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酚抽法已经逐渐成为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通用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但在各种改进酚抽法中,应用到的沉淀试剂各不相同,致使蛋白沉淀得率、纯度和沉淀时间也各异,本研究以热带植物橡胶树叶片、胶乳和海马齿叶片为研究材料,在过饱和硫酸铵甲醇溶液、醋酸氨甲醇溶液和丙酮溶液沉淀剂下对比蛋白提取的效果,通过单向电泳检测、胶图质量分析、质谱鉴定、蛋白沉淀时间和得率比较,发现3种沉淀剂提取的蛋白样品1-DE图谱显示的蛋白条带数量均较多,但醋酸铵沉淀法提取蛋白图谱有条纹不清晰现象。得出结论:丙酮沉淀法对橡胶树叶片和胶乳蛋白质的提取率较高,硫酸铵沉淀法对海马齿叶片蛋白质提取率较高。过饱和硫酸铵甲醇溶液和丙酮沉淀剂提取的蛋白质质量较高,所得蛋白图谱背景清晰,质谱鉴定蛋白质信息量大。研究结果可优化提取高质量植物蛋白质的方法,并有望为顽拗类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碱溶酸沉法从茶渣中提取蛋白,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将茶渣蛋白酶解后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到猪的基础日粮中.试验结果表明:茶渣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0.12mol/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1.5h、液料比30∶1(v/w)、最佳沉淀pH3.5,在此条件下茶渣蛋白的提取率为75.47%;选用风味旧白酶酶解茶渣蛋白,酶解产物能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猪的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提高胰脏和十二指肠中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适用于甘蔗叶片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与双向凝胶电泳体系,比较了3种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对甘蔗叶片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图谱、蛋白质提取率以及双向凝胶电泳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双向电泳条件。结果显示,SDS提取法的SDS-PAGE电泳图谱中条带较少,蛋白质沉淀杂质多,效果差;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蛋白质沉淀得率高,但沉淀复溶性差,蛋白质溶液浓度低,难于满足双向电泳大胶的高上样量要求;酚抽提法蛋白质沉淀得率虽低,但沉淀纯度高、复溶性好,蛋白质溶液浓度高,是适合双向电泳分离纯化甘蔗叶片蛋白质的理想方法。酚抽提法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合适的胶条p H范围为4~7,17 cm大胶合适的上样量为800μg,平均可分离出954个蛋白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红甜菜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水平组合,并考察不同蛋白酶的除蛋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红甜菜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为1:4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次数为3次;多糖提取率最高为38.92%;最佳除蛋白方法为胰蛋白酶解法,蛋...  相似文献   

5.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唾液蛋白在茶树“叶蝉烧”(Hopperburn)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尚属空白。利用双层膜夹营养液法和自制唾液收集装置采集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的水状唾液;采用SDT裂解法和FASP(Filter-aided sample preparation)酶解法提取唾液蛋白质;并通过LC-MS/MS质谱对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蛋白质的种类和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小贯小绿叶蝉水状唾液中共鉴定到107个肽段、92个蛋白质,按不同功能可分为7类,包括酶类、转运蛋白、离子结合蛋白、调节蛋白、骨架蛋白、其他或非酶蛋白和未表征蛋白。此外,以收集纯化的成虫唾液蛋白质处理机械损伤茶树叶片,并与纯机械损伤叶片、纯唾液处理叶片、血清蛋白处理叶片和虫害叶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叶蝉唾液蛋白处理后的叶片与小贯小绿叶蝉危害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处理48 h均会出现叶蝉烧症状;而其他处理叶片均未出现此类症状。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小贯小绿叶蝉的唾液组成及其与茶树之间的互作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几种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麦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叶片蛋白质提取的最优方法,以普通小麦品种石4185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三氯乙酸/丙酮法、裂解液法、尿素/硫脲法、KCl-醋酸铵甲醇法等四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对小麦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酸/丙酮法获得的蛋白点形状规则、清晰,且重复性好;裂解液法拖尾现象较轻,但蛋白点数少且欠清晰,重复性也不如前者;尿素/硫脲法的蛋白点数很少,也较为弥散,且有明显的拖尾现象;KCl-醋酸铵甲醇法使大量蛋白丢失,蛋白点数非常少,且上部竖纹干扰较重.因此,三氯乙酸/丙酮法是提取小麦叶片蛋白的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农业大学自育甘蔗品种"滇蔗01-58"为试验材料,优化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并对比不同类型的甘蔗品种叶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得到结论,原花青素最高提取率的工艺组合为:提取时间40min、提取温度40℃、乙醇浓度90%、料液比是1∶10,萃取率为1.181%。测定的10个甘蔗栽培种和10个甘蔗野生种存在差异,其中栽培种叶片中原花青素提取率最高的是滇蔗09-38,野生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是割手密Ⅰ9-56,总体表现为野生种叶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高于栽培种。