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紫苏又名苏籽、苏麻,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关于紫苏的研究成果令人欣喜,紫苏的保健功能、药用和食用价值及其他用途正在逐步被研发和利用。在我国,紫苏已成为卫生部首批公布的兼有食品和药品功能的60种物品之一。紫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生物量及精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合理的紫苏栽培技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0cm×20cm、25cm×20cm、20cm×20cm等3个不同种植密度,设置有机肥、复合肥、混合肥(有机肥+复合肥)3种施肥方式以及移栽、直播2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苏精油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肥与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地上部生物量,以高密度复合肥直播的紫苏生物量最高,为12 056kg·hm-2;密度、施肥、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精油含量,以低密度施用复合肥直播的紫苏精油含量最高,达0.417%;紫苏精油产量受施肥、种植方式影响,但在不同种植密度间无显著差异,以低密度混合施肥直播的紫苏精油产量最高,达41.0kg·hm-2。因此,低密度、混合施肥、直播有利于紫苏精油高产。  相似文献   

3.
针对紫苏种子小,直播出苗困难,间苗劳动强度大等特点,采用育苗移栽的办法,研究了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单穴多株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以每穴3株栽植方式有利于增产并能减轻直播间苗的劳动强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紫苏主产区紫苏及其食用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紫苏比较效益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陇东地区紫苏种植面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传统春播长期因受春旱制约,影响了出苗和生长发育,产量低而不稳。结合紫苏主产区作物种植及紫苏栽培实际,采用目前主推的先进栽培技术,可提高紫苏产量及品质,对提升其种植比较效益及种植户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并介绍紫苏育苗、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土地与品种选择、整地与施肥措施、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移栽及种植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等,并从全耕与少免耕及茬口选择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在促进麦油轮作倒茬,调整了粮经结构比例的基础上,为紫苏主产区紫苏栽培效益提升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紫苏为一年生药食兼用草本植物,在医药及食品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随着紫苏在黑龙江省大量种植,病虫害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慢慢地影响到了紫苏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是当前紫苏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从紫苏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的必要性出发,着重阐述了紫苏主要病害及主要虫害的防控措施要点,以期实现紫苏的良好生长发育,确保农户在紫苏种植方面能够获取到理想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紫苏的栽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现正成为国内外学者在许多行业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紫苏在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中的培植技术、繁殖方式和田间管理等做了详尽叙述,并且综合阐述了紫苏在医药、保健和工业等行业中的多种用途.从而为紫苏的种植和经济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苏育苗及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紫苏主产区紫苏及其食用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紫苏比较效益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陇东地区紫苏种植面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传统春播长期因受春旱制约,影响了出苗和生长发育,产量低而不稳。结合紫苏主产区作物种植及紫苏栽培实际,采用目前主推的先进栽培技术,可提高紫苏产量及品质,对提升其种植比较效益及种植户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并介绍紫苏育苗、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土地与品种选择、整地与施肥措施、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移栽及种植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等,并从全耕与少免耕及茬口选择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在促进麦油轮作倒茬,调整了粮经结构比例的基础上,为紫苏主产区紫苏栽培效益提升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紫苏作为多用途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晋南地区,以10个紫苏品种为材料,调查研究种植方式、出芽率、千粒重、株高和根茎以及成熟期紫苏落粒率五个方面的性状指标,研究出适宜在晋南地区种植的紫苏品种,以期为该地区紫苏的种植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9.
紫苏又名赤苏、红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1年生草本植物,其嫩叶和嫩枝具特异香味,可以食用,并且有去湿、解毒的功效。以往,紫苏一般只在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特种蔬菜的开发,紫苏的食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种植紫苏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现将紫苏大棚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及镉富集总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显著影响紫苏不同部位镉的吸收和积累,施肥方式显著影响紫苏茎叶和籽粒中镉的吸收和积累。低密度种植D1(行株距30cm×20cm)和移栽种植方式(P1)可提高紫苏地上部及全株镉含量,施用有机肥(F1)可提高紫苏籽粒镉含量。镉迁移系数(TF)和富集系数(BCF)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移栽紫苏的TF和BCF高于直播紫苏。低密度、移栽种植处理的紫苏镉含量(4.57~5.08mg·kg~(-1))、TF(1.43~1.75)和BCF(2.08~2.24)均处于最高水平。低密度(D1)和高密度栽培D3(行株距20cm×20cm)紫苏镉富集总量无差异,均显著高于中密度D2(行株距25cm×20cm)栽培紫苏镉富集总量。田间栽培条件下镉在紫苏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茎叶根部籽粒,其中地上部的平均分配比为83.11%。总之,混合施肥促进直播紫苏镉富集,施用复合肥有利于移栽紫苏镉向地上部迁移,适宜的高密度可提高紫苏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紫苏原产自中国,在我们国家田间路旁时有生长,紫苏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从茎叶到种子都可以入药,近几年来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我们根据叶子的颜色可以分为紫叶和绿叶两种。本文将对这种植物进行详细的介绍阐述,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种苗准备、大田定植、大田管理等。1品种选择紫苏的品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皱叶紫苏一类是尖叶轮紫苏,大多数地区培养的都是皱叶紫苏。我们根据叶子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为晋北地区紫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引进的5个紫苏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观察其在山西大同市种植的物候期和生物学性状,并测定其旺长期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类胡萝卜含量。结果表明:在5个紫苏品种中,以紫苏4号的生态适应性、生物学性状和品质等表现较突出,株高适中,茎秆较粗且坚韧,抗逆性较强,不易倒伏,长势好,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生育期较长,适宜在多风少雨的大同地区种植。紫苏3号和紫苏5号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可作为紫苏优良品质育种资源进行利用。紫苏1号和紫苏2号可进一步在当地种植观察其农艺性状,再评价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贾瑞海 《农技服务》2007,24(2):102-104
介绍紫苏根、茎、叶、籽的形态、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在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里的最新应用与经济价值。紫苏属药食兼用植物,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与药疗功效,适应性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有种植紫苏的传统,适宜栽培的荒地荒坡比较多,紫苏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看好,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种植,对于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初步调查研究表明,紫苏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是一种集食用、医药、化工、水土保持于一体,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适应性强,不择土质,耐瘠薄,抗旱抗寒,耐涝耐荫(蔽),管理粗放,我省南北均可种植.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般亩产10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可达300公斤,种籽含油量高,一般为47-50%,可同芝麻、花生媲美.我省可利用的荒地、低产旱地计1200多万亩,若利用其十分之一发展紫苏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人多地少,土地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不宜提倡种植.本文就紫苏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指导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引进、驯化、选择适宜大庆市盐碱地区种植和开发的高产、优质的紫苏品种,开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及为紫苏育种及大面积种植与推广做技术准备,2010年引进了8个紫苏品种,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星火牧场开展引种及田间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可以在轻盐碱土地区种植,出苗整齐,田间长势繁茂,株高131.3~162.4 cm,...  相似文献   

