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姚茹 《水产科技》1997,(3):16-18,21
甲壳类营养学研究是以喂养和化学分析开始的,但消化率研究仍然被认为是一项评价水产饵料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尽管配合饵料的化学成份是最佳的营养源,但必须能够被消化、吸收,否则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有关甲壳类饵料的消化率研究,以前曾报道饵料和蛋白质消化率受不同饵料蛋白源及受试验动物的年龄和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生动物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型胶囊饵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育苗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水产养殖育苗主要用轮虫、微藻和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料或蛋黄、豆浆等饵料。活饵料的生产易受环境影响且投资较大;而蛋黄、豆浆等饵料易污染水质且浪费较大;这些都严重制约水产育苗的发展。若能开发出适宜水生动物摄食和消化,营养全面、价格较低、可大规模生产的人工微型饵料来全部或部分替代活饵料 (或蛋黄、豆浆等 ),则可缓解育苗中饵料供应的困难。 微型饵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微粘合法、微包膜法及微胶囊法。微粘合法是将原料超细粉碎后用粘合剂…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人工微粒饵料研究的进展很快。自从 Jones(1975)报道采用人工微粒饵料培育罗氏沼虾等动物幼体以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很多,目前已有商品人工微粒饵料出售。国内已见到几种用于虾苗和鱼苗的微粒饵料产品,但市场销售和应用情况不尽人意。除商品比价和使用者观念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青虾育苗中,饵料是影响幼体变态和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2000年,我们在进行青虾育苗试验的同时,进行了青虾幼体饵料研究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蚤状幼体前期以单胞藻、轮虫为主,后期以鱼糜为主,大眼幼体后以枝角类为主的饵料系列,作为河蟹人工育苗幼体饵料,成功育出了大眼幼体。1992年育苗613万只,平均出苗量9.73万只/米^3,平均成活率44.8%。以鱼糜代替丰年虫的饵料成本仅为7%。  相似文献   

6.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nbergiir)溞状幼体的天然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人工育苗是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作基本饵料。由于丰年虫卵资源紧缺,价格昂贵,研制人工饵料代替活饵料,对发展种苗生产、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从事对虾幼体微粒饵料研究的报道很多,  相似文献   

8.
虽然日本长期以来普遍用活饵料培养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体,但与稚虾相比,几乎不了解幼体的营养需要量。最近,我们成功地用角叉藻聚糖作粘合剂(Carrageenan MBD)的人工配合饵料把对虾幼体从溞状期培养到后期幼体期,这表明幼体的正常发育需要在饵料里有磷脂和甾醇等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锯缘青蟹蚤状幼体的饵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人工育苗技术上的低成活率一直制约着青蟹养殖业的发展。吴琴瑟、李少菁、朱小明等都曾对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技术、幼体营养需求、摄食等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饵料的选用、搭配和投饵密度的控制是提高青蟹育苗存活率的关键。而幼体前期营养的积累对其后期的变态发育及成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进行批量生产的同时,选用几种动植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对青蟹蚤状幼体进行饵料效果试验,以探讨和比较不同饵料搭配的饲喂方式对幼体发育变态及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塑料薄膜大棚培育轮虫技术杨东轮虫作为基础动物性饵料,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河蟹、对虾等甲壳类人工育苗生产,随着河蟹、对虾等早繁苗试验成功,培育好轮虫,解决幼体前期饵料,对于提高幼体变态率、成活率、出苗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春三四月份自然气温较低,在室...  相似文献   

12.
海水桡足类的营养及在鱼、虾、蟹幼体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桡足类在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各种海洋经济鱼类和甲壳类的重要饵料,也是经济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阶段的优质活饵料源。研究海水桡足类营养和应用效果,对提高海水鱼、虾、蟹类幼体变态率、成活率、苗种质量和育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每年放流鲑鳟鱼类20亿尾,而真鲷、香鱼等及其他种苗生产数合计不超过2亿尾。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真鲷等孵化的仔鱼比鲑鳟鱼仔鱼还小,很难摄食配合饲料。所以依赖于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但是,为了确保充足的生物饵料,需要花费相当的设备、经费及劳力,故仔稚鱼种苗生产数量受限制。为了达到提高这些鱼种种苗生产的目的,必须考虑到代替生物饵料所用的水产微粒人工饲料的开发。有关以微粒饲料饲育水产动物幼体方面的文献,甲壳类、贝类、鱼类及综述都有发表,现就目前研究、开发及种苗生产水平的微粒饲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卤虫无节幼体(体长约0.5mm)是培养牙鲆等多种海产鱼和对虾幼体的理想饵料,它在一般幼体饵料系列里,居轮虫与桡足类之中。由于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难于进行计划性采集,往往导致种苗生产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人工培养其休眠卵随手易得的卤虫及大型卤虫、以大型卤虫取代桡足类等天然浮游生物,确保初期饵料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日本曾采用以面包酵母、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Forska°l)]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P)trituberculatus]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属梭子蟹科的大型种,也是我国名贵的经济蟹类。迄今,在国内有关蟹类幼体食性研究的报道较少,为此,笔者选用常用的饵料,进行幼体饵料效果的试验,为两蟹幼体培养和人工育苗及增、养殖提供参考和依据。1 材料和方法 笔者分别于1991年和1994年在宁德市横屿育苗基地、飞鸾工贸公司育苗场等单位,  相似文献   

16.
淡水青虾幼体饵料及投喂技术周天喜秦志平万正发马军卿李兵兵(湖北省黄冈地区水产科学研究所,黄州436100)目前淡水青虾的苗种培育尚处于试验阶段。其中饵料及其投喂是较为关键的技术。本文介绍利用天然浮游动物饵料并加喂其它人工饵料的技术。1饵料种类及制作幼体变态...  相似文献   

17.
微型饵料在河蟹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育苗用的微胶囊饵料和微膜饵料1988年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研究成功后,便应用于生产中,育苗效果十分良好,它不仅可以取代卤虫,而且其饵料成本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猛升.生产应用效果表明,在人工半咸水的生产条件下,分别用卤虫和微型饵料培育出的大跟幼体,其平均体重为5.651mg和5.65mg;平均体长均为4.23mm.共育蟹苗37.01kg,其中微饵育苗33.99kg.单位水体产苗量,卤虫对照组平均为0.114kg,最高为0.151kg;微饵试验组平均为0.395kg,最高为0.692kg,大眼幼体成活率,卤虫组平均为4.3%,最高5.88%:微饵试验组平均为13.18%,最高为23.47%。经济效益水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华虎头蟹苗种繁育过程中饵料及投喂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饵料对中华虎头蟹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中华虎头蟹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效果较好的饵料为动物性饵料,Z1期以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只投喂扁藻后期幼体发育较差;Z2以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搭配为好;Z3期则以轮虫为适宜饵料;M期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褶皱臂尾轮虫的室内规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河北渔业》2006,(2):59-60
轮虫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动物饵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培养,在多种鱼类和甲壳类幼体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工微粒饵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但作为生物活饵料,轮虫在控制水质、提高幼体成活率等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真蛸浮游幼体阶段的营养需要,研究了几种饵料生物对真蛸浮游幼体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轮虫不宜作为真蛸浮游幼体的生物饵料;恒温培养试验得出混合营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优于混合营养强化的蒙古裸腹溞,并优于小球藻强化的丰年虫幼体及蒙古裸腹溞;常温试验得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的饵料效果最好,而微囊营养强化剂强化的丰年虫幼体的育苗效果好于混合营养组合。综上所述,可认为:梭子蟹溞状幼体+丰年虫幼体组合是真蛸浮游幼体期比较适宜的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