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十年后的农业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 《南方农机》2016,(3):16-17
正农机界各方人士普遍认为,农村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自2004年开始进入黄金发展期。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是这样表述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开辟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十年"。的确,一部把基点放在支持发展的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上一个实际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富含金量"政策——农机购置补贴,都是以2004年为时点,从这一年开始,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开辟了国家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新阶段,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最直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手段.现以慈溪市为例,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今后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12008年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成效突出1.1科学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基础设施装备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连续五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全区  相似文献   

4.
<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9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据记者从2月26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全国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2 272 6万台(套),农机总动力已达10亿kW,农机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小麦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主要成就2004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200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保障作用。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当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0.7亿元,2015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达237.5亿元。在《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施行。2004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则体现出中央坚定落实这部法律、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决心。10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投入力度,资金规模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237.5亿元;补贴范围从最初的66个县扩大到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由2004年的拖拉机、深松机等6种机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十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规范高效。2013年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出台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 000多亿元,直接惠及农户3 300多万户。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户,农机合作社等作业服务组织约有20万个,每年作业服务面积累计超过40亿亩(1亩约等于0.067 hm2)。在数字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推动作用。多年来,补贴政策如何实现全面信息公开?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方式又有哪些创新?近日,记者调研了福建、山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支农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开辟了国家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新阶段,既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最直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手段。现以慈溪市为例,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期今后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200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出台。一部法律和一项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黄金十年"提供坚强保障,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对广东农机而言,这十年也是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十年,经过十年大发展,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已步入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和信息技术大融合时代。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临泉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劳务输出第一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因此农业机械化对临泉县农业生产的意义重大。临泉县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操作程序,利用庙会、网络、电视等媒体重点引导农民购置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即墨区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全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6%,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区等多项荣誉称号。一、机械化作业水平根据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指标体系标准,即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6%;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5%,其中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99.1%和  相似文献   

13.
补短板 促全面 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4年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农机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并带动了农机工业振兴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大好发展形势,对照农业部提出的我国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14.
农机购置补贴作为我国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对推动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通过研究农机购置补贴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讨论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分析农机购置补贴对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农机社会化服务、技术推广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0%,预计达到61%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创新力度加大,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中心环节的重要地位。从长乐市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做法及其取得的成效、不足之处入手,提出长乐市发展农业机械化可采取多渠道促推广、加强农机队伍自身建设的策略建议。并就农机行业发展普遍性的资金不足问题,提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规定、完善补贴机制等发展思考,建议国家在农机购置补贴、农用柴油、农机报...  相似文献   

17.
农机再次成为全国两会的一个闪亮词汇。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3次提到农机工作,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他同时指出,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从今年起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也是首次单独用较多语句对农机具购置补贴进行阐述(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农机工作仅出现了1处。即继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期间伊通县农机快速发展,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为全县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机总动力,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显著增长,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植保无人机和收获机械数量显著提升,推动耕种收农机综合机械化率大幅度提升;伊通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购置补贴有效推动了全程机械化建设;探索适合半山区的保...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将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从而首次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发[2004]1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上述情况充分表明,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出台。一部法律和一项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黄金十年”提供坚强保障,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对广东农机而言,这十年也是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十年,经过十年大发展,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已步入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和信息技术大融合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