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穗型品种在寒地特殊气候条件下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率的差异,促进水稻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半直立穗型垦稻29、龙稻5号和弯穗型品种垦稻10号、垦稻12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特殊的寒地气候条件下,围绕两种穗型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在瞬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面积和叶源量等方面均优于弯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质资源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水稻种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出高光效水稻资源,为水稻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58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水稻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和蒸腾速率(E)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光合特征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5.31%。C、Pn、E为第1主成分主导因子,WUE和Pn为第2主成分主导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由SPAD构成。聚类分析将58份稻种资源划分为7个类群,筛选获得第1、6类群9个高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较高叶绿素相对含量种质资源,作为水稻高光效育种、抗逆育种的中间材料或配组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东南亚稻种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出高光效基因资源,为广西高产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164份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稻种资源进行光合性状测定,并通过聚类分析,按极高、中高、高、中、低等级别对所测得净光合速率进行分类,筛选并确定优质高效的种质材料。【结果】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164份稻种资源划分为净光合速率极高、高、中高、中、低、极低6个类群,其中净光合速率值接近或大于30.00μmol/m2·s的极高净光合速率材料共14份,占测试材料的8.5%。【结论】东南亚稻种资源中存在高光效种质资源,筛选出的14份极高光合速率稻种资源可作为水稻高光效育种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光效种质资源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品种的水稻为材料,进行高光效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合速率和光合功能期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在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均存在差异;武育粳1号、杨育粳1号、杨粳4227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品种;武育粳1号、杨育粳1号的叶绿素含量较高。武育粳1号、杨育粳1号、杨粳4227是较优的高光效品种。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宁夏春小麦品种(系)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光合速率与灌浆速率,光合速率与千粒重,灌浆速率与千粒重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如能将光合速率提高10mgCO2/(dm^2.h),则千粒重相应提高3.3g,产量提高10%-15%,而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间相关性极低;参试10个春小麦品种(系)间的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通过筛选高光效种质资源及选配组合,有可能选育出高光效、高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具有高光效和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育成的140份大豆品种进行了光合速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不同年代品种在始荚期(R3)、始粒期(R5)、鼓粒期(R6)3个时期光合速率平均值呈递增趋势;各熟期组间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但熟期组内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可以从不同熟期组中筛选光合速率高的材料作为高光效、高产优异的品种资源利用,例如:黑河27、黑河38和黑农41等品种;生育日数有缩短趋势;株高和主茎节数有增加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随年代递增,是产量随年代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子粒形成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子粒形成期剑叶与倒二叶的光合能力及其对CO2和光强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差异:沈农8718、沈农8714、辽粳454与辽粳294的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其他品种;高气孔导度或高同化能力均可能使品种具有高光合能力。光合速率随外界CO2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随光强度的增强而上升,且光合能力强的品种(辽粳454)在光强2 000 μmoL/(m2·s)以下未发现有光饱和现象。高光合速率品种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沈农8718为50.54 μmol/mol)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辽粳454为31.40μmol/mol,不同光强及CO2浓度下,气孔导度并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水稻灌浆期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近年来,辽宁省育成一批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和杂交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本研究旨在阐明直立穗和半直立穗品种产量和品质形成期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方法】以辽宁省新育成的27个水稻品种,在两年多点条件下,对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进行研究。【结果】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的直线关系;水稻灌浆中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每穗成粒数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水稻产量随着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而提高,二者呈显著的幂指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麦种质资源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了20个大麦种质资源在灌浆阶段的光合色素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所测的9个性状中,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强度、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这6个性状上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伴随灌浆过程,各光合指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各期间差异显著,其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强度呈现先增后降过程,Chl(a/b)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光合速率、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为指标,将20个品种分为3大类,即Ⅰ类高光合高叶绿素高光合活性、Ⅱ类中光合中叶绿素中光合活性、Ⅲ类低光合低叶绿素低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10.