16.
紫苏又名赤苏、红紫苏 ,为唇形科紫苏属 1年生草本植物 ,其嫩叶和嫩枝可食 ,具特异香味 ,并且有去湿、解毒的功效。以往 ,紫苏一般只在农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特种蔬菜的开发 ,紫苏的食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种植紫苏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近 2年 ,我地部分农户采用大棚种植紫苏 ,每棚 (15 0m2 )收入在 2 ,0 0 0元左右。现将紫苏大棚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整地施肥紫苏喜温、耐湿、耐涝 ,抗性较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旺盛。一般每棚 (15 0m2 )基肥施用量为 :油饼 4 0kg、过磷…  相似文献   

17.
<正>宁县实施了《紫苏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紫苏种植面积1万hm2,2014年紫苏总产量达到1.7 255万t,实现产值2.1亿元,创税680万元,农民人均紫苏收入达到1 012元。在发挥正宁县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特别是提升紫苏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基地建设、无公害生产、产业化提升建设等方面,超额完成了技术经济指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宁县实施了《紫苏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紫苏种植面积1万hm2,2014 年紫苏总产 量达到1.7 255万t,实现产值2.1 亿元,创税680 万元,农民人均紫苏收入达到1 012元。在发挥正宁县产业 优势、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特别是提升紫苏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基地建设、 无公害生产、产业化提升建设等方面,超额完成了技术经济指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香紫苏是新疆昭苏地区近几年主要种植的香料作物,昭苏地区开始引进种植香紫苏,由于一直无法解决其草害问题,香紫苏产量一直徘徊在每亩1200公斤左右。2012年,该地区采用膜上点播香紫苏,单产较露地播种提高了15%~30%。截至2015年,昭苏地区推  相似文献   

20.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典型黑垆土,年平均气温7~10℃,年降水量480~660 mm,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紫苏俗称荏,属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自花授粉植物,具有特异芳香,是我国传统的药食、油料作物,更是庆阳市的传统油料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在12万~20万亩,年产量1.5万t。目前,庆阳市紫苏种植有大田直播和麦收后移栽两种方式,但是直播紫苏生产效益比较低,而麦收后种植紫苏收获时间一般比较迟,不利于农时操作。为了充分的利用光水热资源,采用一膜两年用玉米—油菜茬免耕移栽紫苏栽培方式起到了显著的节本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