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淑玺 《新农村》2005,(11):20-20
越冬前在越冬池内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施入100-200千克畜禽粪(堆积发酵的最好)。  相似文献   

2.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保持水深 越冬池水应在封冰前注满,使越冬期池水能保持一定深度(深水池2米,浅水池1米)。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向越冬池注水,一般20~30天注1次。  相似文献   

4.
糯稻89-1越冬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特异水稻种质糯稻89-1越冬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方法】(1)利用不同海拔高度,观察糯稻89-1各节位腋芽和稻秆在冬季的成活率。(2)用糯稻89-1与红芒糯、明恢63、辐恢838、测64杂交建立F1、F1与亲本回交群体和F2群体,分析越冬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生长季的遗传变异。【结果】(1)糯稻89-1能通过腋芽休眠,抗御不同海拔高度的低温越冬,下年萌发再生。稻秆成活率和腋芽萌发率分别达82.6%,29%,越冬再生季产量为6291.0 kg•ha-1,与正季相当。(2)通过遗传分析和χ2检验表明:糯稻89-1的越冬性由多基因控制,其遗传力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表现不尽一致。(3)千粒重和株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正季最大,越冬再生季最小,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在再生季的遗传力最大。(4)糯89-1/明恢63杂交F2穗平均总粒数、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呈正态分布,结实率呈双峰分布。【结论】糯稻89-1是一份能通过腋芽休眠抗御低温越冬的可利用特异稻种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为松墨天牛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3月中旬于江西省德兴市采集松墨天牛4龄越冬幼虫,设置25℃(对照)、4、0、-5、-10、-15和-20℃7个温度梯度和30 min、1 h和3 h共3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虫体耐寒能力、耐寒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低温胁迫对中肠损伤情况。【结果】(1)在过冷却点((-9.27±0.90)℃)附近,50%致死时间约为1.9 h(114.97 min),99%致死时间约为2.8 d(4 061.86 min),在低于过冷却点(-15℃)的低温胁迫下,50%和99%致死时间约为-10℃低温处理下的1/4。(2)在低温胁迫处理后,4龄越冬幼虫虫体含水率变化不显著,脂肪含量和糖原质量浓度在0℃处理3 h后显著下降(P <0.05),山梨醇质量浓度在-5℃处理1 h后显著上升(P <0.05),在-20℃处理1 h后显著下降(P <0.05)。(3)低温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 <0.05)。(4)松墨天牛4龄越冬...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处理(秋季涝渍、秋季变温、冬季遮荫)对2年生盆栽脂松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针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并结合越冬伤害调查分析不同处理对其越冬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越冬期间各处理脂松苗木针叶的电导率、丙二醛( MDA)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及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整个越冬期间总体的变化呈“M”形状;说明脂松苗木能够快速应对环境变化,通过调整生理代谢使叶片中快速积累渗透调节物和激活抗氧化酶防止氧自由基积累抑制膜脂过氧化,提高了脂松苗木组织内部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抗寒能力,从而在冬季低温变化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各处理苗木均有不同程度的越冬伤害现象发生,冬季遮荫、秋季涝渍和秋季变温处理在3月份分别有10%、44%和100%的苗木发生越冬伤害现象,5月份的调查中分别有2%、10%和16%的苗木死亡。综合分析可见,脂松苗木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秋季骤然变温或秋季涝渍均会导致苗木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发生越冬伤害,而冬季适当遮荫有利于脂松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1 越冬方法 鳖的越冬方法有两种:室内越冬与室外越冬.对于稚鳖,由于越冬前期体重仅有5~15g,个体小、体质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它需在室内鳖池里越冬;而对于幼鳖和成鳖,由于其个体大、体质强,因此,它既可以在室内越冬,也可以在室外越冬.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作者在皖南桔园对越冬代矢尖蚧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矢尖蚧的越冬虫态为雌成蚧、雌若蚧和雄拟蛹;(2)树冠中、下部是矢失蚧的主要越冬场所;(3)6月上、中旬是越冬代雌成蚧的产卵高峰;(4)越冬矢尖蚧的耐寒极限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9.
鱼池越冬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淑玺 《农技服务》2005,(11):40-40
1、适量施肥 越冬前适当在池内投入畜禽粪(堆积发酵者最好)。一般每亩施人100-200公斤。  相似文献   

10.
张金宗 《北京农业》2008,(11):33-34
1鱼类越冬时的生理特点 鱼类(北方养殖越冬品种多为4大家鱼,而广东珠三角地区除养殖越冬品种4大家鱼外,还有一半是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淡水白鲳、革胡子鲶、泰国野鲮、土鲮鱼及塘虱等)冬季要在4.5℃的水体中度过漫长的6个月(此是指北方地区,而热带、亚热带鱼类大都要死亡,  相似文献   

