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的棉花育种工作,五十年代育成了“洞庭1号”,在长江流域中、上游棉区推广面积700万亩。六十年代育成的“岱红岱”遍布全省各产棉县,面积达200多万亩。近七年来,育成无棉毒素棉花品种“无酚1号”,参加了长江区试;新育成的澧4016和  相似文献   

2.
1970~1979年,通过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有的省级区试),鉴定出一批优良品种。适宜黄河流域棉区的有冀邯5号、徐州142、邢台6871、鲁棉1号;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有沪棉204、通棉5号、通棉11、江苏棉1号、鄂棉6号、岱红岱、冈棉1号、达棉1号等;适宜特早熟棉区的有黑山棉1号、辽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5年审定通过的湘棉10号(抗病岱红岱80—159),是1974~1980年采用(岱红岱×陕棉4号)F_3BC_2回交系谱法育成的棉花抗病丰产新品种。据1982~1984年全省抗病区试和长江流域抗病区试共46点次试验鉴定,高抗枯萎病,平均蕾铃病指1.16%,比感病对照岱红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自1918年较有成效地引进国外棉花品种资源至今,直接利用于山东棉花生产的主要有美国金字棉、爱字棉、脱字棉、斯字棉和岱字棉品种。间接利用且成效显著的主要有美国岱字棉、斯字棉、探科特系统种质和乌干达棉系统种质,近50年来,育成山东省审定或大面积推广的棉花品种12个,极大地促进了山东棉花生产和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皖棉7号(原名8407),是我场棉花所从乌干达4号×岱红岱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它具有纤维品质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1992年9月28日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井命名。  相似文献   

6.
1960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农田灌溉研究所在郑州联合主持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棉花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共165人参加,分栽培、品种、植保和灌溉四个专题组进行。1961年,江苏省徐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中早熟丰产良种徐州1818,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达922万亩,为当时我国自育品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1961年,进行第二次全国棉种纯度联合考查,考察了13个省62个县,主要品种是岱字棉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34(原代号中135)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本所育成的丰产、抗黄萎病棉花品种中棉所9号为母本、与引自美国的岱字棉45A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棉花新品种。1选育经过1981年杂交、1988年成系。1995~1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试验,1...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自选了不少优良的棉花品种,对促进我国棉花生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黄河流域的中棉所7号、徐州142、邢台6871、鲁棉1号。长江流域的南通5号、冈棉1号、沪204、泗棉1号等,都在我国广大棉区繁育推广,促进了棉花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苏棉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复式杂交育成。亲本组合为86—1×(1087-2×黑山棉1号)F_1。其中1087—2系岱红岱×岱_(16)后代中选得的品  相似文献   

10.
赣棉8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于1983年从赣棉5号中按系统育种程序,结合定向筛选培育鉴定的方法育成的。1991年3月经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同年9月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江西省耐旱棉花品种的空白。1991年已示范推广2000公顷。  相似文献   

11.
棉花育种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建所40年来育成棉花品种36个、杂交种2个。有14个品种年种植面积6.67万公顷,其中,中棉所10号、中棉所12、16、17、19等5个品种年种植面积达66.67万公顷以上。90年代以来,中字号棉花品种年种植面积均在266.67万公顷以上,占全国棉田面积的将近50%。棉花育种的基本经验是:紧密结合棉花生产实际确定育种目标;紧扣育种目标不断改进育种方法;加强生态鉴定选育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重视品种的配套技术研究和良繁推广工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棉所12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品种,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优良的种质。1986~1997年累计推广106667万hm2,增产皮棉96万吨,增值71亿元,用作种质已育成棉花新品种(系)43个。结合中棉所12的选育理论和经验,对棉花育种亲本选配、病地选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协调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生产发展,解决粮棉矛盾,增加复种指数,迫切需要早熟、丰产、优质适于黄河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连作的棉花新品种。我们于1975年从黑山棉1号中选出长绒单株23号,又从中23系中选出天然变异株经连续系统选择育成符合上述目标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原名中509)。1979年该品种,黄河流域适于耕作改制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疆棉区棉花育种方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截止 2 0 0 3年年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审定命名 1 6个早熟陆地棉品种。通过对新陆早系列品种的系谱分析 ,发现遗传基础来源较窄 ,主要集中在岱字棉和乌干达棉、原苏联塔什干 2号以及美国的贝尔斯诺。育种途径主要是常规育种方法。比较新陆早系列棉花品种内在品质与国内的差距 ,初步探讨北疆棉花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五年统一布置的试验品种共7个:继续去年试验的有徐州142、遗棉2号、岱字16;新参加的有邢台6871、陕4874、商丘70-11和苗棉1号。其中苗棉1号仅参加本棉区的早熟区北京、临汾两个试点,岱字16则不参加以上两个试点,还有些试点自行参加1—2个品种。对照品种在徐州1818品种推广区为河北满城徐州1818原种,在岱字15和其它品种推广区为江苏沛县敬安岱字15原种,在陕西三原、大荔试点为陕401。试验用种子包括对照,除岱字16外,均为各供  相似文献   

16.
1980~1984年,全国主要棉区进行第五次棉花品种更换更新。长江流域推广泗棉2号、鄂沙28及徐州514等;黄河流域棉区推广鲁棉1号、中棉所10号、豫棉1号、河南79、冀棉8号、徐州514等。这次换种在不同地区使单产提高10~35%。  相似文献   

17.
吴士平 《江西棉花》2004,26(2):41-41
1、棉花新品种选育利用激光、辐射线照棉花品种,可诱发遗传物质变异,出现新性状,从中可选育出新品种。如安徽省用激光育种技术育成新品种皖棉1号,被列为国家优质棉。山东省用辐射育种技术育成鲁棉1号,推广面积曾超过2600万亩,占该省棉田面积的90%。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等单位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抗枯萎病的低酚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棉花生产从南到北有中熟棉、中早熟棉、特早熟棉。为了促进各生态区棉花生产的发展 ,经近 5 0年的努力 ,山西棉花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1 975年至 2 0世纪末 ,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并统一定名的棉花品种已有 2 9个 (表 1 ) ,这些品种各具有其适应的生态区域 ,对山西省乃至全国适宜区域的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各种选育技术的应用1 .1系统选育新品种。共育成品种 1 0个 ,占总数的34.5 % ,其中 ,2 0世纪的 70年代育成品种 3个 ,占当时育成品种的 1 0 0 % ,80年代育成品种 2个 ,占当时育成品种的 2…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先后育成了86-1、中棉所12号、盐棉48等多个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与棉花有关的病虫害也有了改变,特别是90年代部分年份大发生的棉铃虫,对棉花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针对棉铃虫的育种工作得到了重视,引进和育成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中长绒棉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发展中长绒棉对推动优质高效农业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十分有利的。新疆北疆作为我国主要的优质棉区,近年来在早熟中长绒棉选育和生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品种选育成就从“十五”到“十一五”初,北疆各棉花育种单位先后育成新陆早16号、新陆早24号、新陆早28号、新陆早29号和新陆早31号5个早熟陆地中长绒棉品种。这几个中长绒棉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为推动垦区的中长绒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表1可看出,这5个品种的绒长在32.9~33.6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