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铃薯生产中,种薯切块大小和株距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大垄(90 cm)条件下相同播种量(148 kg/667m~2)不同种薯切块大小和株距对马铃薯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组合:种薯切块30 g,株距15 cm;种薯切块50 g,株距25 cm;种薯切块70 g,株距35 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大薯块长出的植株高大粗壮,但单位面积主茎数则以小薯块的稍多,至于叶面积指数以中薯块的为大。无论是总产还是商品薯产量播种量相同3个处理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微型薯不同生产方式对合格薯的影响,以‘夏波蒂’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共设计了5个处理,分别为切头0、1、2、3和4次。结果表明,试验所设处理间切头1次原植株合格薯数最高,值为1.1个/株,不切头原植株合格薯数为0.9个/株,随切头次数增加原植株单株合格薯数呈递减趋势,从产量分析结果来看,脱毒苗切头1次与其他几个处理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脱毒苗不切头与切头2次差异不显著与切头3次、4次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冀中南地区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5~35 g大小的费乌瑞它脱毒马铃薯种薯为材料,研究了冀中南地区不同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重量的种薯播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种薯重量为20~25 g的小型种薯株高平均值最大,产量最高;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增加,增产幅度为1.2%~26.7%。冀中南地区生产商品马铃薯,应采用重量为20~25 g左右的小整薯作为种薯,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试验,以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401和氮低效型马铃薯品种云薯304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氮素水平下(0、105和21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氮素积累量和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云薯401和云薯304分别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产量达到最大值,云薯401产量均大于云薯304;云薯401植株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云薯304。云薯401耐低氮能力强,适合广泛种植,云薯304适合于高氮条件下种植。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可作为氮高效型马铃薯品种筛选指标,发掘和利用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的马铃薯品种,有助于筛选和培育马铃薯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1 前 言 同一个品种播在同一块地里,采用同时、同法下种,就是在同一行中总是会发现出苗时间参差不齐,收获时同行相邻植株间的单株生物产量或经济产量差异都极为显著。为了探索种薯所处的芽位不同其出苗期、产量差异比例等而进行本试验。 试验证明这是因为在割种薯薯块时将前尖芽、腰部(中部)芽、后腚芽进行混合催芽或直接播种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生长调节剂和硼酸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结薯及休眠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硼酸外,其余物质都能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多效唑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植株生长,减少节数效果最为明显;烯效唑和B9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结薯数、有效薯数和总薯重,但对有效薯率和平均单薯重影响不大;但从处理后微型薯的休眠期看,烯效唑和多效唑能明显延长薯块的休眠期,而B9对微型薯的休眠期没有明显影响,由此说明,设施隔离的微型薯生产过程中,B9具有较好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6个马铃薯品种,延97-8、晋薯11号、克新12号、坝薯8号、陇薯3号和尤金为供试材料,种薯分别来源于吉林延吉、河北坝上、辽宁本溪和青海西宁4个地点,比较不同品种间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来源种薯的引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延97-8和克新12号的单株产量最多,淀粉含量最高,但单株商品薯产量最少,结薯较琐碎;晋薯11号、陇薯3号、坝薯8号和尤金的单株产量较少,淀粉含量均较低,但商品薯较多。从地区间的引种效应来看,不同来源种薯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从青海地区引入的马铃薯种薯在产量上要高于其它来源的种薯,来源于河北坝上和辽宁本溪的种薯在淀粉含量上显著高于其它来源地种薯。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2013,(3):152-155
在防虫网棚松针腐殖土上,研究不同培土次数对脱毒薯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探索适宜的培土次数及培土厚度。以‘宣薯2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培土次数下的脱毒薯产量、各级别脱毒薯比率、合格率、植株特性及薯皮绿化率。研究结果表明:以培土2次处理单位面积上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83粒/m2。在毕节市海拔1 450 m的网棚内松针腐殖土上繁育‘宣薯2号’原原种适宜培土2次,苗床与2次培土厚度累计为9 cm。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脱毒苗双株扦插生产微型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英  郭尚  杨忠 《中国马铃薯》2003,17(5):286-287
1 前 言马铃薯生产实践证明 ,脱毒种薯有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 ,一般可增产 30 %~ 80 % ,甚至成倍增长 ,但是生产脱毒种薯繁殖系数低 ,成本高昂 ,推广脱毒种薯受到制约。我们通过温室试管苗植株加快扦插繁殖速度 ,由过去的单株扦插改为双株扦插 ,效率提高了 1倍 ,此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省工、省投资 ,实用性强 ,为生产脱毒微型薯创造出一条新途径 ,将为提高脱毒种薯的覆盖面起到积极作用2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所防虫网室中进行 ,采用 6 0cm×2 4cm× 8cm的育苗盘 ,脱毒苗于 6月 11日扦插 ,8月 10日收获 ,生产周期为 6 0d。2 1 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马铃薯促控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纳添仓 《中国马铃薯》2004,18(2):108-109
1 前 言多效唑为四川国光实业公司生产的15%可湿性超微粉剂。在马铃薯栽培终花期喷施多效唑,可抑制植株后期徒长,防倒伏;加速光合产物向块茎的转移,降低植株上小薯的产生,促进大薯的形成,显著提高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2 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为青薯2号(青海省农科院选育),试验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晋薯2号品种的带毒及无毒种薯为材料,在萌芽期间进行高温(25~28℃)贮藏处理,以低温(4~7℃)处理作为对照,研究种薯在高温条件下萌芽对后代植株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探讨种薯生理年龄的衡量指标以及萌芽高温和病毒在马铃薯退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重要病害,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为了解该病发生规律,试验进行了枯萎病初侵染来源及栽培与发病关系的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36.7%、58.3%和71.3%,播种带病种薯的植株萎蔫率、病株率及病薯率分别为11.7%、18.0%和21.4%,由此明确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田间不同施肥种类及栽培方式对病害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均能延缓植株发病,其中施用尿素的植株萎蔫率、病薯率分别是13.3%、47.1%,显著低于CK及其它施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2 202 kg/667 m2;其次是马铃薯专用肥及碳酸氢盐类处理,均比CK植株萎蔫率低,产量有所增加。采用覆膜起垄栽培可以有效降低病薯率。  相似文献   

13.
