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2%、1%、0.5%稀土溶液涂在湿地松采脂沟面上,可促进湿地松泌脂。与对照比较,松脂产量分别提高25.08%、21.93%和24.89%。经实测,稀土采脂每工可割湿地松600株,松脂株产量每年可增加0.703kg。  相似文献   

2.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采脂林4种保留密度及16种施肥组合对产脂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松脂产量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松脂产量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单株平均年松脂产量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初步认定培育马尾松高产脂林保留密度C—D(750~900株.hm-2)较适合;在中等立地,施肥能有效增加松脂产量,不同施肥组合的松脂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较理想的3个施肥组合是:N250 g/株+P 500 g/株、P 1 000 g/株+K 300 g/株和N 250 g/株+K 150 g/株。同时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松脂年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高产脂良种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云南林业》2003,24(5):22-22
思茅松既是用材树种,又是能生产松脂的中生树种。长期以来,对思茅松良种的开发利用研究都只是从用材角度出发,而就思茅松的商品价值而言,其生产松脂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木材。特别是用思茅松高产脂优树无性系培育出的子代,比普通思茅松产脂量提高5倍以上,按1.60元/kg松脂收购价格计算,每株年均产松脂15kg,可创产值24元。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笔者认为,思茅地区山区农民增收要走资源型道路,因地制宜发展松脂生产,在脂松香市场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每个农户只要种植1000株思茅松高产脂良种树,数年后就可靠采松脂实现小康生活。这是一条…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杂交松产脂量及松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7年生杂交松50天内产脂量为588 g/株,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高9.91%、23.01%、68.48%;全年产脂量3 057 kg/hm2,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高43.1%、59.9%、82.5%.产脂量与树高胸径综合指数密切相关.杂交松松脂成分与湿地松、加勒比松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与马尾松相比,除左旋海松酸偏低、去氢枞酸偏高外,其余组成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依据胡桃楸天然次生林的分布现状,对胡桃楸天然次生林改培果材兼用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龄结果期胡桃楸每667m2保留株数为22株(5m×6m)~16株(5m×8m);成熟胡桃楸林的郁闭度调整到0.60~0.65;采用更新回缩复壮技术,截枝比对照提高发枝率为0.875倍,结果量为对照的2.33倍,新梢生长为对照的43.1倍;胡桃楸苗防寒可使苗高生长量提高22.6%,地径生长量提高16.7%,冠幅长长量提高21.4%。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35年生的7种密度的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差异显著,低密度时,林分单位面积产脂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后,产脂量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年平均单株产脂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松脂主产区,进入成熟期的马尾松林分保留600~700株.hm-2的密度,产脂量高且经营效益好。  相似文献   

7.
以不施肥为对照,以当地每667m2施肥25kg标准为处理T2,将当地施肥标准降低1/2为处理T_1,提高1.5倍为处理T3,对1年生渤丰1号杨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T2苗高生长量提高了24%,地径生长量提高了25%,T2与CK相比差异显著,T_2处理即5g株-1为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以193株采割松脂的湿地松为材料,每株用105个单刀的产脂量.共2万余个数据为基础.经分析计算得出胸径和冠幅是影响湿地松产脂量的主导因子.并以胸径和冠幅、胸径为解释变量,分别求出湿地松林分产脂量的预测模型.编制出湿地松一元、二元产脂量表.经检验平均误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高产脂优树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马尾松的日采脂的绝对和相对产脂力的测定,并对所选优树进行松脂组分析,选出高产脂优树,平均10cm侧沟产脂力20.9kg,单株日均产脂量最高达400g。对照与优树松节油、松香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高产脂优良家系及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管式松脂收集法对城步县32年生马尾松子代测定林的80个家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马尾松家系内产脂量差异显著,湖南省内马尾松家系明显高于湖南省外家系,湖南省内平均产脂量是湖南省外平均产脂量的2倍。生长性状中胸径与马尾松产脂量相关系数为0.440,枝下高为-0.002,在生长性状中胸径与产脂量相关系数最高,枝下高与产脂量相关性较小。本文根据产脂量选择优良家系,共选出20株湖南省外优树,16株湖南省内优树。  相似文献   

11.
资料来源与计算方法本文资料来源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百丈峰林场和分宜县芳山林场人工湿地松纯林中4块标准地共360株调查木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松脂产量。标准地设置于生长正常的林分中,标准地大小为成片连续分布的720株湿地松,每块标准地按照顺坡方向分成3块(3个重复),每个重复再分成2个小区,每小区120株林木,其中1个小区施用松脂增脂剂(施药),另1小区不施用松脂增脂剂(对照),在每个重复的施药和对照小区中按照胸径和树高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各选择15株林木作为调查木,1997年5月份测量每株调查木的胸径和树高,并用红、蓝油漆编号,定期分单株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负荷率采脂对其产脂量和立木生长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采脂强度,指导松脂生产,保护松脂资源,从1983年起,我们进行了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负荷率采脂试验。一、试验方法不同负荷率采脂试验,马尾松试验立木在北岭山乱葬岗;湿地松试验立木在本所山南母树林地。采脂负荷分为0、20、30、40、50、60、70和80%八种。马尾松共采脂120株,分为三个区,每区40株,分8个组,每组5株,各组分别以同一负荷率进行采割;采  相似文献   

