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掺假川贝母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川贝母粉掺假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川贝母真伪进行检测意义重大。该研究以纯品川贝母粉以及5种含不同掺假物的川贝母粉样品为研究对象,探究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检测川贝母品质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先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纯品川贝母粉以及掺假川贝母粉建立原始光谱的二分类模型。为了同时对多种含不同掺假物的川贝母样品进行鉴别,先对原始光谱采用多种单一预处理方法以及多种复合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再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数据进行降维,最后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多分类模型。建立SVM多分类模型时,采用网格搜索(Grid Search)与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两种参数优化方式,对SVM的惩罚参数(c)与核参数(g)进行优化。结果显示:6个二分类模型的鉴别正确率均为100%,表明纯品川贝母粉与掺假样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存在差异,归一化-MSC-PSO-SVM多分类模型效果较为理想,预测正确为95.67%,均方根误差为0.432。该研究可为检测分析川贝母品质提供一种理论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快速检测番茄水分胁迫状态,对于科学有效地进行番茄的水肥管理,保障和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太赫兹光谱对水分极为敏感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番茄水分胁迫状态的快速检测方法。试验利用太赫兹光谱系统获取不同水分胁迫番茄叶片的功率谱、吸光度及透射率频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 SG)算法对数据进行降噪,利用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Stability 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SCARS)算法进行了多维特征频段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叶片含水率功率谱、吸光度及透射率等单一维度下的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模型。结果表明,太赫兹功率谱和吸光度与叶片含水率之间呈负相关;而透射率则随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逐渐升高,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在融合3种维度太赫兹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番茄含水率的融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集R2达到0.951 4,RMSE为0.366 8,均高于单一维度检测模型,实现了番茄水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太赫兹光谱和支持向量机快速鉴别咖啡豆产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结合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对3种典型产地的咖啡豆进行了鉴别。选取埃塞俄比亚(Ethiopia)、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以及印度尼西亚(Indonesia)3个产地咖啡豆样品进行压片处理,采用太赫兹透射模式获取样品的时域和频域光谱信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太赫兹频域光谱信号进行分析;构造了基于粒子群(partical swarm optimization,PSO)参数寻优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鉴别模型,模型对不同产地咖啡豆样品的综合识别正确率达到95%。试验结果表明,太赫兹作为新型的检测手段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咖啡豆的产地鉴别。该文为一类在太赫兹波段下没有明显特征吸收峰的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和产地追溯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光谱图像处理的大豆品种识别(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组分(油,蛋白质,脂肪等)在不同的大豆品种间差异很大。对于提高大豆品质来说,大豆品种识别是一个关键因素。该文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不同的大豆品种进行识别。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大豆样本1 000~2 500 nm范围的光谱反射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获取到的光谱数据进行数据降维并去除冗余数据;在分类算法中将得分高的主成分值作为输入特征,通过PCA方法从每个特征图像中提取4个特征变量(能量、熵、惯性矩和相关性);对于具体特征提取,从16个特征变量中提取8个重要特征参数;根据选择的特征,应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分类器;训练精度精度达到97.50%,平均测试精度达到93.88%以上。结果表明,应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神将网络建模方法可以对大豆品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对生菜农药残留快速无损定性鉴别的可行性,该文通过采集180个生菜样品(3个浓度农药残留生菜,每个浓度农残生菜样本数为60,其中农药与水配比为1:500、1:1000、1:1200,即重度超标、轻微超标、标准农残)的荧光发射光谱,结合Savitzky-Golay(SG)、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ble,SNV)、标准正态变量变换结合去趋势(standard normalized variable detrending,SNV detrending)、SG与SNV算法组合(SG-SNV)、SG与SNV detrending算法组合(SG-SNV detrending)对提取的荧光光谱进行预处理,基于全光谱、荧光特征峰值、小波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模型。其中,小波特征通过小波变换对原始光谱以及预处理后光谱进行特征选择获取,分别采用 db4、db6、sym5、sym7作为小波基函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特征、荧光特征峰值建立的 SVM 模型预测集识别率要高于基于全光谱建立的 SVM 模型。以 sym5作为小波基函数,基于 SG-SNV detrending预处理光谱选择的小波特征建立的SVM模型取得最优的预测集识别率93.33%,最佳小波分解层数为4。