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滴灌水温对骏枣林土壤和树体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红枣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新疆南疆地区,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水温为对照(CK),探讨不同滴灌水温(10,20,30,40 ℃)对骏枣林下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及枣树各器官(果实、枣吊、二次枝和叶片)全N、全P、全K含量的影响。【结果】(1)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10~2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较CK处理增加32.29%,16.92%;与CK处理相比,1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20~4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0~20 cm土层的速效K含量,3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0~10 cm 土层的速效N含量和20~40 cm土层的速效P含量,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10~20 cm土层的速效N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CK处理可以提高骏枣叶片的全N、P、K含量和二次枝的全N、全K含量。与CK处理相比,2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骏枣果实中的全N、P、K含量及枣吊全N含量和二次枝的全P含量,其中果实中全K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1.13 g/kg,其他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0 ℃水温处理可以提高枣吊的全P、全K含量,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增温水可以提高土壤和树体的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测定500只罗曼蛋鸡(23-31周龄)分别在冷季(1997-01-01-1997-03-03,鸡舍温度-4.5-10.2℃,平均4.3℃)和温季(1997-04-01-1997-06-01,鸡舍温度12.8-27.1℃,平均20.7℃)对饲粮养分转化为蛋相应成分的效率,结果表明,鸡在温季对饲粮绝大多数种类养分的转化率都显著(P<0.001或P<0.01或P<0.05)地高于鸡在冷季对饲粮养分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试棉花植株样品的氮、磷、钾含量得知,当样品的烘干温度达到80℃,烘干时间达8小时,就会损失样品中的氮、磷、钾。适宜温度下烘干的样品N、P、K含量明显高于温度过高烘干的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的N、P、K含量比处理B分别低3.948、3.123和1.847 g/kg。  相似文献   

4.
不同缓释肥料养分释放期有较大差异,一般为2~9个月或更长,因此建立一个快速测定和评价其养分释放期的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根据菲克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数学与物理计算方法建立了快速预测包膜肥料缓释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也提供了一种解决扩散类机制过程的处理方法。同时,本研究还对3种不同包膜缓释肥料利用25℃浸提法进行测定,应用100℃快速浸提法测定的结果与之拟合,并对拟合方程进行评价和检验。在此基础上,还对100℃快速浸提液进行了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出在扩散机制下包膜缓释肥的养分释放情况,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7、0.9978和0.9994。(2)3种不同包膜的缓释肥料在100℃的快速浸提结果与25℃浸提结果的拟合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5℃释放期为2~6个月的包膜缓释肥在100℃下快速浸提只需8~48 h就可初步测定出养分释放期;在25℃释放期为2个月的缓释肥料,100℃快速测定的养分释放期最大误差为3 d(1.12%);缓释期为6个月的最大误差为8 d(4.44%)。(3)100℃电导率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准确预测出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其对释放期为6个月的包膜肥料预测值最大误差为10 d(5.60%)。  相似文献   

5.
大气温度对土壤养分迁移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22℃和28℃两种温度水平,并设N1P1K1,N1P2K2,N2P1K1,N2P2K24个肥料水平。结果表明,高氮时,28℃时春小麦地上部干物重,根干物重,干物质总量和根冠比率比22℃时平均分别下降27%,42%,30%,20%,根系氮、磷、钾浓度和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较22℃时也低。根际土壤pH约比土体pH降低0.2,温度对根际土壤pH值会产生影响,但不同氮肥用量处理表现不同,低氮时,22℃时根际土壤pH值比原土降低0.3,而28℃时根际土壤pH值并不降低;高氮时,22℃和28℃根际土壤pH值均比原土降低,但28℃时降低更多。高氮28℃温度处理根际土壤NO3^--N含量远比土体高,28℃时根际土壤NO3^--N含量比22℃时要高,氮肥用量高时更为明显。根际土壤速效P含量比土体速效磷低,28℃温度时根际土壤速效磷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温度,烤烟干物质积累及氮、钾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与不覆盖对照相比,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1.2—8.3℃;促进烟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养分的吸收利用。在采烤结束后,干物质积累提高17.07%,氮、钾元素的吸收总量和烟叶中钾的含量分别提高9.28%和15.50%。