11.
1.蔬菜的季节茬口(1)越冬茬俗称过寒菜、过冬菜,包括越冬根茬菜。一般种植耐寒或半耐寒蔬菜,如东北地区的越冬菠菜、葱,华北地区的根茬菠菜、韭菜、薹菜,华中地区种植的红菜薹、小白菜、芹菜、菠菜、莴苣、什蓝、大蒜、韭菜、芫荽、蚕豆、豌可、洋葱等。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种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育成强抗寒新品种/系在高海拔高纬度种植的生态适应性和甘蓝型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实现劣质低效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替代、农田生态改善和产业提升。【方法】以新育成的10个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材料,选择甘蓝型冬油菜原种植区和典型北移生态区为试点,研究了甘蓝型冬油菜强抗寒品种在高纬度、高海拔冷凉区越冬,其生育期、产量、品质、株型等性状的变化。【结果】在原种植区(天水)甘蓝型冬油菜均能安全越冬,北移种植后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明显降低。对照品种(甘杂1号)在北移区(白银、定西)种植不能正常越冬;10个强抗寒品种在白银试点均能安全越冬,其越冬率在81%—94%之间;在定西试点越冬率在51%—88%之间,其中6个强抗寒品系可在定西安全越冬(≥75%)。甘蓝型冬油菜北移后生育期延长52—70 d;北移至白银,强抗寒品系产量变幅在-11.05%—44.67%,产量最高达5 170.80 kg·hm-2,定西试点各参试品系产量均明显降低,产量最高为3 392.85 kg·hm-2。北移种植后参试品种株高、分枝部位降低,二次分枝增加,株型变差;全株角果数降低,角粒数、千粒重增加,角粒性状变优。北移后甘蓝型冬油菜含油量、硫苷含量降低,芥酸含量增加。参试品系/种中1个为双低优质强抗寒品系(16NS20H1),1个为低芥酸抗寒品种(甘杂1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越冬率、产量、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含油量、硫苷含量与海拔、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无霜期天数、最冷月温度显著正相关;而生育期、二次分枝变化相反。在北移区甘蓝型冬油菜抗倒伏性显著优于白菜型。【结论】育成的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系抗寒性比对照(甘杂1号)明显增强,可以在北纬36°12′、海拔2 248 m的地区安全越冬;可通过选择高产优质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提升北方强冬性区冬油菜产量水平和品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桂英 《农家科技》1997,(11):16-16
<正> 越冬准备期的蜂群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培育适龄越冬蜂、备足越冬饲料、适时断子治螨、预防盗蜂及布置越冬蜂巢等,从而为蜂群安全越冬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1.培育大批适龄越冬蜂。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花蜜与哺育工作的蜜蜂,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拉市海越冬灰雁(Anser anser)生境选择的机制,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调查了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灰雁在农地、草地、灌丛、休耕地、沼泽泥滩地、浅水区和水中央深水区等7种基本生境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冬灰雁对不同生境有明显的偏好性,在43个调查样方当中,31个为浅水生境,9个为沼泽生境,3个为草地生境;而对调查样方和对照样方的13个生境因子差异性分析中发现,主要制约灰雁生境选择的因子是干扰频率、距干扰的距离(P〈0.01)以及水清澈度、植被盖度(P〈0.05),人为干扰是影响拉市海越冬灰雁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 鱼类越冬易死亡,现根据鱼类死亡的不同原因,推荐如下对策:1 越冬池塘的选择。选择保水性好,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最多不超过20cm)。无水草或水草较少的池塘作为越冬池塘;池塘水深要大于2m;另外,池塘周围无工业污水和大量生活污水。2 肥水越冬。越冬前要在池中适当施肥,在越冬过程中,还应定期检查池水透明度、水色和溶氧,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  相似文献   

16.
李路军 《农家致富》2007,(20):43-44
1.渔塘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深水(2米以上)渔塘自然越冬。越冬池水不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通常20~30天调换部分池水,每次换总池水的1/4~1/5,以防池水污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越冬期番石榴叶片脂质的过氧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本地种番石榴和台湾珍珠番石榴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在越冬期间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越冬期,随着温度的降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在1月20日达最大值后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呈类似趋势;台湾珍珠番石榴的抗坏血酸(AS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本地种番石榴的ASA含量先升后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在整个越冬期呈上升趋势;在越冬期,本地种番石榴叶片SOD、POD、CAT活性,以及GSH、ASA含量均高于台湾珍珠番石榴。  相似文献   

18.
甘蓝夜蛾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研究了甘蓝夜蛾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夏季高温下培养和在恒温15℃下培养,两之间没有显示CAT活力的差异;(2)越冬蛹在冬季低温下培养和在恒温25℃下培养,在滞育期间两之间CAT活力达到显差异;(3)滞育个体和非滞育个体在幼虫未龄期、预蛹期和化蛹初期,CAT活力未发现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越冬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黑颈鹤昼间活动生境和人为干扰情况。结果表明:2010年12月—2011年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一江两河”流域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分别为6041、59496、496只。拉孜到南木林之间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和墨竹工卡到林周之间的拉萨河-澎波河谷一区是越冬黑颈鹤最为集中的2个区域;黑颈鹤昼间活动的主要生境是农田和水体,在这2种生境活动的黑颈鹤集群分别占集群总数( n=125)的80.8%和17.6%;12.0%的越冬黑颈鹤集群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其中69.2%的干扰来自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20.
1.提供越冬场所 为使牛蛙安全越冬,町在蛙池边角将泥土掘松(如果是水泥地面,则在上面铺上厚约4厘米的泥土),每隔13厘米左右平放两块砖头,在两块砖之间盖上瓦片,用泥土将后边出口封死。只留前边进口供蛙出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