结果表明应用荧光光谱技术对生菜农药残留鉴别是可行的,为生菜农药残留快速、无损检测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融合高光谱图像技术与MS-3DCNN的小麦种子品种识别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麦品种的纯度和小麦产量密切相关,为了实现小麦种子品种的快速识别,该研究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多尺度三维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S-3DCNN)提出了一种小麦种子的品种识别模型。首先,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对原始高光谱图像进行波段选择,以减少MS-3DCNN模型的输入图像通道数量,降低网络训练参数规模;其次,利用多尺度三维卷积模块提取特征图的图像特征和不同特征图之间的耦合特征;最后,以6个品种小麦共6 000粒种子的高光谱图像(400~1 000 nm)为研究对象,基于SPA算法选择了22个波段高光谱数据,利用MS-3DC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别构建了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MS-3DCNN模型取得了96.72%的测试集识别准确率,相较于光谱特征SVM识别模型和融合特征SVM识别模型分别提高了15.38%和9.50%。进一步比较了MS-3DCNN与基于二维卷积核、三维卷积核、多尺度二维卷积核构建的多个识别模型性能,结果表明多尺度三维卷积核能提取多种尺度的信息,其识别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1.34%~2.70%,可为小麦种子高光谱图像品种识别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水稻氮素营养的快速、无损诊断方法以及构建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以 4种不同施氮水平的“中嘉早 17”水稻分蘖期顶部第三完全展开叶叶片(简称顶三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叶片的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350~ 2500 nm)内的光谱数据,对所获取的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噪声及量纲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进行数据降维至 22维,同时分别选用基于网格搜索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分类识别模型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水稻叶片光谱反射率曲线走势大致相同,但不同施氮水平下 780~ 1 300、1 400~ 1 850及 1 900~ 2500 nm波段光谱反射率存在一定的差别;2)优化参数后的 SVM模型与默认参数下的 SVM模型相比,其训练集与测试集分类识别效果都要优于默认参数下的 SVM模型。其中,以遗传算法优化参数的 SVM模型识别分类效果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99.375%、98.750%,测试集的4种施氮水平(施氮量从低到高)识别准确率分别为 100%、95%、100%和 100%。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技术能够很好地进行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定性诊断研究。为快速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为精确施氮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光谱图像深度特征检测水稻种子活力等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水稻种子活力的准确检测,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高精度检测方法。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式得到老化0,1,2和3 d的1 200个水稻种子样本,使用高光谱成像设备获取不同老化天数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从单个样本区域提取其光谱信息。随后对1200个样本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试验结果将所有样本划分为高活力、低活力和无活力3个等级。采用小波阈值去噪(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WTD)结合一阶导数(First/1~(st) Derivative,FD)的方法(WTD-FD)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堆叠自动编码器(Stacked Auto-Encoder,SAE)分别从预处理光谱中提取特征变量。分别基于PCA和SAE特征变量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并根据模型准确率确定较佳模型,最后使用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对选择的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显示WTD-FD对原始光谱的预处理是有效的,使用从预处理光谱中提取的SAE非线性深层特征相比于PCA线性特征更具有代表性,基于其建立的SAE-SVM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47%。SAE-SVM模型经过GWO优化之后,模型准确率提高到98.75%。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对水稻种子活力等级准确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光谱遥感可以捕获地表近乎连续的光谱曲线,以较高的光谱诊断能力对地表农作物进行精细分类与识别。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分类算法中空间、光谱特征捕捉利用困难、冗余特征筛选能力不足、模型约束过于单一等问题,导致农作物类型复杂且样本分布不均区域分类模型性能下降。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光谱双分支动态特征选择的高光谱分类算法,在结合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进行空间-光谱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通过门控卷积层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相关性的计算和处理,实现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上的特征动态选择,并分别从空间、光谱和联合特征3个角度对分类结果约束,结合分类损失函数实现高光谱影像的分类任务。结果表明,在JAAS(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光谱农作物分类数据集上,该研究算法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99.35%和99.20%,相较于专为高光谱分类设计的算法CDCNN(contextual deep convolution network,上下文深层卷积网络)、 WCRN(wide contextual residual networ...  相似文献   

10.