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利用番木瓜籽中的蛋白质,以番木瓜籽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超声辅助提取(UAE)与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UMAE)对番木瓜籽蛋白提取的影响,并确定辅助提取方法及条件,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并对番木瓜籽蛋白等电点、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UMAE较UAE提取番木瓜籽蛋白具有更快速、高效、节能的特点;响应面优化UMAE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0,提取2 min,功率50 W,提取率约为52.31%,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番木瓜籽蛋白的等电点p I4.56,p H4.5时起泡性最好,乳化性、溶解度最低;该蛋白持水能力较低,为(1.58±0.3)g/g。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适合小麦穗突变体Sda1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寻找Sda1与其野生型叶片的差异蛋白,以Sda1与其野生型的抽穗期叶片为材料,从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条件等方面对适合Sda1及其野生型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进行探索。分析试验得到的双向电泳图谱,发现利用TCA/丙酮提取叶片总蛋白,用pH 4~7的17cm线性胶条,采用13%浓度的分离胶,上样量为900μg,利用改良的等电聚焦程序,能够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高的电泳图谱;电泳图谱在低分子区蛋白点分布均匀,并且重复性好。利用PDQuest 8.0.1软件分析图谱,得到27个差异点蛋白,相比于野生型植株,Sda1突变体表现为蛋白表达量下调与缺失,发现6个缺失蛋白,21个表达下调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水稻叶片蛋白的多反应监测(MRM)质谱绝对定量方法。【方法】水稻叶片蛋白经含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磷酸盐(PBS)缓冲液提取,丙酮沉淀除杂纯化、胰蛋白酶消化,酶解液经液相色谱分离,MRM质谱监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向提取缓冲液中加入1.0%SDS可增强水稻叶片中16种靶蛋白和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不同有机试剂处理,总蛋白质沉淀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沉淀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乙腈>丙酮>异丙醇>甲醇>乙醇;对于16种目标蛋白,总体以丙酮沉淀效果最好,其次是异丙醇和乙腈,甲醇和乙醇效果较差。该方法线性范围均达到3个数量级,定量限为0.1~2.5 nmol/L,灌浆期16种水稻叶片蛋白质含量为6.0~2818.1μg/g,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结论】SDS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蛋白提取效果,采用丙酮或乙腈可获得较好的蛋白沉淀效果,但不同蛋白质略有差异。结合MRM质谱监测技术可实现水稻叶片蛋白的绝对定量,方法线性范围宽、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水氮处理对燕麦功能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燕麦高产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水氮处理对燕麦不同生育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及其互作对燕麦叶片各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使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延缓功能叶片衰老,增加燕麦产量;过量施氮会加剧燕麦的水分胁迫效应,导致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下降,提高MDA含量,加快叶片衰老,降低产量。在供水较充足的条件下,施氮明显提高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使叶片衰老进程变缓,产量大幅增加,但当施氮量达到180kg.hm-2时,肥效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UVB辐射增强对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影响,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UVB辐射增强处理后小麦叶片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处理小麦幼苗6 d后,叶片总蛋白含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经过双向电泳分析,UVB辐射增强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在2倍以上的点有21个。其中上调表达的蛋白点有6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2个,新出现的蛋白点有3个。说明UVB辐射增强对蛋白总量及其表达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声处理对碱法制备蚕蛹蛋白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优化,研究超声处理对碱法制备蚕蛹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到了蚕蛹蛋白得率的数学模型,优化了制备条件,提高了碱法制备蚕蛹蛋白的得率。结果表明:NaOH浓度和液固比(V/m)对蚕蛹蛋白得率影响显著(p0.05)。蚕蛹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20 min,浸提液固比(V/m)60∶1,NaOH浓度0.3%。在此工艺条件下,蚕蛹蛋白的得率为88.14%。制备的蚕蛹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FAO/WHO推荐标准,可以作为食品基料使用。