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土保持规划”是农林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水土保持原理”、“林草生态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原理与技术”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掌握综合应用所学知识针对一定区域或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区划或规划的一般原理、工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有关应用技术。所以,该课程要求从教人员不但要具有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水土保持的实际工作经验。本人在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该课…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成为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较有生命力的一门科学。目前多数农林院校开设了“植物组织培养”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不但使  相似文献   

3.
“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专业成立之初直至1997年调整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水土保持原理”课程名称及其内容几经扩展和调整。其中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在1988年之前,因“水土保持原理”课程内容中有水土流失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部分,所以当时本课程的名称为“水土保持原理与土地利用规划”。80年代末期由于电子计算机带来的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不断得以完善。为满足新形势下教学和生产需要,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从“水土保持原理”课程中分离出来,单独形成了一门专业课程———土地利用规划。自1996年…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教学缺少与水保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学时偏少、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材缺乏时效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要结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特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二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是注重课程教材的时效性和多元化;五是采取“期中+期末”动态式评价模式。通过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公园的建立始于1982年,各类林业院校兴办森林旅游专业也不过十年时间。因此,无论是森林公园管理实践还是森林公园管理理论,都处于探索时期。基于这样的背景,“森林公园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面临的问题是,缺乏现成的且体系完备的教材,教学、实验、实习环节的安排无章可循。虽然各类林业院校所设的森林旅游专业都开设了“森林公园管理”这门课程,然而到目前为止,就笔者的了解,尚无一本体系完善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艺术”是园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巨大。该文对“园林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原有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革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为更深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整合课程设置,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中开设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的建设和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该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指导今后教学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俊晖  周强 《技术与市场》2009,(12):122-123
本文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命题,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总结出高等院校开设该课程的作用;其次,简略分析该课程在我院自开办到现在的开设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该门课程应该如何建设、开设内容和教学保障是什么:最后归纳总结出该课程应如何开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会学习”是一门针对性与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讨论学习问题的课程,它主要是一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为了上好这门课程,我们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延伸教学内容,以专业学习为契入点,努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从而为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立足生态文明和“双一流”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水土保持监测”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校内实验实践基地可安排实验实习内容较少及教学深度和广度有限等问题,重点开展了6项改革:①优化完善教学内容;②模块化教学;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④邀请一线从业人员讲学;⑤建立野外实验合作基地;⑥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水土保持监测”课程改革,解决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前,我校植物学课程面向生物、林学、环境、园林、食品及水土保持等近十个专业开设,肩负着为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造林学等)打基础的重任。本着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植物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强  相似文献   

12.
地貌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性和认知性特点,为了解决当前地貌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脱离实际、语言和文字教学存在局限性、书面考试不利于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时有限等问题,提出突破传统课程的知识本位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实现地貌学传统课程的新发展。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全面分析“水文学”课程的特点以及该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中的作用,分别从校内课堂授课内容、校外实践实习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适应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专业对该课程的需求,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个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片微型计算机在工农业生产的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行业的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中,单片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几乎所有工科院校的机电类专业都开设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于是,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关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高校大幅度扩招对生源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单片机学习的重要性是清楚的,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非常喜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但是,由于受学时和实验资源的限制,该课程的教…  相似文献   

15.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一门课程一旦正式确立,就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着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并通过上述规定,指明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材料和基本技能,确定该课程在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方面的基本要求。情报检索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在国家教委的两个文件指导下,目前已在大多数本科院校得到开设。许多学校虽开课已四年以上,但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至今仍未作过认真  相似文献   

16.
谈谈上好"森林昆虫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昆虫学”是我国林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刚开始讲授这门课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艰难费劲,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笔者从事森林昆虫学教学、实验工作多年,从中拾得几点体会,提出来以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栽培”是北京林业大学面向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2部分内容。针对“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选课人数太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与食用菌栽培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形式过于传统、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不符等,提出如下改革建议:①明确以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教学目标;②限制选课人数,更改开课学期;③优化教学内容,开设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的专题内容,编制实验指导手册;④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型的“互动课堂模式”;⑤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改革措施活跃了“食用菌栽培”课程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将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能保障,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八五年,国家教委先后两次下文到各高等院校,要求对理工学院学生、研究生开设和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这一决策,意义深远。本文谨就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教学环节及其开设的深远意义等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看法。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兼有语言课、方法课、工具课诸特点的课程。 1.语言课。它讲的非一般英、俄、日语性质的自然语言,而是检索语言,起沟通“存储”与“检索”这两者之间的媒介或桥梁作用。检索语言可以归纳为两大体系:分类法体系和主题法体系。前者用分类号,这叫号码语言,后者称主题词,是规范化了的自然  相似文献   

19.
“高级数据库技术”是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注重体现以研究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知识潜能,使研究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在数据库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课程建设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森林经营学”是林业高职教育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森林经营学”现用的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适应性和应用性;传统的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林业高职课程的教学特点。为了适应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实践技能的高等林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我们对“森林经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