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开展了4株生防芽孢杆菌对杧果镰刀菌的平板对峙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生防菌发酵液对杧果镰刀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FCK抑菌活性较强,对菌丝抑制率可达66.10%,菌株5a-9、6c-5次之;菌株FCK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达56.80%,菌株6a-3次之,菌株6c-5最低;生防菌的发酵灭菌液热稳定性差,高温灭菌后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对部分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生作用;发酵灭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促生作用强于发酵滤液。  相似文献   

2.
生防菌对猕猴桃两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获得的1种生防菌和市售的6种生防菌剂对其病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与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生防菌对上述两种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一致,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生防菌株西姆芽孢杆菌JY-1,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4种生防菌剂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较差。可选用上述4种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剂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进行生物防治,并对JY-1菌株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UV和NTG复合诱变的方法对原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s-a进行了诱变选育;同时结合抗逆能力和室内外抑菌活性测定,以期筛选出抑菌活性和抗逆性均较强的优良灰霉菌生防菌株。结果表明:通过UV和NTG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了枯草芽孢杆菌Bs-a的突变菌株D17和W03,2种菌株具有传代稳定、高毒力、强抗逆的特点,其抗紫外线能力极强,经过2.0h的紫外照射活菌浓度仍可达108 cfu/mL以上;可耐受的温度和pH值范围分别为0~60℃、pH 3~9,温室内对一品红灰霉病的相对防效可达85%以上,与出发菌Bs-a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是2株具备产业化开发价值的灰霉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宁夏诺德曼公司B1、B2、B3、B4、B5、B6单一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商品枯草芽孢杆菌和淡紫拟青霉8种生防菌,系统的研究了单一生防菌和生防菌组合对番茄植株长势、根系干鲜重、土壤根结线虫数量、根结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菌中B2、B4、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植株长势好,B2和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根系鲜重,B2显著增加根系干重,B4和B5显著降低缓苗期土壤根结线虫数量,且淡紫拟青霉降低拉秧期土壤线虫效果最显著;组合菌B2+B5、B2+B6、B2+B4、B4+B6、B4+枯草(枯草芽孢杆菌)促进了番茄植株长势,降低了土壤中线虫数量。单一菌B4、B2,组合菌B4+B6能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和降低土壤线虫。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主要杂菌——绿色木霉、黑根霉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抑菌力测定和棚内药剂试验,筛选出对绿色木霉、黑根霉的有效药剂为力克霜、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观察测定其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拌料时加药力克霜2g/L、1g/L,多菌灵、甲基托布津1g/L在拌料时加药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满袋率在90%~10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g/L对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总满袋率77%~86.8%;装袋前各药剂按2g/L、1g/L用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扑海因、三唑酮、代森锰锌、福美双6种药剂对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扑海因对轮纹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进行多菌灵∶扑海因=1∶1、多菌灵∶扑海因=2∶1、甲基托布津∶扑海因=1∶1、甲基托布津∶扑海因=2∶1这4种混配药剂对轮纹病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除了多菌灵∶扑海因=2∶1的处理外,其余3个处理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混配后具有明显的加性效应,其配比可作为药剂加工的混配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9A专利菌株与4种化学药剂混配协同控制杧果炭疽病作用,为田间防治杧果炭疽病提供适合的混配剂量,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方法】将稀释2 000倍咪鲜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稀释1 000倍多菌灵与5%和10%9A混合,分别在室内平板、离体叶片、果实上测定其抑菌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控试验。【结果】枯草芽孢杆菌9A在与4种化学药剂混合后,其菌体生长虽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混合液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离体叶片和离体果实试验结果表明,10%验9A与稀释2 000倍咪鲜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稀释1 000倍多菌灵混合后,处理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6.67%、75%、83.34%和53.34%,处理果实的防效分别可达80%、75%、75%和60%,均显著高于单一化学药剂处理及菌液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稀释2 000倍嘧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稀释1 000倍多菌灵4种药剂和10%9A混合液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36%、64.37%、77.67%和62.06%,与单一药剂相比分别提高27.20%、14.69%、27.10%和20.10%。【结论】枯草芽孢杆菌9A与化学药剂混配可有效防治杧果炭疽病,其防效均显著高于单一化学农药处理及单一菌液处理,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丹参根腐病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聊城市茬平县杜郎口镇中药材种植基地采集的丹参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梯度稀释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丹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对丹参根腐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10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有益微生物;进一步通过复筛及其抑菌谱的测定分离出2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为2-1和9-2。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2-1和9-2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试验可为今后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饼法,对7种药剂及其药剂组配进行洋葱颈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3d所试药剂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5天多菌灵、95%三乙磷酸铝原粉+纯品甲托、95%三乙磷酸铝原粉+80%纯品多菌灵、80%纯品多菌灵、95%三乙磷酸铝原粉的抑菌效果依次降低,抑菌率为零或零以下,以95%三乙磷酸铝原粉效果最差,抑菌率为-0.301,但能抑制菌核的形成;纯托(甲基托布津)、70%精甲托以及95%三乙磷酸铝原粉+纯托(甲基托布津)、80%纯品多菌灵+纯托(甲基托布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纯托(甲基托布津)对洋葱颈腐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第7天的抑菌率均为1;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次之,抑菌率为0.888。  相似文献   

