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双宝  李明  李慧  张宁  王晴  高继国  刘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88-16789,16792
[目的]探索获得大量高纯度重组人瘦素的方法。[方法]通过5 L发酵罐对重组人瘦素大肠杆菌pET32a-OB[BL21(DE3)]进行了高密度发酵,并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分离将IPTG诱导表达的人瘦素进行纯化,并通过ESI-Q-TOF-MS/MS分析验证目的蛋白。[结果]得到的培养物为3 L左右,OD600为20.25,纯化后的人瘦素纯度为98%左右。[结论]发酵罐发酵得到的菌体密度要远大于正常用三角瓶培养的菌体密度,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制备重组人瘦素符合大量生产高纯度重组人瘦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胚胎着床期瘦素(leptin)及其受体(OB-R)在真孕和假孕母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胚胎着床期真孕和假孕母犬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瘦素在真孕和假孕母犬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中均有表达,在输卵管中表达阴性,瘦素受体在真孕和假孕母犬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瘦素及其受体在真孕母犬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孕母犬(P0.05),瘦素受体在真孕母犬垂体和输卵管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孕母犬(P0.05).真假孕母犬垂体中瘦素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瘦素及其受体对于犬的胚胎着床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奶山羊乳腺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萌  李庆章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187-4193
 【目的】探讨瘦素在奶山羊乳腺发育、泌乳和退化各时期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瘦素及其受体(OB-Rb)的表达情况;采用乳腺组织体外培养联合免疫组化及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瘦素对乳腺结构及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乳腺整个发育过程中瘦素与瘦素受体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青春期最高,妊娠期下降,泌乳期维持在低水平,退化期显著升高,在退化21 d恢复到青春晚期水平。妊娠期瘦素处理组乳腺导管分支增多,泌乳期瘦素处理组乳腺组织培养基中β-酪蛋白(β-CN)含量增加;退化期瘦素处理组乳腺组织导管和腺泡结构发生部分解体,乳腺组织中可以检测到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瘦素能够促进妊娠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泌乳期乳腺β-酪蛋白基因表达,启动退化期乳腺细胞凋亡和乳腺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4.
瘦素受体是一种跨膜受体,属于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动物机体的中枢及外周组织,在瘦素发挥生理调节功能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文章对鱼类瘦素受体的亚型分类、结构特点、信号通路、组织表达分布及其表达影响因素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有关水温、pH和盐度等水体环境因子对鱼类瘦素受体表达水平影响的系统研究相对缺乏,因此今后应重点对比研究鱼类与哺乳动物间的瘦素受体生理学,揭示二者在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并从进化角度探讨瘦素受体及其配体在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不同水体环境及鱼类各生长发育阶段中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为水产养殖条件优化与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瘦素在妊娠小鼠子宫着床点与非着床点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性成熟雌性NIH小鼠与成熟雄鼠自然交配,在妊娠5,6 d分别脱臼处死小鼠取其子宫,然后进行以下实验:1.分别提取总RNA,检测胚胎着床点和非着床点子宫瘦素mRNA表达规律;2.分别进行石蜡包埋,切片,然后进行免疫组化试验,检测瘦素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妊娠5,6 d小鼠子宫着床点与非着床点中均有瘦素mRNA和蛋白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腔上皮和腺上皮,着床点mRNA水平比非着床点显著增强。结论:瘦素在着床点与非着床点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瘦素在胚胎着床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ob-Rb在水牛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水牛胚胎附植的影响。[方法]母水牛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超排后与公牛交配,分别在交配后第0、5、7、9和15天各屠宰10头水牛,分别取胚胎附植部位的子宫组织,提取瘦素及其受体总RNA。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瘦素mRNA及其受体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胚胎附植过程中在水牛子宫内膜都有表达,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Ob-Rb在胚胎附植过程中亦有表达,但是交配后第7、9和15天的表达水平与0和5天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妊娠期0~7天内表达水平上升,7天达到峰值,然后下降。