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缪燕 《中国园艺文摘》2013,(7):52-52,60
研究发现,星天牛在江阴地区的黄山栾树上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底开始羽化,5~6月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上、中旬为产卵期,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约1个月后开始向木质部蛀食,从幼虫孵化到蛀入木质部前为防治适期,该期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是行道树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主要蛀干害虫。星天牛幼虫蛀食主干和树干基部的木质部,下可蛀达根部;光肩星天牛幼虫蛀食侧枝、主枝、主干的木质部。星天牛1a完成1代,5月成虫羽化;光肩星天牛2a完成1代,6~7月成虫羽化。防治上应重点抓好成虫期和初龄幼虫期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核桃树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在济南市核桃上 2年发生 1代 ,以成虫或幼虫在蛹室或树干蛀道内越冬。 6月上中旬为成虫出蛰盛期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7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蛀入树体盛期。 6月中旬成虫产卵初期 ,对树干喷布 1%绿色威雷 2号微胶囊水悬剂 2 0 0倍液防治成虫 ,有良好效果 ,7月下旬初龄幼虫期用小卷蛾斯氏线虫 5 0 0 0条 /m L、灭幼脲 3号悬浮剂 5倍液注入虫孔防治幼虫 ,死亡率97%左右。  相似文献   

4.
金缘吉丁虫 ,又名串皮虫。其 2年发生 1代 ,5~ 6月成虫羽化 ,卵多产于枝干皮缝处 ,成虫有假死性 ;以不同龄期幼虫危害枝干皮层 ,被害树皮变黑 ;幼虫秋后蛀入木质部 ,于蛀道中越冬 ,翌年 3月化蛹。金缘吉丁虫成虫主要取食桃树叶片 ,危害较轻。幼虫往往与桃红颈天牛同时危害桃树  相似文献   

5.
1苹果果实生长期病虫害发生特点 苹果果实生长期大约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该期间随着雨季的来临,气温越来越高,大气湿度大,晚潮早露,苹果轮纹烂果病、褐斑病、早期落叶病进入秋季侵染发生危害高峰期,如防治不及时,将造成病害大流行,引起毁灭性危害;黑点病、炭疽病继续发生;7月中下旬苹果树上二斑叶螨数量开始急剧增加,8月上旬始进入发生高峰;8月上、中旬是第2代桃小食心虫卵孵化盛期和蛀果盛期,由于幼虫出土历期长,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实际上从6月中旬起,果园内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混合存在,给防治造成一定难度;梨小食心虫自4月上、中旬羽化以来,3代前幼虫大多在桃园内危害桃梢,自7月中旬起逐渐向苹果园迁移危害苹果,第3代成虫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同期进入产卵期;金纹细蛾三代幼虫处于危害期;舟形毛虫在豫西果园发生较普遍,在部分果园危害严重,该虫7月上旬始见成虫,7月下旬至8月初为成虫羽化期,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此期苹果枝天牛、星天牛和桑天牛成虫相继发生、产卵及其幼虫开始钻蛀危害.  相似文献   

6.
桑天牛又名褐天牛,俗名水牛。在苹果产区发生普遍,是为害苹果树的一种主要天牛。以幼虫钻蛀枝、干的木质部,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继而影响到果品产量和质量。以下4种防治方法效果很好。 1)捕捉成虫。7月下旬,成虫羽化后,需经10~15d(天)产卵,其间白天不大活动。在成虫盛发期,特别在雨后,采取人工方法捕杀,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核桃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云斑天牛云斑天牛又名云斑白条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以成虫啃食核桃树新枝嫩皮,可使新枝枯死;幼虫先蛀食韧皮部,后钻入木质部危害,严重的树木可整株枯死。该虫2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树干蛀道或蛹室内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30~40 d后产卵,卵多产在树干下部距地面2 m以内处,一处只产1粒。成虫产卵时先在树皮上咬长形或椭圆形刻槽,然后在其中产卵。幼虫孵化后先在  相似文献   

8.
为害苹果的天牛类害虫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桑天牛和星天牛,这两种天牛多发生在管理粗放的大龄苹果园和林场改建的小龄苹果园。由于这些天牛食性杂,如苹果园周围防护林带树种繁杂,常使果园内虫口密度加大,因此,环境是造成天牛发生量大,且屡治不绝的主要原因,并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根据天牛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在防治上应当注意消灭成虫与幼虫并举,把成虫消灭在产卵前,把幼虫消灭在为害初期。采取人工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阻止成虫产卵:成虫大量产卵前(6月上中旬)主干、主枝涂白涂剂(配方: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40份,混…  相似文献   

9.
<正>红颈天牛主要危害桃、杏、李、梅、樱桃等果树,是陕西甘泉县桃园主要害虫。其幼虫蛀食桃树枝干皮层和木质部,造成树干中空,皮层脱离,树势衰弱,严重时树体成片死亡。笔者在总结基层果农成功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生产经验,介绍一下红颈天牛的综合防治技术。1生活习性与害状桃红颈天牛成虫除前胸、背为酱红色外,其余均为黑色。体长28~37 mm,雄虫较雌虫小。幼虫在枝干被害处越冬,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蛀道中的蛹室内化蛹。成虫中午栖息于枝干处,卵散产于枝干粗皮内,在流胶病严重的枝干上产卵较多。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在丰城市曲江镇梨园调查,梨眼天牛在当地2年完成1代,以幼虫在枝条内越冬。成虫5月上旬羽化,一直延续到6月中旬。成虫多选择直径15~25mm粗的枝条产卵。产卵前先将皮层咬伤,在其中产卵一粒。卵多产在树冠外围枝条上,每雌虫可产卵10~30粒。初孵幼虫就近取食韧皮部,2龄以后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被害处树皮破裂,充满烟丝状木屑。成虫食叶。防治梨眼天牛应及时削除虫卵和初孵幼虫,用铁丝穿入蛀道钩杀幼虫,捕捉成虫;在天牛为害盛期的7~8月,发现果树被天牛幼虫蛀入树体为害时,用棉球等物蘸50%敌敌畏20倍…  相似文献   

