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河蟹单性化养殖技术逐渐受到养殖者的青睐,不同品系单性化养殖技术对环境影响分析尚不清晰。本研究初步比较了河蟹早上市新品系、长江蟹这2类群体在雌雄分养和雌雄混养模式下成蟹规格、成活率、增重率、产量等生长性能、饵料模式、效益情况和养殖尾水情况。结果表明:(1)长江蟹平均产量显著高于早上市新品系河蟹,同一品系内,雄蟹组的平均产量最高,早上市新品系河蟹的成活率及增重率普遍低于长江蟹,但在两种品系内不同组别表现却不同;(2)以冰鲜鱼为主的饵料模式,不同品系河蟹均表现雌蟹组饵料系数最低,饵料转化效率最高,且早上市新品系的雌蟹组显著低于长江蟹雌蟹组;(3)河蟹早上市新品系的亩均投入低于长江蟹,且以早上市新品系雌蟹组最低,上市时间早晚的差异导致河蟹早上市新品系单价比长江蟹高,平均利润也显著高于长江蟹;(4)河蟹不同品系、不同模式监测下,尾水所有指标均达到DB32/4043的二级标准,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一级标准,两种河蟹品系高锰酸盐指数趋势一致,雌蟹组养殖池塘高锰酸盐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2.
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河蟹(Eriochir sinensis H. Mime-Edwards 1853年)养殖业的日益发展,河蟹的人工繁育和增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河蟹产量不断上升;但是,北方河蟹的性早熟,制约着河蟹的养殖,该试验旨在探讨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的养殖途径。在北方当年苗养成商品蟹生长期仅有5个多月,所以很难达到商品规格。若在冬季育,经过暂养,春季投放大规格的仔蟹,当年养成商品蟹就成为可能。为此,我们在1994~1995年1月,在大港区滨海养殖场进行了冬季河蟹人工育苗的生产性试验,通过对生产车间的改造,亲蟹的暂养、交配、抱卵及人工育苗等,于1994年 12月 8日和 1995年1月15日,共人工繁育蟹苗(大眼幼体)115 kg,取得了冬季育苗的成功。然后将蟹苗养成仔蟹,(在张家港)当年10月,养成商品蟹,平均规格100g/只以上。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蟹─龄蟹养殖技术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林凤翱河蟹蟹苗直接在湖泊、水库中放养往往成活率很低,一般仅为1%左右。而且直接放苗,当年还不能产出商品蟹,需经第二年再养殖一年,才能达到商品蟹规格上市。近年来,一些大湖泊采用“放养蟹种”法进行商品蟹生产,即购买经...  相似文献   

4.
养殖河蟹不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养殖河蟹见效快、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懒蟹”、“洞蟹”,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盐碱地稻蟹种养中河蟹适宜的放养密度,在黄河口盐碱地进行为期180天的稻蟹共作试验(雌蟹:雄蟹=1:1),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1.5 inds/m2、0.75 inds/m2和0.38 inds/m2,分别记为D150,D075,D038组)对河蟹生长和养殖性能、可食组织系数、生化组成、生理代谢、饵料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养殖密度的降低,河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升高,而产量和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 < 0.05)。(2)各密度组的河蟹可食组织系数和总可食率无显著差异。(3)随着养殖密度降低,雌、雄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雌蟹的肝胰腺总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 < 0.05)。(4)就生理指标而言,雌蟹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活力随养殖密度降低而显著升高,而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类似地,雄蟹肝胰腺中ALP活力在D038组最高(P < 0.05),而肝胰腺中MDA含量和血清中T-AOC显著降低,在D038组最低(P < 0.05)。(5)不同放养密度下河蟹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39.39 % ~ 52.33 %),且随养殖密度的降低,食源中饲料占比呈上升趋势,而食源种本底蟹占比呈下降趋势。(6)各组的部分总收入和部分总利润无显著差异,D038组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组。综上所述,虽高密度组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收入,但低放养密度组的河蟹取得最佳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且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最高。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黄河口盐碱地的稻蟹模式中河蟹适宜的放养密度为0.38inds/m2。  相似文献   

7.
《今日农村》2002,(3):24-24
一、技术简介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是指在河蟹蟹苗、蟹种培育阶段的仔蟹培育、一龄扣蟹培育以及成蟹饲养过程中推广的一项新型技术。主要内容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保持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生产上通过对养殖水域的水质、所用饲料及用药等严格控制,使生产出的河蟹产品的各项安全指标中的各项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养殖水域的水质排放也应达到无污染标准。该技术是我国适应WTO和满足人们对无公害水产品需求的必由之路。采用该技术培育扣蟹,亩放0.5公斤大眼幼体,可培育出规格为100-120只/公…  相似文献   

