代传统的锯剖制材工艺,使制材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削片制材,就是利用特种刀具,将原木四周不宜成材的部分(锯材时的边皮)削成木片,以获取成材。削下来的木片可用作人造板或纸浆的原料。采用削片制材工艺可以克服锯剖制材的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5.
木片生产已成为“治危兴林”的重要措施,1991年木片产量达240万层积立方米,其中出口达10万层积立方米,为国家创汇近200万美元,为黑龙江省木片生产和贸易提供了许多经验。我们尝试从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木片生产进行具体分析,并就作为一个产业的木片生产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将来再上一个新台阶方面提出一些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气力剥皮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对木材的需要量不断增加。目前出现世界范围内木材供应紧张,造纸原料奇缺。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等外材以及枝丫材进行造纸和作人造板原料。利用这些劣质材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迅速、干净地剥掉树皮。我国各林区利用枝丫材进行削片生产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截至1982年底,共生产工艺木片251,44万层积米~3(约合83.81万实积米~3)。但由于没有有效的剥皮机械,  相似文献   

7.
小径木削片制材工艺及设备该成果采用自行研制的MQ287小径木削片制方机,与剥皮机、MJ3212跑车带踞机、MJ3110带据机、MJ143多锯片分锯及其他配套设备组成小径木削片制方与制材复合生产线,或与剥皮机、双轴多锯片裁分锯、单轴MJ143多锯片裁分...  相似文献   

8.
1979年加拿大共生产4,480万立方米锯材,国内消费量占锯材总产量的42.5%。此外,向美国出口占43%,向英国出口占7.4%,向日本出口占2.6%。加拿大制材生产集中程度高于美国,企业的平均年生产能力为2.2万立方米,美国为1.1万立方米。产量超过11.8万立方米的大型制材厂也比美国多。加拿大制材主要设备为带锯机、削锯联合制材  相似文献   

9.
木片生产要把握机遇着眼未来刘佑房(广西林业厅南宁530022)区林业厅在1995年3月28~29日全区木片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我区要完成20万绝干吨的木片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的任务。这对加快短轮伐期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压力,对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概况及木材供求的总格局,根据木材资源的结构与特点,对推广应用削片制材技术的必要性、工艺与设备、先进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制材生产现状对应用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方法与建议,阐述了推广、应用削片制材技术对制材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3年首次从中美合资天津柳林公司引进美国康拜尔首红,纽红苹果无病毒苗0.1万株,建采穗圃0.27hm^2,3年采接穗2.1万支;引进MM106、MM111共1万株,建砧木母本圃0.6hm^2,3年内繁育无病毒矮化砧自根苗11.8万株。  相似文献   

12.
白秀萍 《国际木业》2008,(10):53-53
日本:据《林政新闻》报道,宫崎县森林组合联合会于3月份首次向中国出口国产柳杉木片,这是在中国纸需求量迅速增加的背景下,为开辟国产木片在中国的销路而进行的尝试性出口。宫崎县森林组合联合会将102t利用制材剩余物(板皮)加工而成的柳杉木片从细岛港出口到中国,3月下旬到达福建马尾港。福建省的造纸厂将利用这些柳杉木片生产瓦楞纸等。  相似文献   

13.
发展大型国有制材企业道路的探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佟小平,孟庆军,辛淑英,张连洁目前,在我国的大型制材企业中,年产1万m3以上锯材的企业达1000余家。其中3~5万m3的制材企业有近200家,超过5万m3的有150多家。在350家大型制材企业...  相似文献   

14.
全树削片是把整棵树木(特别是对于低价林)加工成木片,用于生产纸浆及其它纤维制品,如人造板等,它是七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木材采运生产工艺。全树削片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够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出材量。过去纸浆和人造板工业使用的木片大多是木材加工工业的剩余物,而采伐剩余物的利用率很低。全树削片新工艺的出现,使低质材、小径材以及枝丫材等采伐  相似文献   

15.
关于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锯材“三率”的探索范传华,王世忠,迟昭义(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虎林县158403)迎春林业局贮木加工厂现有制材车间4个,年锯材能力2万立方米,主要产品有出口材、订制村、地板块和木片等系列产品。近年来广泛采用了制材新技术、新设备...  相似文献   

16.
肖生灵 《森林工程》1999,15(4):9-11,19
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全树削片的情况。论述了全树木片的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我国开展全树削片的前景。指出,我国在30多年木片生产的基础上,可开展全树削片试验,进而建造全树削片生产基地,利用扶育伐、低产林改造等林木或营造速生纤维林进行全树削片。它将成为林业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振兴森林工业,使森工企业走出低谷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木片是生产木浆的原料,是利用森林采伐、加工、造材剩余物或“次小薪材”、小径木加工而成的。我国木片出口自1988年开始,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1995年,我国木片出口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五位,年出口量在110万至150万绝干吨之间。自1988年至2003年的16年间,我国共出口木片1300万绝干吨,其中,出口日本747万绝干吨,出口韩国279万绝干吨,销往我国台湾地区274万绝干吨,为国家创汇12亿多美元,一举成为我国林业出口创汇的第一大宗商品。一、我国木片出口历史的简要回顾1988年,广东南油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在广东湛江港向日本出口了第一船木…  相似文献   

18.
小径木的制材方法与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今后一段时期内木材短缺的困难局面,合理的加工利用小径木,将是我国制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径木合理制材,主要立足于提高小径木锯材的出材率和小径木的利用率。为此,必须设计采用适于小径木加工的高效设备,如小型框锯机、铣锯机、铣方机、多片原锯机,制材削片联合机及加工原木联动线等新型机床,以提高效率和保证锯材质量,并在加工锯材的同时获得工艺木片。而小径木的合理利用,主要在于开发  相似文献   

19.
山场削片生产安全技术要点(154002)合江林业管理局张延成,刘晓娣,徐敏随着林产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刨花板、纤维板和造纸的原料—木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适应山场作业的移动式削片机,已成为木片生产的主要设备.为适应木片生产发展的需要,保障作业人员在生...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采伐剩余物及制材剩余物,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木片的需求,我厂与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共同研究开发和生产了木片生产系列设备。包括:削片机、旋风分离器、剥皮机、筛选机、磨刀机、输送机,木片运输车等设备。该系列产品设计新颖,生产工艺先进,质量可靠,畅销东北林区。 1 削片机我厂最早生产削片机是在1985年,当时是为小枝丫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