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幼苗在冷驯化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霜冻敏感的中薯3号和耐冻的野生马铃薯03079-435(Solanum acaule)的幼苗为试材,对其总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冷驯化期间(4℃/2℃,昼/夜),两者的总叶绿素含量都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03079-435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呈升高趋势,而中薯3号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两个基因型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中薯3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03079-435。推断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与冷驯化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蛋白质组学技术是解析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重要工具之一。为进一步推进对响应干旱胁迫的大豆叶片蛋白的鉴定工作,以大豆幼苗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甘露醇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24 h后提取叶片蛋白粉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图谱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采取三氯醋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的叶片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能够得到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蛋白图谱。采取PD-Quest软件对干旱胁迫下的大豆叶片蛋白表达图谱进行差异分析,共检测和匹配425个大豆叶片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有101个,60个表达量上调,41个表达量下调。本研究结果表明有一部分大豆叶片蛋白响应了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6.
非水溶性茶叶蛋白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采用碱法从茶叶中提取非水溶性茶叶蛋白的工艺,茶叶蛋白提取率达61.1%。通过调节提取液pH值的方法制备粗蛋白,粗蛋白纯度为54.45%;以高血脂症大鼠为模型,研究了非水溶性茶叶蛋白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非水溶性茶叶蛋白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TC、TG、LDL-C、AI和R-CHR指标(P<0.05),对HDL-C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证明非水溶性茶叶蛋白有明显的降血脂效果,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Bt棉毒蛋白表达特征与氮代谢关系及其化学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类型三个 Bt棉品种生育过程中毒蛋白含量变化研究表明 ,品种类型不同 ,其 Bt蛋白含量不同 ,Bt棉杂交种科棉 1号棉铃的含量最高 ,叶片中后期也较高。中棉所 30叶片在盛花前具有最高的表达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 ,叶片和棉铃中 Bt蛋白含量呈较大变化 ,盛花阶段较低 ,叶片明显高于棉铃。叶片中氮代谢酶 NR、 GPT、GOT活性、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 Bt蛋白含量密切正相关 ,表明氮代谢活性影响 Bt蛋白的表达。此外 ,外源化学物质 KNO3 、DPC和 ATP钠盐能不同程度促进棉株 Bt蛋白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条件下玉米叶片蛋白表达谱的动态变化。以玉米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对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后玉米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并通过质谱技术和搜索NCBInr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接种后玉米叶片中有21个蛋白差异表达,其中有8个蛋白被成功鉴定,这些蛋白包括At4g15770、resistance protein candidate RGC2、transducin protein-like(ISS)、similar to dynamin  相似文献   

19.
 以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杂交后代及亲本为材料,分析了灌浆成熟过程中叶片蛋白水解酶和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籽粒蛋白质含量相近的亲本衍生的杂交后代中,通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不仅可以获得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变高或变低的杂种后代,而且可获得蛋白质含量和酶活性超亲的后代;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灌浆过程中的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呈正相关, 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为今后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及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阴干后的柳叶蜡梅碎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茶精油,以精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过程中蒸馏时间(min)、料液比(g·mL-1)与NaCl质量浓度(%)3个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工艺,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及在该方案下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率。【结果】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2(g·mL-1),NaCl质量浓度为2%,在380℃条件下用水蒸气蒸馏150 min,此时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率达到最高,为2.122%。3个因素对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料液比>蒸馏时间>NaCl质量浓度。【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柳叶蜡梅茶精油提取工艺条件可靠,可为柳叶蜡梅茶精油的提取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