近地遥感常被用于获取作物冠层组分信息,但在提取叶片反射率时常受到土壤背景、穗和阴影效应的影响。为准确分类并提取作物冠层组分信息,该研究通过分析小麦冠层各组分(光照/阴影叶片、土壤、穗)的光谱及纹理差异,提出了一种光谱指数与数学形态学结合的作物冠层组分分类方法,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的最佳冠层组分分类方法,并定量分析不同组分的归一化光谱指数与小麦叶片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谱指数法能较好地区分小麦抽穗前的不同冠层组分,而抽穗期的分类效果易受麦穗影响;光谱指数与数学形态学结合的分类方法能较好地消除麦穗对光照/阴影叶片提取的干扰(总体分类精度为97.80%,Kappa系数为0.97,运行时间3.87 min),该方法的分类精度及运行效率均优于传统分类方法(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lgorithm, ISODATA)和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而且,基于光照和阴影叶片的归一化光谱指数对叶片氮含量最敏感。研究结果可为其他作物冠层组分分类和精准农业中农学参数的定量反演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方丘陵山地土地利用随机森林分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南方丘陵山地因地形破碎和山体阴影而导致的分类精度低问题,该研究以东江源地区为例,通过结合多源数据,以Sentinel-1、Sentinel-2A卫星影像和DEM作为数据源提取27个指标,构建了6种特征变量集,并设计了9种方案,探讨加入红边特征、雷达特征和地形特征对南方丘陵山地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的作用。同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变量优选和特征重要性排序,将随机森林特征优选后的分类结果与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未进行特征变量优选时,仅使用Sentinel-2A的光谱特征提取的东江源地表覆盖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最低,在以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作为基本方案时,加入红边特征、雷达特征和地形特征后均可以有效地提升各地物分类精度,其中地形特征的加入更有助于对东江源园地和耕地信息的提取。通过结合随机森林和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特征优选,在保持分类精度最优的情况下将所有特征变量从21个降低到13个,并且总体精度达到0.937 2,Kappa系数达到0.923 4,分类精度优于相同特征下的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和K近邻算法(KNN),对东江源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效果最佳。该研究提出基于多源数据的随机森林方法可为地形复杂的南方丘陵山地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棉花种子鉴别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沈晓晨  李斌  李霞  龙园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Z1):288-292
太赫兹光谱是介于红外与微波间的电磁波谱,很多生物大分子在该波段具有指纹特性。为探索棉花种子的转基因机理和性状表达的太赫兹光谱特性,该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3种转基因棉花种子和1种常规育种棉花种子进行了鉴别试验探索研究。试验首先研究了棉花种子压片制备方法,然后借助太赫兹时域光谱设备,采集了4种棉花种子在有效频率范围内的太赫兹光谱信息,进而对太赫兹光谱包含的特征信息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初步探讨了4种样品的太赫兹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棉花种子在太赫兹波段呈现不同的光谱响应特性,尤其是在其吸光系数光谱图中,3种转基因棉种在1.21、1.23和1.41 THz处,对太赫兹呈现明显的吸收,而非转基因棉种却呈现微弱的吸收或不吸收;这些明显的差异表明太赫兹光谱可以作为鉴别转基因/非转基因棉花种子有效工具,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太赫兹光谱检测机理,发展转/非转基因物质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提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对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纹理与伽博(Gabor)滤波器下的Gist纹理特征进行对比,应用J-M(Jeffries-Matusita)距离可分离性分析GLCM最优纹理特征,并利用最佳指数法(optimum index factor,OIF)获取GLCM与Gist纹理特征的最佳特征组合;其次对面向对象分类的分割尺度进行研究,提出整体最优分割尺度计算方法;最后进行基于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识别与精度评价,并与基于原始数据的面向对象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Gist纹理特征使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基于纹理数据的面向对象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及面向对象K邻近法(K-nearest neighbor,KNN)分类的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OA)分别比基于原始数据的2种方法分类精度提高3.67和3.33个百分点,基于纹理的面向对象SVM方法具有最高的精度,OA达到85.67%。不管是基于原始数据还是纹理数据,面向对象分类精度远高于最大似然分类(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马氏距离分类(mahalanobis distance classification,MDC)和SVM分类精度,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纹理数据更为敏感。该文提出的基于纹理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有效提高了遥感影像分类精度,为区域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人机遥感可见光影像的北疆主要农作物分类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作物类型准确分类是大田作业和管理的基础。