对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蘑菇渣与落叶联合堆肥过程中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落叶、蘑菇渣和鸡粪为原料,在长45.5 cm、直径31.0 cm的圆柱形堆肥仓内,采用间歇式强制通风方式,进行为期44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未灭菌蘑菇渣与落叶联合堆肥和灭菌蘑菇渣与落叶联合堆肥2个处理,研究蘑菇渣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堆肥过程中养分变化的影响以及蘑菇渣与落叶联合堆肥过程中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通风量为0.20 m3.h-1、通风时间为20 min.h-1的条件下,处理一(添加高温灭菌的蘑菇渣)和处理二(添加未高温灭菌的蘑菇渣)在堆肥11 h后分别达到52.0℃和52.5℃的高温,并且分别保持50℃以上达77 h和72 h;添加未经高温灭菌的蘑菇渣可以加快落叶中有机质的降解,降低堆肥C/N,提高钾的积累,加快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速度,表现为在堆肥结束时,处理二的筛过率较处理一高7.84%;蘑菇渣对落叶堆肥过程温度、水分、总氮、总磷、挥发性固体、pH、NH4+-N和NO3--N的影响不大。因此,添加未灭菌的蘑菇渣对落叶堆肥有促进作用,但对堆肥过程中的养分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李帆  朱宏斌  蒋光月  万水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07-13209
[目的]探究猪粪堆肥过程中调理剂的配比及养分变化情况。[方法]猪粪与水稻秸秆的质量比在4:1、6:1、10:1的条件下,研究3个处理(①:120kg猪粪+30k稻草;②:135.0kg猪粪+22.5kg稻草;③140kg猪粪+14kg稻草)的温度、pH值、TN、TP、TK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处理的温度维持在50℃以上的时问分别为4、10、3d,最高温度分别达到51.0、57.0、60.5℃,在第25天时,3个处理的总养分含量分别达到11.33%、12.07%和13.19%。pH值分别上升至8.73、9.00、8.79。[结论]以猪粪和水稻秸秆的质量比为6:1时,混合腐熟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转化生物炭对红壤性水稻土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为土壤改良和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水稻和玉米秸秆300℃、400℃和500℃裂解得到的生物炭为添加材料,以发育于第四纪的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135 d室内培育试验,研究秸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pH、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及其对磷脂脂肪酸(PLFA)表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对照(CK)、添加水稻秸秆炭300℃(RB300)、400℃(RB400)、500℃(RB500)和添加玉米秸秆炭300℃(CB300)、400℃(CB400)、500℃(CB500)。【结果】物料类型和制备温度因素显著影响裂解得到生物炭材料的养分含量和化学性质。培育试验表明,两种秸秆生物炭的添加,平均提高土壤pH值0.16个单位;土壤有机碳、速效磷和速效钾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26.1%、20.6%和281.8%。水稻秸秆炭对土壤速效钾水平促进作用较大,而玉米秸秆炭则主要增加速效磷含量。低温裂解秸秆炭(300℃)的添加,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和无机氮含量;而添加RB500和CB500处理的碱解氮分别比对照低10.4%和8.1%,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3.6%和100.7%(P<0.05)。添加生物炭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磷脂脂肪酸总量平均比对照增加63.4%和47.5%,但添加300℃秸秆炭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两种秸秆炭的输入均可以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G-)、革兰氏阳性细菌(G+)、放线菌和真菌的含量,且不同制备温度处理间的差异表现为300℃<400℃<500℃。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秸秆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玉米秸秆炭更为显著;不同温度水稻秸秆炭间,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而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炭间没有区分开来。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土壤速效磷、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水稻和玉米秸秆炭均可以改良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水平;两种秸秆炭的添加均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以水稻秸秆炭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检测规模化猪场粪便中养分含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填料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养分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堆肥过程中养分,尤其是氮素的保持提供依据。以豫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的脱水猪粪为研究对象,连续171 d对其养分特征开展监测。在此基础上,添加过磷酸钙、膨润土、腐殖质等填料,研究90 d好氧堆肥过程中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猪粪样品中全氮(TN)、P2O5、K2O、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0.54%~1.52%、1.20%~3.35%、0.31%~0.84%、54.03%~79.70%,pH值和电导率(EC)分别为6.79~8.14和0.59~2.62 mS·cm-1。以猪粪为原料开展好氧堆肥,各处理均可实现猪粪的无害化堆肥(>50℃的时间不低于7 d)。添加3%过磷酸钙或3%腐殖质有利于提高堆体的反应温度,两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为62.7℃和58.9℃、高温(>50℃)持续时间分别为15 d和16 d。猪粪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的TN、P2O5、K2<...