8.
养殖河蟹见效快、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1产生“懒蟹”的主要原因“懒蟹”的产生,并非是河蟹的蟹种趋懒,它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养殖河蟹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雄体:100~400g;雌体:50~300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及总可食率(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河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河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P < 0.05);(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河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河蟹(雄体≥300g、雌体≥150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P < 0.05)。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河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寻求生态高效水产养殖新模式对于素有“鱼米之乡”的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了河蟹与小龙虾混养、河蟹与青虾混养和河蟹单养模式的3种不同养殖模式,探讨不同河蟹养殖模式下的产量、产值及成本利润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河蟹与小龙虾混养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较少,经济效益最好(4515元/667m2),成本利润率最高(82%);其次是河蟹与青虾混养模式;河蟹单养模式下最低。笔者认为河蟹与小龙虾混养这一生态养殖新模式符合当前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可在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网络不能保证一直畅通的农业企业能及时采集并分析农产品质量追溯数据和生产数据,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管理效率为研究目标,根据农产品生产与追溯管理特点设计开发了基于混合架构的农产品生产追溯管理系统。系统提供了生产管理与追溯管理信息采集、录入、管理、统计分析和生成报表等功能,为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追溯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的充分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系统架构上的探索。结合国内外农产品追溯发展情况,分析了基于混合架构的生产追溯管理系统在农产品生产管理与追溯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功能,以北京金星鸭业作为国内农企的典型代表,针对农企的生产追溯管理特点设计北京金星鸭业生产追溯管理系统并开展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明显提高了农企的生产管理和追溯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已颁布法律条例指导政府、企业建设及应用追溯系统,但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也遇到一些难题,亟需探明解决方法。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现状,阐明了追溯的成本、系统的应用价值及信息安全对应用追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溯系统成本高、应用价值少和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低是企业考虑应用追溯系统的重要因素。拓展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应用的范围,开发追溯数据多方面的应用以提高其价值,控制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成本,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是解决追溯系统推广应用难的有效办法。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追溯系统的利用率,降低政府、企业开发部署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成本,激发企业应用追溯系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大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江苏省河蟹养殖业竞争力,为全面提升江苏省河蟹养殖业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河蟹养殖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与全国其他14个省(直辖市)河蟹养殖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5个省(直辖市)中,江苏省河蟹养殖业竞争力排名第1.在河蟹养殖业竞争力形成过程中资源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其次是生产能力因素,第三是发展潜力因素;这3个主因子的权重相差不大,在江苏省河蟹养殖业竞争力形成中均比较重要.[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拨款的方式建设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水产养殖示范场来增强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在第一主因子(资源因素)方面的竞争力;通过加强区域水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带动水产加工企业和水产冷库的发展来增强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在第三主因子(发展潜力因素)方面的竞争力.此外,江苏省可通过推广先进河蟹养殖技术、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注重河蟹苗种的生产和销售、宣传河蟹文化和发展河蟹深加工业等途径来保持和增强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在第二主因子(生产能力因素)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在双汇集团收购史密斯菲尔德(SFD)案例的启示下,以纠正我国肉制品加工企业对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错误认识为出发点,从外在压力、内部动因、市场动因3个方面分析了可追溯体系为肉制品加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得出经济效益驱动才是肉制品加工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最重要动力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来激励肉制品加工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学者和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近年来,各地政府、企业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力度,建立了相关可追溯系统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详细阐述了国外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及地区和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我国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果和不足。通过对比分析农业相对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指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的两大趋势并提出了五点建议,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研究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可追溯系统的建立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有迹可循,从而能有效监管其生产过程,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成一般包含产品标识、数据存储、数据采集和传递及信息查询四个方面;可追溯系统的研究重点在于产品编码的一致性和产品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省81家食用农产品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可追溯制度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可追溯制度的总绩效与自身特征有关系;同时,这些企业在可追溯程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与经济效益提高方面的差异同样与企业特征有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企业建立可追溯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参与食品可追溯信息共享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食品供应链内上游供应商与下游核心企业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各企业共享追溯信息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探讨促使供应链内各企业参与信息共享的边界条件与方式。结果表明:1)核心企业参与信息共享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安全食品支付意愿强度有关;2)由核心企业牵头可以带动供应链上的其他中小企业参与追溯信息共享;3)供应链的食品安全水平越高,消费者越偏好于可追溯食品,企业的信息发送成本越低,则核心企业和上游供应商的追溯信息发送量越大,收益越高;4)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整体优于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因此,应降低企业信息发送成本,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推动企业参与食品可追溯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