11.
预防星天牛在柑橘等果树上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又名橘星天牛、牛头夜叉、花牯牛或花夹子虫;幼虫又叫脚虫、盘根虫、蛀木虫或围头虫.星天牛是柑橘等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在植株根茎及根部皮层为害,常造成大块皮层死亡,蛀入木质部后,吃食木质部形成虫道,致使树冠上大片叶子枯黄脱落,甚至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李实蜂在甘肃省陇东地区发生严重,蛀果率为30·0%~93·2%,因此,2002—2004年我们对该地区李实蜂的生活习性与发生原因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生活习性李实蜂在甘肃省庆阳市1年发生1代,4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期8~17天,羽化成虫早晚和阴雨天静伏在花中、花萼下或枝条上,白天在树冠内飞舞活动,午间无风或微风且气温高时数量最大。交尾后将卵产在花托或花萼表皮组织内,单雌产卵15~33粒,卵期7~12天。初孵幼虫在花托和花萼处串食1~2天后蛀入果核内,食害核仁,老熟前食害幼果果肉。幼虫在李树上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东面为2…  相似文献   

13.
咖啡豹蠹蛾是石榴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枝干被害率20~60%。在四川西昌地区一年发生1代,卵期9~15天,幼虫期9~10个月,蛹期13~37天,成虫期1~6天。以幼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及时修剪,保护利用天敌,喷洒40%乐果乳油,均可收到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苹果小吉丁虫是新传入辽北地区的危险性苹果害虫,幼虫危害皮层,成虫取食树叶。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苹果被害枝干皮层下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串食皮层,造成皮层枯死、变黑、凹陷、流胶等症状,5~6月危害严重期,7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期。注重植物检疫,保护天敌和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减少农药施用,幼虫期枝干虫疤涂药治虫,把握成虫羽化盛期树上喷药杀灭成虫,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桑天牛又名褐天牛 ,俗名水牛。在豫西苹果产区发生普遍 ,以幼虫钻蛀苹果枝、干的木质部 ,造成树势衰弱 ,继而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以下方法防效颇佳。1 捕捉成虫 于 7月中下旬 ,成虫羽化后 1 0~ 1 5d(天 )的产卵期 (白天不大活动 ) ,或成虫盛发期 ,特别是雨后 ,人工捕杀效果好。2 除卵 桑天牛的卵 ,主要产在直径 2cm以上距树分杈处 1 0cm左右的枝条阳面 ,做成“川”形刻槽 ,可在 7、8月份查找“川”形产卵槽 ,用尖刀将卵挑出刺破。3 刺杀幼虫 幼虫孵化后 ,钻入木质部危害 ,并隔一段距离向枝干外做一孔口 ,排出木屑和粪水。一旦发现树…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 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 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 mm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 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 d,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 cm~3。  相似文献   

17.
山楂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小食心虫在辽宁省山楂园内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6月中旬开始出土,7月中下旬为出土盛期。成虫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随之出现产卵盛期。卵期7d(天)左右。幼虫孵化后蛀果为害,在果内蛀食期平均45d。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幼虫脱果盛期。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治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对核桃的危害,在前人对其在不同树龄、树高、胸径树干上产卵刻槽分布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云斑白条天牛幼虫排粪习性及成虫刻槽分布与海拔、地径、树干周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孵化后的幼虫先在韧皮部、后在木质部取食危害并形成蛀道,蛀道方向朝上,排粪孔朝下,各蛀道前期不相通,后期相通;幼虫排粪高峰集中在17:00—19:00;核桃受害程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在海拔1 450~1 600 m范围内,受害株率50.0%~74.3%;云斑白条天牛喜在胸径5~15 cm、地径10~20 cm、周长30~50 cm的核桃树干上产卵为害,5年生树集中在树干高度100 cm以下,10年生树集中在树干高度200 cm以上。建议避开幼虫排粪高峰施药,并在5年生幼树期开始防治,避免刻槽随树龄增加而上移,从而增加防治难度。  相似文献   

19.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rst.)是宜昌市郊温州蜜柑的重要害虫。此虫在宜昌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在六、七月间产卵于蜜柑树树干基部,初孵幼虫在卵壳附近皮层取食,过一段时间后便钻入皮层内木质部为害,由于钻入为害部位一般都在靠近土面的主干基  相似文献   

20.
1)发生规律。吉丁虫又称串皮虫、板头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在陕西洋县梨产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皮层内越冬,冬季剥开皮层可发现老熟幼虫已蛀入木质部。开春后随寄主萌芽,越冬幼虫继续为害,3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5—30天,4月下旬成虫羽化,但因气温低不出洞,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出洞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