该文通过无人机遥感试验获取的可见光影像,利用色彩空间转换和纹理滤波构建了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的27项纹理和低通滤波特征;然后采用Relief F-Pearson特征降维方法,剔除分类能力弱且相关性高的冗余特征;最后,基于优选特征训练分类模型,并结合人工分类结果对各模型进行精度比较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特征选择得到的H-CLP、H-Ent、I-Cor、I-CLP、I-Ent、S-CLP和I-Var是利用可见光影像进行北疆主要农作物分类的最佳特征,可在充分表征影像特征的同时降低数据冗余。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精度最高,整体分类准确率达83.77%,ANN和KNN分类精度次之。通过在验证区进行像素级别作物分类,发现SVM分类方法效果最好,棉花、玉米、苜蓿和西葫芦作物分类精度均达到了80%以上。该研究可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农作物种植信息普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易获取且成本低的超高分辨率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 "红-绿-蓝"(Red-Green-Blue,RGB)彩色影像提取作物种植信息的方法,该研究选取植被指数、"色度-色饱和度-亮度"(Hue-Saturation-Intensity,HSI)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等3种特征,通过比较贝叶斯(Bayes)、K最邻近分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DT)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共5种监督分类算法及不同特征组合的分类效果,以实现玉米种植信息的高精度提取。结果表明,使用单一种类特征或使用全部3种特征均不能获得最优的分类精度;将植被指数与HSI色彩特征或与纹理特征进行组合获得的总体分类精度(5种算法平均值)比仅使用植被指数获得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4.2%和8.3%;在所有特征组合中,HSI色彩特征和纹理特征组合为最优选择,基于该特征空间的RF算法获得了最高的分类精度,总精度为86.2%,Kappa系数为0.793;基于RF算法进行降维并不能显著提高或降低分类精度(SVM除外),但所保留的特征因子可给出符合实际背景和意义的解释,并可提高分类结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无人机RGB影像的作物种植信息高精度提取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以及不同品种来料烟外观指标、物理特性及近红外光谱对其感官质量的影响,找到一种可以客观反映烟叶感官质量的方法。选取了四川3个产地、3个部位、10个等级和2个品种的单料烟,以组为单位进行采集,每组10片,共采集烟叶7897片。使用变量标准化(SNV)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校正,用Standard Scaler方法对烟叶外观指标、物理特性、校正后的光谱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分别运用二次判别分析算法(QDA)、K近邻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C)构建训练模型,用Grid Search CV算法进行超参优化,以平衡准确率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个训练模型中,SVC的泛化能力最优。其中,香气风格彰显程度、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劲头、刺激性、余味及甜感的预测平衡准确率分别为0.747、0.751、0.715、0.720、0.712、0.774、0.685、0.725、0.700。外观指标、物理特性及近红外光谱共同影响着烟叶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与OBIA-RF算法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透水面是一种重要的城市地物类型,及时准确地获取城市不透水面信息对城市的合理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低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新型的遥感平台,具有操作灵活、时空分辨率高、受云雾影响小等优点,为中小尺度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以无人机可见光...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获取台风过后玉米倒伏信息,该研究以生态无人农场大田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玉米田块图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变换多光谱图像,保留信息量最多的前3 个主成分波段;应用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inimum Noise Fraction Rotation,MNF)对48项纹理特征降维,保留信息量最多的前6项特征;计算选择10种植被指数;对多光谱图像进行低通、高通滤波,将以上特征作为全特征集。使用支持向量机递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s-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 ReliefF和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出3种特征子集,建立5种监督分类模型,对4种数据集进行训练。ReliefF特征子集训练的5种监督分类模型测试集最低分类准确率为89.02%,SVM-RFE和Lasso特征子集训练的5种监督分类模型测试集最低分类准确率均为95.38%,与全特征相比仅相差0.58%,表明通过特征筛选方法可在取得较高分类精度同时大幅减少特征输入数量;运用3种特征筛选方法与不同分类模型的最佳组合提取验证区域玉米倒伏信息,通过混淆矩阵验证结果可知,K最邻近模型结合SVM-RFE特征筛选方法分类精度最高,达93.49%,Kappa系数为0.9,表明了分类模型普适性较强。该研究使用最少特征数量参与分类,且获得最高分类识别精度,可为无人机多光谱技术快速、准确提取台风灾后玉米倒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