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西平  王跃进 《果树科学》2000,17(3):188-191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野生葡萄种间杂交F_1代抗黑痘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5种11个株系和9个欧洲葡萄品种杂交,组合成抗病×抗病和抗病×感病两类,获F_1代杂种1238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亲本抗黑痘病及其在F_1代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在F_1代表现为极强的显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3.
葡萄叶片中有机酸和糖与抗黑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6年对原产我国的葡萄野生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有机酸的含量与抗黑痘病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抗黑痘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葡萄黑痘病(Spheceloma ampelinum deBarg)是为害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不抗黑痘病,而对黑痘病的抗性与叶片中的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关,从而将其作为指标对许多欧洲葡萄品种进行筛选,淘汰感病品种,扩大抗病品种栽培。现代育种实践证明,抗病的基因大多蕴藏在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中,引进野生种质是解决抗性基因贫乏的关键措施。我国拥有丰富的葡萄野生资源,如何加速研究利用这些野生资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葡萄野生资源,并在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这些野生葡萄的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与黑痘病的关系,试图为葡萄抗病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杂种苗的预选提供简便、快速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毛葡萄野生株系红蔓一号、西坡一号、春莓一号、香牛一号、香山五号、香山四号、香山六号等均对黑痘病表现为免疫。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其中,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引进美国59份、我国新疆30份共89份葡萄资源在陕西杨凌地区的抗霜霉病、黑痘病和白粉病表现。结果表明,56个欧亚种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有差异,Exotic、Calmeria、Kishmish Hishrau、Canner、艾麦那和杨格尔等6个品种表现抗霜霉病,其余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35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2 3株F1代单株进行了抗黑痘病的遗传分析 ,通过对 196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S0 3 130 0 ,并在所有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 7个种的 2 0个株系和欧洲葡萄 8个品种中得到了验证。这一分子标记将为葡萄抗病育种和深入研究中国野生葡萄的抗黑痘病基因提供DNA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的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群发生卷叶病的比例较高,而且病情最严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桂林市在葡萄品种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进行了对欧亚种葡萄的引种栽培,但常常由于雨水多、湿度大、光照不足,加上种植户没有掌握一套适宜欧亚葡萄栽培的技术,极易造成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影响了欧亚葡萄在桂林的发展。笔者从2000年以来,就桂林市欧亚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出适宜桂林地区的防治措施。1欧亚葡萄的主要病虫害1.1主要的病害及危害症状危害欧亚葡萄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1)黑痘病:春夏高温多湿适合该病发生,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幼果受害,果面现褐色圆斑,外围紫褐,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于2010年秋对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资源圃内的1 000余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葡萄白腐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美洲种群、美洲杂种、山欧杂种、山美杂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最强,调查的种质均未感病;欧亚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最差,约有24.31%的种质感病。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很强,所调查的14个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均未感病。  相似文献   

10.
葡萄种质资源卷叶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崇怀  孔庆山 《果树科学》1998,15(3):228-231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曾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种  相似文献   

11.
15份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葡萄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5条用于葡萄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1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6.7%。根据I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5份葡萄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7~0.7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471。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亲缘关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3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1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2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葡萄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杂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欧亚种葡萄白粉病抗性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华  张振文 《园艺学报》1992,19(1):23-28
  相似文献   

14.
牛茹萱  张剑侠  王跃进  翟焕  赵凯 《果树学报》2012,(5):825-829,965
【目的】为了培育抗病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方法】以2个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波尔莱特’、‘红无籽露’作母本,以抗病抗寒的中国野生山葡萄株系‘黑龙江实生’、‘双优’及欧山杂种‘北醇’、‘00-1-10’(‘玫瑰香’ב黑龙江实生’)分别作父本杂交,授粉51 d后将胚珠分别接种于ER和MM4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培养60 d后在WPM+BA 0.2 mg.L-1培养基上诱导成苗。【结果】结果表明,2个母本品种胚挽救的适宜培养基不同,‘波尔莱特’作母本适合于ER培养基,‘红无籽露’作母本适合于MM4培养基。2个母本基因型对胚珠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差异不大,‘波尔莱特’略优于‘红无籽露’;但4个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影响较大,以欧山杂种‘00-1-10’和‘北醇’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胚株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明显高于山葡萄‘黑龙江实生’、‘双优’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共获得无核葡萄胚挽救新种质50个株系。【结论】在胚挽救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无核葡萄适宜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欧山杂种比山葡萄更适宜于作杂交的父本。  相似文献   

15.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欧亚种葡萄‘里扎马特’为母本,中国野生刺葡萄‘黑珍珠’为父本进行杂交,随机选择92株后代为作图群体,借助SSR和SRAP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葡萄抗炭疽病相关QTL进行检测并分析。在12号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抗炭疽病相关QTL,其可解释表型变异37.07%,贡献率为71.50%。这表明在12号连锁群检测到的QTL是抗葡萄炭疽病的1个主效QTL。  相似文献   

17.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