热带远缘杂交水稻高光效后代在温带的光合特性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确定热带形成的水稻高光效材料在温带地区光合性能的表现 ,本研究在北京地区对从热带地区(国际水稻研究所 )筛选出的栽培稻与野生稻远缘杂交高光效后代材料 SHP1 (F2 代 ) ,SHP1 - 6(F3 代 ) ,SHP1 - 8(F3 代 )与亲本及另外 6个栽培稻 (Oryza sativa)品种、4个普通野生稻材料 (O.rufipogon)进行了光合速率(Pn)、比叶面积和 PS 活性等相关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热带地区选出的高光效材料在温带同样表现出很高的光合速率 ,其 3个后代材料的光合速率均大于 34μmol.m-2 . s-1 ,其中 SHP1 - 8比其父、母本分别高出61 .54,2 3.53个百分点 ,并且明显高于其他所有供试栽培稻、野生稻。同时 3个后代材料还表现出较高 PS 活性 (Fv/ Fo)、PS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 (Fv/ Fm)和相对较低的比叶面积 (SLA)。进一步研究还表明 ,水稻叶片SLA与 Pn存在负相关关系 (r2 =- 0 .65) ,Fv/ Fo和 Fv/ Fm与 Pn的相关性较高 (r2 ≥ 0 .85)。本研究证明了在热带地区获得栽培稻与野生稻的高光效杂种后代在温带也具有稳定的高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主茎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呈有规律的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熟期品种第一峰值的出现时期不同但第二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两峰之间的低谷在减数分裂期。不同品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大小及特性差异显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氮、钾含量呈极显著及显著的正相关。水稻单叶光合量大小是随出叶顺序而递增的,叶面积的大小对光合产物的贡献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NRA)的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Pn)和产量的关系,为吉林省水稻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1958至2005年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的1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植株剑叶NRA变化及其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叶片NRA在孕穗期较低,抽穗期最大,此后呈下降变化;NRA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不同生育期水稻剑叶Pn在抽穗期达到最大,此后不断下降;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Pn逐渐上升。NRA与净光合速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水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品种遗传改良提高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产量,但NRA却随品种的育成年代推进而降低,这可能也是水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旱稻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个旱稻品种(“旱9710”、“秦爱”)和2个水稻品种(“吉农8号”、“长白1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旱作试验,于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及RuBP羧化酶活性。【结果】旱作条件下,在整个生育期,旱稻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水稻品种(P<0.05),旱稻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水稻品种(P<0.05),水分利用效率极显著高于水稻品种(P<0.01);旱稻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RuBP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水稻品种相比,旱稻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RuBP羧化酶活性强,蒸腾作用弱,水分利用效率高,从而有利于提高旱稻的抗旱性,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filling efficiency in large-panicle rice varieties is critical to devise strategies for breeding programs 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Information on such traits,however,remains limited.Two large-panicle varieties with high filled-grain percentage(HF) and two check large-panicle varieties with low filled-grain percentage(LF) were field-grown in 2012 and 2013.The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HF and LF both exceeded 300,and the filled-grain percentage(%) of HF was approximately 90,while that of LF was approximately 75 over the two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values were averaged across two years,HF yielded 12.91 ha~(-1),while LF yielded 11.01 ha~(-1).HF had a greater leaf area duration,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 of carbohydrates stored in the culm to the grains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compared with LF.HF exhibited a higher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more green leaves on the culm,and higher root activity during filling phase,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filling phases,in relative to LF.The length of HF for upper three leav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F,while the angle of upper three leaves on the main culm was less in both years.Meanwhile,specific leaf weight of H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LF.In addition,the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HF and LF were investigated in our study.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 higher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root activity during filling phase,greater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assimilate transport after heading,and longer,thicker and more erect upper three leaves were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HF,and these trait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selection criterion to develop large-panicle varieties with high filled-grain percentage.  相似文献   

15.
转Bt(Cry1Ab)基因对水稻光合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明确外源Bt基因插入对水稻倒1叶光合速率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及亲本水稻为试材,研究盆栽及田间条件下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倒1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光合酶活性、光合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转Bt基因及亲本水稻生理活动峰值均出现在拔节期。与亲本水稻相比,转Bt基因水稻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亲本;而拔节期和抽穗期,转Bt基因水稻倒1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且拔节期转Bt水稻倒1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也显著高于亲本水稻(P<0.05);成熟期,转Bt基因与亲本水稻倒1叶光合特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亲本水稻相比,外源Bt基因的插入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产生短暂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97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恢、保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97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稻瘟病,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例如,播种至抽穗期99~132 d,株高89.6~149.2 cm,单株有效穗4.0~13.1穗,千粒重18.50~42.50 g,穗着粒数97~268粒,结实率45.83%~93.90%,单株粒重15.28~32.58 g,表明这97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37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这些种质资源对选育新的抗病恢复系和抗病不育系以及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玉姗  宋羽  马艳  吴晓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0):1815-1827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不同番茄品种的光合特异性,筛选出适于新疆地区种植的高光效番茄品种。【方法】以生长在相同条件下的92个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LI-6400XT 便携式光合仪和SPAD-502叶绿素仪,在番茄结果期测定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参数,使用SPSS 20.0分析软件进行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番茄各个品种间光合特征参数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主成分分析选出2个累计贡献率达到76.14%的主成分,主要是光合因子、气孔因子、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因子作为筛选高光效品种的因素;聚类分析得出92个番茄种质资源划分为8个类群,第Ⅰ、Ⅲ类群的Gs、Ci和TR最高,这两个类群气孔因子、水分因子和胞间 CO2 浓度综合表现最佳;第Ⅰ类群的30个种质资源有超过1/3来源于新疆地区,该类群中剩余种质资源与本地品种亲缘关系较近,第Ⅲ类群的4个番茄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国农科院和 天津农科院。【结论】第Ⅰ、Ⅲ类群的34份番茄种质资源气孔因子、水分因子和胞间 CO2 浓度综合表现最佳,且其中有超过1/3的品种是新疆本地品种,与该类群中其余亲缘关系相近的各地方品种都可作为适于新疆种植的高光效番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机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高产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特性,筛选个体及群体高光效品种,为机采棉产量遗传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及理论支持。【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先驰st-303二氧化碳分析仪,分别测试5个不同类型机采棉品种花铃期的群体光合、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以及产量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显著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群体光合、单叶光合性状均与产量性状指标呈正相关,但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强于单叶光合性状;群体光合有两个峰值,分别在12:00~14:00及16:00~18:00两个时间段,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上、中、下部单叶光合性状指指标存在差异,中、下部位叶片与产量相关性强于上部叶片与产量相关性,其中中部叶片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产量性状存在显著相关;17N11号群体光合速率、单叶净光合速率均是最高,分别为3.64gCO2/(m2·h)和36.8 μmol/(m2·s),17N6号次之,为34.5 μmol/(m2·s)。【结论】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光合性状具有较强相关性,中部叶片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强于上部及下部,17N11号与17N6号单叶及群体光合性状各指标合理,产量也相对较高,可作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品种资源,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育种提供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