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瓶颈"。本文论述了我省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在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水稻种植机械化应以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为重点,未来将向钵育秧机械移栽模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突破了水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建成了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采用育秧巾心加基地的模式,推广水稻规格化、规模化育秧面积185亩,机插秧面积1.4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械化移栽育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苗移栽是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模式。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水稻机械化移栽育秧技术发展的关键。而育秧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制约着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本文谈谈水稻机械化移栽育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400万亩,2013年上半年,全省水稻机械化栽植987万亩,机械栽植率32.6%,其中机插秧844万亩,机插率27.9%.投入育秧生产的育秧工厂589座,育秧能力180万亩.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已成为水稻种植环节的主导性技术.  相似文献   

5.
前言:近几年推广机械化插秧的经验告诉我们,插秧质量的好坏,前提是育秧,而在育秧中农民感觉麻烦而且不好掌握的就是播种的均匀度和疏密度。这两个指标决定了插秧时漏窝率和弱苗率的多少。虽然水稻粘贴播种器的问世提出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软盘育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内容,而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目前插秧机已经过关的前提下,怎样育好秧,搞好栽前栽后的管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软盘育秧是目前盘式育秧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它简便易行,成本低,质量好,易操作,成功率高。现结合我市去年试验的情况,对软盘育秧技术要点提出如下。……  相似文献   

7.
薛鑫 《南方农机》2017,(9):23-24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具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效率、促进产量增加等优势。近年来常德市大力推广应用机插水稻育秧、机械化插秧、大田配套栽培管理等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提升了水稻生产效率,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本文总结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旨在推动全市水稻种植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采用多层交叉导种板和播种盘结构的新型振动流动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器;通过种箱内各交叉导种板角度的变化,分析了种子在振动作用下的流动特性、筛分板和V形振动播种盘的结构;实现了振动流动式播种器的播种。整个播种过程中种子未受到任何机械力作用,突破了传统水稻播种器采用强制排种机构来分离种子的思路,减少了种子在分离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泰州市海陵区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种植机械化是重点也是难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具有本区特色的简易软盘育秧、无纺布育秧等水稻育秧技术逐步形成,推广的插秧机由步行式到高性能乘座式,机插技术的推广为本区农机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化插秧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从1975年就开始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试验工作,历经了常规育秧机插秧、小苗带土机插秧、水稻机械化抛秧及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试验工作。试验结果得出上述几种水稻种植技术都不适宜在该市推广应用。从2000年起,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宜推广应用的双膜育秧、软盘育秧技术,该  相似文献   

11.
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过程中的入苗和出苗作业环节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介绍辽宁省目前常用的秧苗搬运机械,阐述水稻秧苗搬运机械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辽宁省水稻秧苗搬运机械化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钵体苗吹出是气力有序抛秧一个主要的环节。为此,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钵体苗吹出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对其分析计算,得出了位移、应力和应变等结果云图,以及相应的应力时间关系曲线,为气力有序抛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区域特征点聚类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准确检测水稻秧苗行中心线,提出了基于分区域特征点聚类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方法。采用2G-R-B特征因子和Otsu法分割秧苗和背景;通过分区域统计秧苗像素点分布提取秧苗行的候选特征点,利用特征点间近邻关系对特征点进行聚类,确定秧苗行数和各秧苗行的起始点;基于秧苗成行栽植特点引入“趋势线”,利用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距离阈值作比较,筛选出远离各行趋势线的点,并将其去除;对筛选后的每一行特征点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取秧苗行中心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提取秧苗行中心线的准确率达95.6%,与标准Hough变换和随机Hough变换算法相比,处理一幅分辨率为320像素×237像素的彩色图像平均耗时短,能够实现水田秧苗行中心线的准确提取,可为插秧机自主行走提供可靠的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低成本、低投入进行工厂化水稻穴盘育秧播种的要求,重点研究了适用于水稻育秧软塑穴盘的电磁振动式水稻联合播种机、育秧软塑穴盘网托等配套设备,对水稻抛秧移栽技术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机基质育秧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有机基质育秧的前提下.比较了旱育秧、半旱育秧、水育秧、湿润育秧4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和半早育秧秧苗的不定根数、平均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根鲜质重和干质重等根系指标要好于水育秧和湿润育秧,且白根率高.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也好于水育秧和湿润育秧.其叶面积较大.叶绿素含量高,苗高15—20cm.茎基部较宽,根系盘结力强.比水育秧和湿润育秧更符合机插秧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ZB-8型水稻移栽机摆秧机构及钵苗参数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2ZB-8型水稻移栽机核心工作部件一摆秧机构的参数化虚拟模型和水稻钵苗的虚拟模型;通过仿真与物理试验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虚拟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动力学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序抛秧机的分秧要求,提出了一种水稻钵苗振动排序正位装置,把从秧盘上取下的无序钵苗整理成土钵在前的有序排列。对钵苗在振动排序正位装置上的受力情况、钵苗的重心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钵苗的重心在土钵内或在靠近土钵上表面的秧株内,为钵苗在惯性力作用下自动正位提供了保证。通过对单棵和群体钵苗的试验与高速摄影观察与分析,证明钵苗能够在惯性力作用下,在振动排序正位装置上自动正位,钵苗自动正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水稻旱直播覆膜技术的发展,总结盘锦地区不同时期水稻旱直播试验情况,分析制约盘锦地区水稻旱直播推广的主要因素是无霜期短、春季气温低、草害以及无序撒播,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现有的水稻直播机械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