[结论]瘦素及其受体Ob-Rb可能不仅参与胚胎的附植,而且也可能参与附植后胚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犊牛初生体质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54头正常分娩奶牛,按犊牛初生体质量划分为A(≤40kg),B(40~45 kg),C(≥45 kg)3组,采集分娩奶牛静脉血及脐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与犊牛初生体质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随犊牛初生体质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且分别与犊牛初生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1),而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的表达水平与脐静脉血中表达水平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据此得出,奶牛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IGF-1表达,奶牛静脉血中及脐静脉血中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各自相互协调发挥作用;奶牛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不显著,但脐静脉血脂联素、瘦素和IGF-1均对犊牛初生体质量影响极显著,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瘦素和IGF-1对犊牛初生体质量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瘦素在妊娠小鼠子宫着床点与非着床点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性成熟雌性NIH小鼠与成熟雄鼠自然交配,在妊娠5,6 d分别脱臼处死小鼠取其子宫,然后进行以下实验:1.分别提取总RNA,检测胚胎着床点和非着床点子宫瘦素mRNA表达规律;2.分别进行石蜡包埋,切片,然后进行免疫组化试验,检测瘦素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妊娠5,6 d小鼠子宫着床点与非着床点中均有瘦素mRNA和蛋白表达,蛋白主要定位于腔上皮和腺上皮,着床点mRNA水平比非着床点显著增强.结论:瘦素在着床点与非着床点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提示瘦素在胚胎着床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瘦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样蛋白质。文章主要对乳腺的发育、泌乳和退化各个时期乳腺自身产生的瘦素及其长型受体的蛋白表达定位,乳腺不同发育阶段瘦素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乳腺中瘦素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烟酸对高脂血症兔血清瘦素及皮下脂肪组织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给予高胆固醇饮食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和烟酸组:高脂组继续饲以高胆固醇饲料6周;烟酸组在饲以高胆固醇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烟酸0.2g/(kg.d),共6周。另选择普通饮食14周兔(n=6)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腹股沟处皮下脂肪组织称重并冻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及脂肪细胞培养基瘦素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组织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mRNA的表达。此外,在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烟酸对高脂兔脂肪细胞瘦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兔血清及脂肪组织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烟酸治疗6周后可降低血清及脂肪组织瘦素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表明烟酸组较高脂组瘦素mRNA表达降低,瘦素mRNA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mRNA和CD36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体外实验亦表明,烟酸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瘦素mRNA表达,并剂量依赖性地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的表达。结论烟酸治疗能降低高脂血症兔血清及脂肪分泌瘦素水平,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CD36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来获得陆地棉锌指蛋白(GZFP)的融合蛋白.以pMD18-GZFP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获得GZF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b(+)中,转化宿主菌BL21(DE3),成功地构建了陆地棉GZF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GZFP、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和蛋白质杂交检测表明,陆地棉GZFP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12.
甘氨酸甜菜碱是一种非毒性的渗透调节物质 ,在植物体内是以胆碱为底物 ,经两步氧化而合成的 .菠菜中 ,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为胆碱单氧化酶 (CholineMonooxygenase ,CMO) .为了研究胆碱单氧化酶基因的功能以及转基因植物的抗逆能力 ,在 30 0mmol L高盐浓度 (n(NaCl)∶n(CaCl2 ) =5 7∶1)的条件下 ,作者分离纯化了菠菜mRNA ,经RT PCR得到全长 (1.3kb)胆碱单氧化酶 (CMO)cDNA ,与已经报道的基因序列相比较 ,同源性为 99% .根据其核苷酸序列推导得到了氨基酸序列 .将PCR纯化产物与pET 30a+ 连接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CMO ,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DE3) ,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 .  相似文献   

13.
