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质(盖沙黄土地和沙地)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均适宜樟子松的栽植;栽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影响明显,在树高、胸径和冠幅各指标相间差异性显著,合理稀植更有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发育;丘间地、平缓沙地更适宜于樟子松的生长,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胸径、冠幅的生长影响较树高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林多,结构单一,自然更新困难等。  相似文献   

2.
章古台沙地影响樟子松生长主要生态因子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in.)原产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具有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等特性。在章古台通过引种樟子松营造防风固沙林获得成功,20多年来,樟子松在章古台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特性,是“三北”地区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是,最近几年林分出现生长减弱趋势。为了更好经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沙地造林注意事项扎木苏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耐瘠薄、干旱等特点。樟子松在比较干旱贫瘠的石质山地和沙地上均能生长好,寿命较长,一般可生长150~200年。樟子松喜酸性土壤,不耐盐碱,在—40℃风力较大的严寒地区照...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生长速度较快,是沙荒地区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当前各地在治沙事业中对樟子松颇为重视,但对樟子松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较少。本文试通过测定生长在半流动沙丘上的23年生樟子松,在自然条件下相对电导率的高低,分析樟子松(赤松、油松)耐热抗寒性能,为沙地选择适宜造林树种提供依  相似文献   

5.
沙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生态因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 lica)原产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和呼伦贝尔沙地,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等生态学特性,是“三北”地区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树种。章古台是最早在沙地上引栽樟子松成功的地区,如今已蔚然成林,充分发挥着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之功效。但是近几年出现了樟子松生长量缓慢、生产力水平降低的趋势。本文从气候生态角度出发,对樟子松与气候因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自五十年代初被引种在章古台沙地上,三十年来生长良好,后来又被引种在陕北、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沙地上,也能良好生长。这是由于它能耐大气干早、耐脊薄土壤和耐严寒(—50℃),并且生长快和防风固沙能力较强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沙地樟子松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经营的沙地天然樟子松的生长特别和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密度的环境下,林木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存在很大的差异,樟子松在疏林(0.3~0.5)时,高生长快,胸径生长正常,材积生长数高。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10.
叶啸 《国土绿化》2012,(8):41-41
樟子松,别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高大常绿乔木,是欧洲赤松分布于远东的一个地理变种。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喜光、抗寒(能耐零下40℃~50℃低温),耐干旱瘠薄,在瘠薄沙地造林均能成功。1955年,辽宁省在彰武县章古台沙地引种樟子松治沙造林获得成功,从此,樟子松治沙造林技术在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危害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康平县大规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和呼伦贝尔草原沙地上,是东北地区速生用材和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之一。由于它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生长迅速、防风固沙能力强、生态适应性广等优点,所以很早以来就引起林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解放初期,辽宁省章固台地区引进樟子松并用于大面积固沙造林,生长很好。榆林地区治沙研究所1964年引种栽培,也生长不错。1980年以来,神木、府谷、佳县、横山等县亦先后引种,由于时间短,现在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本文根据Fuzzy等价关系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榆林地区引种樟子松进行可行性研究,供引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原产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和呼仑贝尔沙地,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等特性,是三北地区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树种。章古台通过引种樟子松营造防风固沙林获得成功,使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黄沙滚滚,如今林茂果香。”为了更好地发挥樟子松防风固沙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在我国天然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向南分布到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一带,吉林省的伊尔施为其分布的南界。樟子松为阳性树种。耐寒性强,又能抗干旱,耐瘠薄。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解放后在东北、内蒙、陕西、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都引进了樟子松。据章古台固沙造林试验站报道:在沙地上引种的樟子松,21年年平均树高8.6米,平均胸径14.8厘米。比同年营造的小叶杨、小青杨、油松生长都好。是干旱瘠薄沙地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4.
干旱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孙海鹏樟子松虽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低温等特性,但这些特性是在樟子松成林后才逐渐表现出来的。刚从苗圃地栽植到造林地的樟子松幼苗,根尖伤口尚未愈合,对水、肥要求比较敏感,处于娇嫩阶段,还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15.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16.
沙地樟子松育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民 《中国林业》2011,(11):48-48
樟子松适应性强,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积水地生长不良,喜酸性土壤,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人工林在林区广泛栽植,且长势良好。笔者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在沙地种植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仅供林业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 (PinusSrivestrisvar mongolicaLitvin)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 ,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地理变种。我国天然樟子松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大兴安岭西麓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局部沙地 ,在北纬 4 7°10′~ 5 7°30′、东经 118°2 1′~ 12 8°30′之间。樟子松耐干旱、耐瘠薄 ,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 ,是优良针叶用材和防风固沙树种。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不仅在东北地区开展了樟子松育苗造林工作 ,而且被引种到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沙区及无林荒山上 ,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河西走廊中部绿洲区于 2 0世纪 70年代就开始了樟子松引种…  相似文献   

18.
呼盟樟子松封育低投入高产出创奇迹高利呼伦贝尔盟推广沙地樟子松封育技术,10年创造出有林面积扩展12倍,投入产出比高于1∶20的壮举,被专家们誉为“林学史上的一大奇迹”。樟子松为常绿针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型优美,生长快,是理想的建筑、家具用材;耐干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红松(Pinuskoraiens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彰武松(P.densifloravar.zhangwuensis)、赤松(P.densiflora)、欧洲赤松(P.sylvestris9个种源)、欧洲黑松(P.nigra)、小干松(P.contorta)、沙地云杉(Piceameyerivarmongolica)、北美云杉(Piceapungensglauce)、铅笔柏(Sabinaviginiana)定植在章古台生长表现,结合当地林龄超过20a的针叶树生长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彰武松、樟子松、赤松表现最佳,可结合阔叶树种在平缓沙地及沙丘腹部营造混交林;沙地云杉、红松、铅笔柏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造林;欧洲赤松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调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的初值密度为2m×2m,说明初值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