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性发育 成年狐貉貂性发育一般是根据日照时间来决定的,一般在每年的秋分(9月21~23日)后,日照缩短,气温降低,静止的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冬至(12月21~23日)后生殖器官加速发育。当年出生的狐狸一般在9-11月龄性成熟、貉子于8~10月龄性成熟、水貂于9~10月龄性成熟。  相似文献   

2.
猪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地方猪种与国外猪种的比较1郾繁殖力。中国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据对东北民猪、金华猪、嘉兴黑猪、内江猪等9个品种的统计,性成熟时间平均为130日龄,排卵数初产猪平均为17郾21个,经产猪为21郾58个。外国猪种性成熟一般在180日龄以上,排卵数也较少。中国地方猪种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0、3、20、30、90、120和180日龄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用相对定量RT-PER法研究睾丸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GH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从0到30日龄逐渐上升,在90和120日龄呈阶段性降低(P〈0.05),之后在180日龄又再次上调;大白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在出生当日最高,3日龄显著下降(P〈0.05),随后直至180日龄维持在较低水平并相对恒定。总的来说,二花脸猪睾丸GH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提示:不同品种猪睾丸GH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并可能与性成熟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与个体的选择 品种及个体不同,产奶量差异很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与胎次产奶量也不相同,一般以5~6胎产奶量最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产奶量逐渐下降。因此,要选择高产品种优秀个体。体型外貌要求:头躯清秀,皮薄骨细,皮下血管显而易见,全身肌肉紧实而发育中等,脂肪贮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部发达,体形略显楔形。 二、奶牛的繁殖 奶牛的繁殖年限一般到12~15岁,犊牛生长到8~10月龄时性成熟,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每隔18~23天  相似文献   

5.
母狗的生殖周期 小型母犬性成熟一般在前6~10月龄,最好第1次发情不要配对,否则易出现难产,产仔不良等.公犬性成熟10~16月龄.大型犬性成熟较小型犬晚一些.母犬的生殖周期共分四个阶段: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不动情期.  相似文献   

6.
1、性成熟与初配年龄猪的性成熟与品种、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有关。瘦肉型猪性成熟较晚,公猪一般在6月龄以后性机能开始活动,母猪开始有发情表现。公猪性成熟后,还不能用来参加配种。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适宜的初配年龄和体重是,瘦肉型公猪10—12月龄,体重100—120千克开始配种;母猪8~10月龄,体重90-110千克开始配种。目前有的养猪场(户)对瘦肉型猪的配种利用过早,这种做法应当纠正。  相似文献   

7.
母狗的生殖周期 小型母犬性成熟一般在前6~10月龄,最好第1次发情不要配对,否则易出现难产,产仔不良等.公犬性成熟10~16月龄.大型犬性成熟较小型犬晚一些.母犬的生殖周期共分四个阶段: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不动情期.  相似文献   

8.
母犬的生殖周期   小型母犬性成熟一般在6~10月龄,在第1次发情时最好不要配对,否则易出现难产、产崽不良等.公犬性成熟在10~16月龄.大型犬性成熟较小型犬晚一些.母犬的生殖周期共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不动情期四个阶段.   ……  相似文献   

9.
一、獭兔的繁殖生理 1.性成熟和初配年龄一般獭兔的性成熟期为3.5月龄~4月龄。通常中德系、法系晚于美系。白色獭兔早于有色獭兔,母兔早于公兔。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母兔初配年龄应掌握在5月龄~6月龄,体重在2.75公斤~3公斤,公兔初配年龄较母兔晚一二个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适时公母合群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山鸡9—10月龄性成熟,母山性成熟要迟1个月左右。山鸡进入繁殖期即要放对配种,合群配对的时间很重要,配对时间的确  相似文献   

11.
1 配种适龄家兔一般4~6月龄便性成熟,开始发情;但此时还在发育,如果参加配种繁殖,易引起品种退化。要再发育一个时期,达到体成熟,才可进行配种繁殖。通常毛用母兔7~8个月龄、公兔8~9个月龄、体重在2 .5~3kg以上开始配种;皮用和肉用母兔在5~6个月龄、公兔在7~8个月龄、体  相似文献   