为了剖析桃果实中脱落酸受体ABAR/CHLH蛋白的结合活性,从桃果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以桃果实RNA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ABAR/CHLH基因的结合区功能片段C369,回收目的片段并测序,基因片段长度为1 121 bp,编码36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40 kD。利用BamHⅠ和NotI酶切位点将该片段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ABAR/CHLH基因片段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369,经菌落PCR和测序确证后,转化E.coliRosetta(DE3),通过IPTG诱导其表达His-CHLH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检测及Ni-NTA琼脂糖树脂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并用纯化复性的His-CHLH C369融合蛋白制备抗体。  相似文献   

14.
磷酸丝氨酸转氨酶(serC)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磷酸丝氨酸转氨酶(ser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否高效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所公布的serC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E.coliJM10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得到的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EC7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约1 100 bp的DNA片段,经测序后分析该基因与已发表的serC基因具有99.27;的同源性;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和PCR方法鉴定正确的命名为pEC7- C;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SDS-PAGE分析可见约41 kD与理论大小一致的目标蛋白条带.[结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后E.coli BL21中蛋白表达量比原始菌株的蛋白表达量高,证明 serC基因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构建L-丝氨酸高产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γ-ggt及表达与鉴定目的蛋白,为进一步利用该酶催化合成茶氨酸等目的产物奠定了基础。以大肠杆菌DH5α总DNA为模板,用PCR法在γ-ggt编码序列上下游引入酶切位点并扩增出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将γ-ggt编码序列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相应酶切位点;用PCR鉴定重组质粒pGEX-4T-1/γ-ggt,并对插入基因片断测序;重组质粒pGEX-4T-1/γ-gg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乳糖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并经Westernblot鉴定。获得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并成功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有pGEX-4T-1/γ-ggt工程菌BL21(DE3)经1 g/L乳糖诱导1 h后即开始表达目的蛋白,在诱导6 h后表达蛋白量达到最高,随着时间的延长,目的蛋白没有被降解,此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鉴定了此目的蛋白。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γ-谷氨酰转肽酶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γ-ggt,并进行了目的蛋白的鉴定。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菌影”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将该基因连接到含有PR/cI启动阻遏系统的pBV220载体中,从而使裂解基因E和启动阻遏系统λPL/PR-cI857串联成为温度敏感的裂解盒,构建溶菌质粒pBV-E。采用CaCl2法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含有裂解质粒的大肠杆菌在28℃条件下生长到对数生长期,然后升温到42℃诱导其溶解,制成了大肠杆菌菌影。电镜观察发现菌影形态完整,内容物全部被释放到胞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VP6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并制备其蛋白抗体。【方法】以保存的VP60基因的质粒(pTeasy-VP60)为模版,用PCR方法获得VP60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VP60,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优化诱导表达时间和IPTG浓度;利用镍离子螯合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并制备了高效价的抗VP60多克隆抗体。【结果】成功构建了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VP60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60,其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为60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结合活性。【结论】成功实现了VP60基因的原核表达,制备了重组蛋白VP60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的VP60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序列,以弓形虫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SAG3去除信号肽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将重组pET-28a(+ )-SAG3阳性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不合信号肽的SAG3基因,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能够与鼠抗弓形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去信号肽的SAG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pep1基因结构,并根据GenBank中玉米瘤黑粉菌pep1 DNA序列设计引物,从玉米瘤黑粉菌SG200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了pep1基因全长,构建了pET–28a–pep1重组表达质粒,选用大肠埃希菌BL21(DE3)作为宿主菌,以1 mmol/L 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诱导表达产物大小与理论值(20 800)一致,说明pET–28a–pep1能够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0.
RPS11是核糖体小亚基40S的组成部分,属于核糖体蛋白S17p家族,由RPS11基因所编码,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本研究通过PCR扩增RPS11基因,构建pET43a-RPS11和pGEX-4T-1-RPS11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DH5α,序列测定正确后,将其转入E.coli BL21(DE3),加入IPTG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后,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结果成功克隆RPS11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43a-RPS11和pGEX-4T-1-RPS11,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目的蛋白正确。通过Ni-TNA和GSH-Sepharose层析柱获得纯化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