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玉米秸秆的处理采用机械粉碎还田技术。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的秸秆粉碎装置或专用机具将摘穗后直立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洒在地表,随耕翻作业埋入土中,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达到疏松土壤消灭病虫害、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  相似文献   

2.
1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的作用首先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产量。作物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硫等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丰富的肥料资源。此外,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翻耕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合脱水,形成更复杂的腐殖质,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及保水、肥、温、气的能力。其次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抛洒在地表,补氮后翻埋入土。还田的秸秆在土壤水分、温度等相关条件下,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增加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对水分、温度和空气的调控能力,改善了耕地的物理性状,为作物持续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推广秸秆还田不仅仅是减少秸秆焚烧的重要措施,更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农业稳产、高产、高效,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促进甘蔗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走出了一条新路子.通过综述国内外蔗叶粉碎还田后对农艺性状、土壤肥力、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状、甘蔗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蔗叶粉碎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讨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对抗旱保墒、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将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各个系列的化学过程转化成土壤需要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壤孔隙度增加,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秸秆粉碎还田是由秸秆粉碎还田机来完成的。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使用为农民争取农时、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新型农田机具,同时它还可以避免由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当前推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力地提高土地农作物生长力.秸杆还田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及吸水、粘结等性状,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热、气的能力.随着秸杆还田年数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不断提高.据农业部门试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增加0.03%~0.15%,土壤容重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出现土壤疏松,通气性好,耕作比阻减小,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加;同时,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土地碱化和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农业机械就地将玉米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对于土壤肥力提升效果显著。在铁岭县进行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培肥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可以改善玉米的生育性状,对玉米增产具有明显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还可以降低投入产出比,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一、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利用机械、人工将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加工,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肥料,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一般指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已经摘穗的玉米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面,然后机械耙切耕翻。秸秆还田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研究部门多点测定:连续还田2年~3年,一般能增加土壤有机质0.06%~0.1%,速效磷含量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提高25%~30%,含氮量增  相似文献   

10.
马建宏 《当代农机》2009,(11):71-72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极大地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还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使用秸秆切碎机将直立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省去了人工还田所需的刨、捆、运、铡、沤、送、施等多道工序,不仅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抢农时,而且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实用农机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力地提高土地农作物生长力。秸杆还田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矿质化,释放养分,同时进行腐殖质化,从而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大大改善了土壤结构及吸水、粘结等性状,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热、气的能力。随着秸秆还田年数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不断提高。据农业部门试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有机质增加0.03%~0.15%,土壤容重降低0.06~0.2%孔隙度增加3%~7%,出现土壤疏松,通气性好,耕作比阻减小,贮存水分、养分能力增加;同时,秸秆还田可以…  相似文献   

13.
秸秆粉碎还田机与拖拉机配套,一次作业即町将田间直立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工作效率高,省工省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还可避免焚烧秸秆污染空气。目前使用较多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有锤爪式和甩刀式两种。现以4J-1.5型锤爪式秸秆粉碎还田机为例,介绍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实施秸秆禁烧政策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相继采取了很多秸秆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等措施,采取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和实施作业补贴等多种形式来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在众多措施当中,秸秆还田技术无疑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6%~10%,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量占农业生产量的50%以上,含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能直接利用的再生资源。秸秆还田对土壤成分进行调节、培肥地力,对缓解我国土地氮、磷、钾肥比例失调,弥补磷、钾肥力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秸秆还田不仅可促进微生物和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疏松土质、降低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是一项高效低耗、省时省工的有力措施,同时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料,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7.
<正>秸秆还田是一项已被农民接受的农业技术,秸秆就地粉碎还田,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增产增收;同时还能减少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净化空气。下面本人就多年来在秸秆还田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谈谈进行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十方面:1玉米秸秆还田的时间要早青玉米青秸秆含水量较高,粉碎覆埋土壤后易于腐烂分解,因此,在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应及早摘穗或收获。时间应尽量提前,最好边收割边翻埋。  相似文献   

18.
秸秆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利用得好可以变废为宝,带来经济效益。现在从政府到科研机构.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比较可行的有秸秆种菇、秸秆饲料、秸秆燃气、秸秆板材等.而最实际的做法是把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如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发酵还田、过腹还田等。机械粉碎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果穗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粉碎、抛撒还田。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与人工粉碎秸秆还田相比。提高工效50-120倍。连续还田2-3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48-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此外。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促进文明生产和社会进步。希望农民朋友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方式,利用好秸秆这一宝贵资源。莫再一烧了之。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用秸秆粉碎机将直立的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同时减轻劳动强度,既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作业成本,是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的一项重要技术。但若玉米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会使下茬小麦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性状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秸秆全量还田(9 000 kg/hm2)条件下,设置4种不同纯氮施用水平:SR+N0(0 kg/hm2)、SR+N1(150 kg/hm2)、SR+N2(300 kg/hm2)和SR+N3(450 kg/hm2),以秸秆不还田施氮量333 kg/hm2为对照(CK),研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容重、含水率、养分含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改善耕层(0~40 cm)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以SR+N2和SR+N3处理效果最优,耕层平均土壤容重分别较CK降低8. 0%和8. 8%,土壤总孔隙度分别较CK提高11. 4%和12. 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碳氮比降低,其中以SR+N2和SR+N3处理效果最优。SR+N2处理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最优,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提高33. 6%、47. 0%、30. 8%。SR+N2处理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玉米增产和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优,两年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33. 9%、26. 2%。通过两年研究发现,在宁夏扬黄灌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300 kg/hm2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