光质对不同日龄脱毒马铃薯试管薯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4种不同日龄的试管薯为材料,就不同光质对试管薯催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暗、白光和蓝光处理间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高于红光处理,绿光处理不发芽;日龄对试管薯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光质、年龄以及二者的互作对发芽势都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脱毒试管薯打破休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 3个优良品种为不同基因型材料 ,采用 7个处理 3次重复试验设计 ,进行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脱毒试管薯打破休眠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处理内不同基因型试管薯的发芽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 7个处理中 ,以GA3 浸泡 30min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2个淮山品种的微体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淮2号"、"桂淮6号"2个淮山品种的-叶-芽微体植株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处理,以及不同无土栽培基质配比对植株生根和微型薯生长的影响,以建立淮山微体扦插繁育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桂准2号"、"桂淮6号"2个淮山品种在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大棚内可不经生长素处理直接进行微体扦插,生根率分别达到98.3%、95.8%;泥炭土:珍珠岩(1:1,体积比)、泥炭土:甘蔗渣(1:1,体积比)分别是"桂淮2号"、"桂淮6号"微体扦插生产微型薯的较优基质配方:微体扦插植株茎伸长生长长度分别与薯长及薯鲜重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微型种薯的生产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为了探讨在温室保护条件下,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一年四季连续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出现的植株徒长以及延迟结薯等问题,我们选用了具有抑制茎叶伸长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B_9(比久)进行叶面喷施,旨在研究B_9对植株徒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微型种薯产量的影响,掌握最佳的施用浓度、时期和次数,以便对生产脱毒微型种薯,提高种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2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秀梅 《中国马铃薯》2006,20(3):165-167
以克新1号、克新12号、花525和克新16号4个不同熟期、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常规方法与滴注法诱导马铃薯试管薯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滴注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在初始结薯时期、收获有效小薯时间、结薯个数和薯块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单位时间内注入诱导培养基的效率提高了52%,污染率降低87.5%,诱导操作复杂程度及能源消耗大大降低,是一种高效、工厂化生产马铃薯试管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整薯播种是未来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趋势。试验以马铃薯新品种‘垦薯1号’为研究对象,110 cm大垄垄上双行种植,采用切块播种和整薯播种2种种植模式,每种模式下设9个处理,分别为3个行距(垄上2行之间的间距):15,20和25 cm,3个株距:15,20和25 cm。经过试验发现整薯播种与切块播种相比出苗期提前1~3 d;株高、茎粗小于切块播种,但是单位面积内主茎数增多;植株鲜重和干重都小于切块播种,植株的干鲜重比高于切块播种;单株结薯数整薯播种平均比切块播种增多18.34%;整薯播种的商品薯率都低于切块播种,产量除处理15×20外都高于切块播种,处理25×25、25×20、20×20的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产量分别高出43.00%,31.73%,40.59%,且差异显著,处理15×25产量高出48.36%,差异极显著。整薯播种和切块播种产量最高处理分别为36 473和29 263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水平,筛选出适宜于天水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抗晚疫病较强的亲本资源,特此对引自全国的38份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晚疫病抗性的田间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材料的植株、块茎晚疫病和产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发病最轻的是‘L0527-4’、‘L9901-10’、‘L0527-7’、‘农天2号’、‘天薯12号’、‘同薯20号’、‘陇薯7号’等;块茎晚疫病未发病的为‘同薯20号’、‘陇薯7号’、‘天薯12号’等17份材料;‘陇薯7号’、‘天薯12号’较对照‘陇薯6号’增产,折合产量依次为26 300 kg/hm2、23 800 kg/hm2;最终筛选出‘陇薯7号’和‘天薯12号’两份晚疫病田间抗性和丰产性较好的材料,可用作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的资源,并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汤浩 《中国马铃薯》2012,(3):155-158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和紫花851为材料,进行了4种栽培模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提高产量的次序为:稻草包芯>稻草覆盖>常规栽培>地膜覆盖;但从效益来看,在4种栽培模式下,效益高低的次序为:稻草覆盖>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常规栽培。在相同栽培模式下,中薯3号比紫花851表现出更高的产量和商品性,且产量除在稻草包芯栽培模式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余3种栽培模式差异均表现为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