12.
匙吻鲟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阶段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匙吻鲟早期生活史可分为仔、稚、幼鱼3期。出膜至23~25日龄,全长约57mm时为仔鱼期。此期形态变化以吻部最为显著,由钝状占全长的15%,发育至扁平桨状,接近全长的30%。稚鱼期结束时(67~73日龄),鳍条发育完成,鳍式为背鳍(D)37~44,臀鳍(A)33~45,胸鳍(P)21~26,腹鳍(V)23~30,尾鳍(C)79~91,全长约164mm。生长73日后为幼鱼期,全长>164.0mm,吻长大于全长的30%,身体各部分比例与成体相似。在匙吻鲟早期发育中,其吻长、头长增长较迅速,而体高、眼径、尾柄高增长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3.
为复兴猪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德江县3个养殖场4月龄、6月龄、12月龄复兴猪的体重、体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查阅养殖场生产资料,对复兴猪的繁殖性能及育肥性能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并对4月龄、6月龄、12月龄复兴猪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1)复兴猪皮毛多为全黑,头大小适中,体形中等,乳头6~8对,四肢发育较好,全身发育匀称。2)生长性能。各月龄体重评定等级为一级至二级,其中,公猪各月龄阶段等级评定稳定,均为二级;各月龄体长评分均较高,评定为一级至二级,且12月龄时均评定为一级;体高、胸围各月龄间评分差异均较大,随着月龄增加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12月龄时均分别评定为一级、三级。3)繁殖性能。利用年限为5年;公猪性成熟年龄为114.33 d,初配年龄为183.00 d,初配体重为47.33 kg。母猪繁殖性能中等偏低,其中,性成熟年龄为105.00 d,初配年龄和初配体重分别为134.33 d、43.77 kg,初产母猪产仔数、60日龄窝重及经产60日龄窝重评分均较低,评定为三级及以下,经产产仔数为10头,评定为二级。4)育肥性能。育肥性能差,其中,复兴猪4~12月龄的日增重为391...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仔猪(一般1~7日龄左右的仔猪)因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特点也与成猪不同。其组织器官及相应生理功能均处于快速发展中,其药动学亦随日龄的增长而迅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白狐.属食肉目犬科,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狐狸寿命8~14年,繁殖期4~6年。体重5~7公斤,每年3~4月份配种,妊娠期52天左右,5~6月份繁殖,年产1胎.每胎8~15只。6~7月龄皮张成熟,9~10月龄性成熟。  相似文献   

16.
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n)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及性别间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公猪Myostatin mRNA表达水平在20日龄时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相同日龄二花脸公猪(P〈0.05),而二花脸公猪在45日龄时才显著升高,其他日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二花脸公猪和母猪出生后Myostatin mRNA表达水平均表现为上升,45日龄时达到高峰,120日龄时公母猪间差异显著(P〈0.05)。二花脸公猪与大白猪公猪Myogenin mRNA的表达发育模式基本相同,均在20日龄达到最高值,品种问差异不显著。90日龄二花脸母猪Myogenin mRNA表达水平较公猪显著下调(P〈0.05)。结果提示,猪背最长肌中Myostatin和Myogenin基因表达水平在猪出生后早期均较高,但没有出现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一直升高或降低的趋势;两种基因的表达在20日龄出现品种间差异;性成熟前后二花脸公母猪间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缺乳的原因1.怀孕期饲养管理不当母猪怀孕期间营养不足,不但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也会影响到母猪乳腺腺泡的增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营养水平过低,能量不足,缺乏蛋白质饲料,更容易使母猪消瘦,乳腺发育不良,乳房干瘪、瘦小。2.母猪年老体衰母猪的性成熟时间一般为5~8月龄,配种适宜期为9~12月龄,繁殖能力停止期为10~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f ulvidraco)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cDNA,并且对其早期发育过程中仔稚鱼(1~3日龄)消化系统胰蛋白酶原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和定量。结果表明,黄颡鱼消化系统中胰蛋白酶原的基因表达起始于1日龄,1~6日龄表达量快速增加、6~23日龄表达量呈起伏式增加、23~30日龄表达量显著增加。该结果同时表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黄颡鱼胰蛋白酶原基因的表达量,能反映其肠道消化功能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建议黄颡鱼仔稚鱼转饵时间在23日龄后。  相似文献   

19.
一、獭兔的繁殖生理 1.性成熟和初配年龄一般獭兔的性成熟期为3.5月龄~4月龄.通常中德系、法系晚于美系,白色獭兔早于有色獭兔,母兔早于公兔.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母兔初配年龄应掌握在5月龄~6月龄,体重在2.75公斤~3公斤,公兔初配年龄较母兔晚一二个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z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4-1.13)mm的稚贝共计64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个;在温度为23~24℃、盐度为24—26、pH为8.02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3.5h发育为D形幼虫;中国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足面盘幼虫的大小分别为(54.4±1.64)、(70.91±3.75)、(216.5±12.48)μm,变态规格、出现单水管、双水管的稚贝大小分别为(240.42±6.56)、(248.22±14.14)、(1175±72.31) μm。浮游期间(0~10日龄),水温为22.7~23.4℃,幼虫生长速度为(11.16±0.45)μm/d,存活率为(92.80±2.34)%;变态期间(10~1513龄),水温为22.4—24.2℃,幼虫生长速度为(10.91±0.54)μm/d,变态率为(73.16±8.32)%,变态过程持续5~6d。稚贝期间(15—40日龄),水温为24.2~27.0℃,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水管稚贝,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单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73.98±9.05)μm/d,存活率为(73.6±6.58)%;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87.95.±8.34)μm/d,由于水温过高(〉30.0℃),存活率仅为(13.78±3.65)%。幼贝期间(40—100日龄),其生长速度为(111.24±13.08)μm/d,存活率为(62.75±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