10.
1试材与方法试验园设在本县嵩山乡青石崖村,品种为肥城桃和国庆晚红(暂定名),株行距3 m×4 m,树龄6年.管理水平一般.共设5个处理,1)70%代森锰锌1次加50%多菌灵2次;2)70%代森锰锌2次加50%多菌灵1次;3)70%代森锰锌3次;4)50%多菌灵3次;5)70%甲基托布津3次.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生物技术修复农药、除草剂、多环芳烃以及重金属等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唐蕊 《北方园艺》2011,(13):41-42
从不同的土壤中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7种不同的纤维素分解菌,根据其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特征以及其生理生化反应的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17种纤维素分解菌有9种为不同种的木霉,4种为不同种的青霉,3种为不同种的曲霉,1种为赤霉。  相似文献   

13.
叶菜类蔬菜叶际微生物菌落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菜、菠菜、芹菜为试材,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了3种叶菜类蔬菜叶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平板计数法对供试蔬菜进行了叶际可培养微生物特征的描述和数量的统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的主要是细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的主要是真菌,相应的蔬菜汁培养的主要也是真菌,同时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也是最少。利用PLFA非培养方法分析。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3种供试蔬菜总的PFLAs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菜叶际微生物的PLFAs最多。另外,供试的3种蔬菜叶际微生物中,真菌PLFAs含量要多于细菌,这与平板计数法中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4.
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白菜在根际土样和根外土样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探讨根际微生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的土样中,适宜白菜种子发芽的25~30℃条件下,根际微生物有利于提高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黑暗条件有利于根际微生物对白菜萌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刚  房岩  刘倩  王准 《北方园艺》2011,(16):175-177
豚草是世界性的恶性害草,造成巨大的农牧业损失和景观破坏.该文研究了豚草发生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峰值出现在8月,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峰值分别出现在7~9月.在8月和9月,豚草样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低于对照样地,说明豚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裂叶豚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抑制作用大于普通豚草.豚草的抑菌效应可为新药源、绿色农药等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濒危植物双蕊兰根际生长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结果表明:双蕊兰生长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的多于非生长土壤中。说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多少对双蕊兰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松龄 《北方园艺》2011,(20):58-60
通过固体培养初选和摇瓶发酵复选,从腐烂的秸秆、腐草、腐树干中筛选获得酶活较高的真菌、放线茵和细菌各2株,将6个菌株分别接种到不同的碳源的牛羊粪中,经过2d培养后测定其CMC酶活.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对同一粪便的酶活力不一样;同一菌株在不同粪便中表现的酶活力也不一样.其中,P2-6和P2-7在牛粪上酶活力最强,P2-6和B2-6及P2-7在羊粪上酶活力较强.最终确定以上3株菌株为牛羊粪堆肥发酵的首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采用6种不同种衣剂对带菌的豇豆种子进行包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不仅提高了豇豆的出苗率,促进了幼苗的生长,而且对豇豆种子本身所带的炭疽病和土传的猝倒病、枯萎病均有明显的防效.从综合效果看,合肥丰乐营养包衣剂和ZBS莱豆包衣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嫁接对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嫁接茄根际微生物种类的动态变化及对抗病性的影响,并对嫁接茄根际拮抗菌进行了筛选。土壤稀释分离法进行根际微生物分离,结果表明:总体上,嫁接增加了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B)、放线菌数量(A),减少了真菌数量(F),增加了B/F和A/F比值,降低了黄萎菌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延缓了发病时间。从嫁接和自根茄根际共分离得到的 352个菌株,通过平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及牛津杯法筛选出7株对茄子黄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盆栽防病试验测定了这7株拮抗菌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X631和真菌菌株Z111。初步鉴定X631和Z111分别属于沙雷氏菌属和木霉菌属。本试验结果说明嫁接改变了茄子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增加了有益菌数量,进而增强了茄子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魏蕾 《蔬菜》2022,(11):32-39
摘要:土传病害是世界性的难题,为了解决化学杀菌剂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病原菌抗性增强的诸多问 题,利用植物根际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根际微生物的种类、防治土传 病害的机理的综述,指出在研究方法上要加强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同 时研究探索更有效的菌株分离培养技术;在生产实际中要在考虑菌群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提高生防菌的杀 菌效率,以期为正确利用根际微生物促进植株营养吸收、抵抗土传病害、适应环境胁迫,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