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蚯蚓养殖处理养殖场牛粪和农户牛粪2种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苗床的养分特性、温度、含水量、接种密度变化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及消解的影响,旨在筛选出蚯蚓养殖处理牛粪的最佳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蚯蚓养殖处理后的农户牛粪较养殖场牛粪更适宜蚯蚓生存和繁殖,处理后的农户牛粪养分含量相对养殖场的高,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38.07%、全氮含量1.02%、全磷含量0.85%、全钾含量1.03%;(2)在温度保持在18.6℃、蚯蚓苗床含水量保持在28%左右最有利于蚯蚓的生存和繁殖;(3)蚯蚓养殖最佳接种密度为每平方米蚯蚓含蚯蚓粪8 kg下农户的牛粪消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雷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及其与重金属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状况 ,在浙江省雷竹主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范围为 ( 0 1 5 5 0±0 0 0 5 3)g·kg-1( 2 5℃提取 )和 ( 0 2 2 2 0± 0 0 0 63)g·kg-1( 1 0 0℃提取 ) ,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和WSOC占土壤有机碳总量 (TOC)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立地条件相同的板栗林土壤和茶园土壤。雷竹林地增温覆盖措施增加了土壤WSOC的量 ,连续覆盖 5a的土壤WSOC比覆盖 1a的增加了 1倍。雷竹林土壤WSOC与土壤TOC、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及有效镉、钴、镍、铅、锌含量均有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P <0 0 1 )相关性 ,说明土壤水溶性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表 3参 1 7  相似文献   

14.
为模拟研究小麦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影响因素,运用WOFOST作物模型,筛选模型的敏感性参数,设计15种模拟情景,利用情景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模拟与评价了土壤中水分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OFOST模型中有6个参数敏感性指数均超过0.1,极为敏感,包括在20℃下的单叶有效光能利用率(EFFTB3)、生育期(DVS)指数设为0.0和0.5时的比叶面积(SLATB1和SLATB2)、从出苗到开花阶段的累积温度(TSUM1)、30℃下的最大CO2同化率(TMPF4)以及在35℃下的叶面积生长周期(SPAN)。按照养分缺乏、养分正常、养分充足3个情景下模拟小麦生物量指标叶面积指数(LAI)、地上总生物量(TAGP)与贮藏器官总干重质量(TWSO),得到土壤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较大。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每米土壤深度的有效含水量AWC的饱和值为190(kg·m~(-1)),小麦生物量随水分增加而增加,但当水分达到饱和时,增加水分对小麦生物量影响不大。本研究可为WOFOST小麦模型的参数优化和区域应用,以及定量模拟土壤水分与养分对小麦生物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规律的影响,比较磷酸二铵施肥量对单播和混播种植条件下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养分吸收与利用规律。【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苗期施入磷酸二铵,施肥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0 mg·kg-1干土;100 mg·kg-1干土;200 mg·kg-1干土。2个种植类型,分别为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按器官分开后,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2SO4-H2O2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氏定氮仪(KN520)测定,磷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结果】品种间和种植方式间大豆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开花期至成熟期超高产大豆积累更多的氮、磷、钾,并具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磷收获指数。施肥量的增加均使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植株养分百分含量增加,且超高产品种增幅较大。200 mg·kg-1施肥水平下,开花期超高产品种的茎秆和叶片的氮素百分含量增幅较普通品种高出66.9%和30.5%,磷素百分含量差异幅度达28.1%。鼓粒期,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间荚皮、籽粒的磷素百分含量差异随施肥水平的增长而增加。成熟期,品种间钾素百分含量差异幅度在高肥水平下达到18.6%。在混播和施肥处理下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混播时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下降,磷、钾收获指数均增加。混播使得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的养分利用效率、养分收获指数的差异性增大,在中肥(100 mg·kg-1干土)和高肥(200 mg·kg-1干土)水平下差幅更明显。中肥和高肥水平下,混播时超高产品种的氮、磷利用效率分别比普通品种高出13.6%、14.2%和2.1%、10.4%;品种间钾素利用效率差异由单播时的4.9%增至10.8%。