13.
艾纳香种质分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叶艾、小叶艾、长叶艾的春根分生苗于4月初、4月中旬、4月底按667株/667 m2、1 334株/667 m2、2 668株/667 m2的密度进行分株移栽。分别施追三元素复合肥、尿素和饼肥,施肥量为50 kg/667 m2,经过3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以大叶艾分株进行667株/667 m2的移栽,不仅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艾叶、嫩枝和艾粉产量,而且能显著提高单位鲜重叶与嫩枝的艾粉提取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磷钾配施能够促进金佛山方竹的生长,对保留林分和一年生竹胸径、高度和重量都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金佛山方竹的出笋量。不同氮磷钾配方对金佛山方竹质量、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增产最大的是处理9(N3P3K2),为对照的13.04倍,最低的是处理4(N2P1K2),为对照的4.05倍。密度为3500株/667m2的金佛山方竹林中,以处理9(N3P3K2)为佳。  相似文献   

15.
松脂是松属树木分泌的天然树脂,以松脂为原料加工所得的松香和松节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增脂剂是一种松树生长促进剂,施用于采脂松树,能提高其生理活性,促进养分吸收,增强光合作用,加快营养物质运转,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松树生长和松脂的生成,实现松脂长周期生产。 一、松树增脂剂的施用 1.增脂剂的配制。出厂产品不能直接施用,需兑水稀释后才能发挥促生丰产作用。1号和2号增脂剂每瓶兑水1kg,4号增脂剂每瓶兑水0.9kg。配制后及时使用,存放时  相似文献   

16.
泾县近几年大量引种栽培国外松,其面积已达12万亩。国外松具有木材和松脂两种资源。目前,我国松脂产量仅能满足国内2/3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国外松采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影响松脂产量的主要自然因素1.树龄和树干的直径。一般树龄越大,树木越接近成熟,所形成的松脂越多,产脂量越高。树木直径越大,树脂道数量及总容积也随之增加,形成松脂的能力也增强。适于采脂的松树,胸径应在18cm以上,但施行间伐的林木除外。胸径太小,不仅产脂量低,还会影响树木生长。2.树木生长状况。松树的冠幅扩张大,枝叶茂盛翠绿,生长旺盛,针叶长,其产脂量较大。故边缘木和孤立木产脂量较高,疏林采脂工效低,经济上不合算。采脂林分最适宜的郁闭度是0.5。生长在养分充足、肥沃立地上的松树,产脂量高于干燥贫瘠立地上的松树;针阔叶混交林中松树产脂量比纯林的高,因为阔叶树的枯枝落叶改善了林分土壤养分条件。3.空气湿度。松树体内含水分愈多,则泌脂细胞渗透吸水愈快,当割破树脂道时,排脂速度加快。但松树体内含水量取决于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多少。所以,空气湿度大和土壤水分充足时有利于采脂。4.气温。10℃以上即可采脂,但最适宜气温为20~30℃。春季气温低,树木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年生湿地松幼林连续5年的常规采脂,分析采脂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开展湿地松早期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脂对5年生湿地松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前2年,对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均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林木枯损率随采脂年数增加快速上升,到第5年时,采脂林分的枯损率为51.5%,是非采脂林分的2.5倍;松脂产量不稳定,第2年产脂量最高,整体随采脂年数的增加、林木径阶的减小而下降;若在10年生主伐,采脂林可获得98 919.8元/hm~2的松脂产值,是非采脂林分原木产值的3.6倍,采脂林分和非采脂林净现值分别为32 338.49元/hm~2和-2 977.4元/hm~2,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9.5%和7.8%,采脂林分折现率远大于12%,非采脂林分折现率低于12%。综合分析认为,采脂对速生期的湿地松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林木生长提前进入生长缓慢期;林木枯损主要出现在采脂后期,导致林分蓄积量损失严重,合理的采脂周期有待研究;松脂产值是开展湿地松早期利用的主要收益来源,而且效益可观,有利于缩短投资收回周期。  相似文献   

18.
对10年生(胸径16 cm以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1年的下降式采脂,采用定株、定时收获的观测方法,分析气温、降雨和坡位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松脂产量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大幅度降温容易导致松脂大幅减产;降雨对马尾松月产脂量影响不显著;松脂产量随坡位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采脂生产活动适宜在春夏季大幅降温天气结束后、秋冬季大幅降温天气出现前开展,以减少采割面损失,延长采脂年数,提高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9.
选择12和14地位指数的2种立地的林分,分别设置6种和5种保留密度,对间伐4年后的23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种数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12和14地位指数的林分均表现为由逐渐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多样性,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10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优;随着林分密度与冠层郁闭度的增大,林下植物类型有由阳性植物为主向中性与荫性变化的趋势,而形成阳性、中性及荫性共存的多态性植物群落;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林下植物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9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佳;2种地位指数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林下枯落物自然风干重、枯落物层厚及腐殖质层厚差异均不显著,而林下地被物鲜重和植被总盖度则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单株的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以保留密度0.9×115株/667 m2和1.0×115株/667 m2对胸径的生长影响效果最佳;但对林木的树高生长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间伐强度对不同径阶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径阶越大其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就越快。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蓄积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保留密度1.1×115株/667 m2的蓄积量生长量最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