【结论】施肥会增强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不同品种间竞争时,超高产品种在施肥量充足的条件下具有更强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腐解菌剂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用秸秆腐解菌剂对玉米秸秆的促分解效果、养分释放规律及土壤理化特性、养分含量、腐殖质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低温地区秸秆快速、高效腐熟以及有机废弃物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秸秆作为供试材料,选用低温复合菌剂GF-20、中农绿康秸秆型有机物料腐熟剂(以下简称绿康菌剂)、世明生物发酵菌种(以下简称世明菌剂)作为试验菌剂,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1(CK),土壤+玉米秸秆+不施用菌剂;对照2(B),土壤+无玉米秸秆+不施用菌剂;GF,土壤+玉米秸秆+菌剂GF-20;LK,土壤+玉米秸秆+绿康菌剂;SM,土壤+玉米秸秆+世明菌剂,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10℃黑暗条件下培养60d,测定不同处理玉米秸秆降解率、养分释放率以及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腐殖质成分与土壤酶活性,最后对添加秸秆腐解菌剂后土壤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0℃黑暗培养条件下,与CK相比,施用3种秸秆腐解菌剂后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秸秆的分解,加快了秸秆养分的释放,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添加低温复合菌剂GF-20的效果最好。秸秆腐解60d后,处理GF的秸秆降解率达36.75%,较处理LK、SM和CK高出9.78%,9.92%和16.38%。处理GF明显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物质转化,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4.10,14.95和38.36mg/kg,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处理GF腐殖质碳含量为21.99g/kg,较其他处理增加1.76~3.68g/kg;处理GF的HI(胡敏酸与胡敏素含量比值)为1.43,较其他处理高0.14~0.4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秸秆腐解菌剂后,土壤酶活性与速效养分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相关。【结论】在10℃黑暗培养条件下,低温复合菌剂GF-20能更有效促进秸秆分解进程,加快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陈可可  张保林  侯翠红  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29-2730,2733
包裹型缓释肥料氮素释放过程可以分为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利用多孔介质中物质的扩散传递理论得出包裹型缓释肥料氮素释放的分段数学模拟方程和包裹层内尿素完全溶解时刻t′值。经过自制包裹型缓释肥料中的氮素在25℃水中的溶出试验证明,该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包裹型缓释肥料养分释放规律,可用于系统研究包裹型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其对包裹型缓释肥料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进入5月份气温升高后,棚室内室温、地温都显著升高,高温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此时植株也进入盛果期,茎叶生长旺盛,瓜条大量生长,此时应加强通风换气,以利排湿降温,促进植株制造养分,减少呼吸消耗,且防病保秧,延长结瓜期。棚内温度应白天不超过33℃,夜间不低于12℃,通风口逐步加大,通风时间也越来越长。下午后将棚温降至20~25℃,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  相似文献   

19.
多年生植物养分回收特性及其衡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养分回收的概念和意义、衡量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比较了养分回收在不同生活型间的差异,分析了养分回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最后对养分回收的两个参数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油茶林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为促进油茶林地合理间种及可持续耕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油茶间作天门冬(YC+T)和天门冬单作(T),油茶间作马铃薯(YC+M)和马铃薯单作(M),油茶间作白菜(YC+B)和白菜单作(B)及对应纯林对照(CK1、CK2和CK3)共9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各处理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天门冬、白菜的单作及其油茶间作处理、对照的气温均在14:00达最高值,其中YC+B处理(33.4℃)和B处理(34.7℃)的气温均显著低于CK3(35.9℃)(P0.05,下同);YC+M处理和M处理的气温在14:00时分别为35.1和36.3℃,二者显著低于CK2(37.4℃)。YC+T处理、T处理、YC+B处理和B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均在14:00降至最低值,分别为47.9%、39.1%、42.3%和35.6%,YC+M处理和M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均在16:00降至最低值,分别为42.7%和41.4%。YC+T处理、T处理、YC+B处理和B处理的光照强度均在13:00达最大值,分别为1354.3、1378.5、1319.2和1335.4μmol/(m2·s),YC+M处理和M处理的光照强度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2:00,分别为1273.2和1279.8μmol/(m2·s)。与CK1相比,间作模式YC+T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8.76、0.73、0.51和2.90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9.14%、65.85%和18.05%;同时,YC+M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相对于CK2分别提高34.17%、63.53%、76.47%和19.17%,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6.25、4.27和12.24 mg/kg;YC+B处理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相对于CK3分别增加4.77、0.50、0.51和2.83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81%、64.44%和17.42%。【结论】与作物单作模式相比,油茶间作作物模式下虽然油茶林下光照强度相对较弱,但可降低空气温度,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综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