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百战  陈大勇 《种子科技》2000,18(4):229-229
银杏 (Ginkgo biloba L.)俗称白果 ,是集营养、医疗保健、用材和观赏于一身的多用途经济树种 ,具有十分重要的栽培价值。近几年 ,山东省郯城县大力挖掘当地品种资源 ,发展银杏生产 ,1997年被农业部评为“银杏之乡”,从而带动了全县的国民经济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银杏种子的构造特点和催芽技术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1 种子构造特点人们常常把带有外种皮的银杏种子称为果实 ,其实它是一粒完整的种子。银杏种子的完整概念应当是包括橙黄色肉质的外种皮、乳白色骨质的中种皮和浅褐色膜质的内种皮以及胚乳、胚等。银杏种子除掉外种皮以…  相似文献   

2.
《种子》2018,(10)
[目的]研究红松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和变化规律,探明红松种胚发育成熟的机制,为红松种子发育的人工调控与体胚发生中碳源、有机物的添加提供参考。[方法]以处于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红松种子作为研究材料,监测种胚形态发育过程,分析可溶性糖、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红松种胚发育先后经历原胚期、裂生多胚期、柱状胚期、子叶胚前期、子叶胚期;原胚期至子叶胚前期是红松种子的快速生长阶段,裂生多胚期至子叶胚前期种子重量增加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快速增加后迅速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现持续递增的变化趋势,子叶胚前期和子叶胚期淀粉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变化近似,但全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红松种胚发育过程形态变化明显,形态建成与器官分化过程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发育晚期期可溶性淀粉与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邹辉 《种子科技》2001,19(4):246-246
近几年来 ,我国无籽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无籽西瓜种子受遗传特性的影响 ,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较低 ,影响了无籽西瓜的大面积推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无籽西瓜种子的发芽率 ,是无籽西瓜生产栽培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 无籽西瓜种子的特点栽培无籽西瓜所需要的种子为三倍体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种子具有四倍体种子的厚硬种壳 ,木栓化程度高 ,尤其是喙部特别肥厚 ,口紧。种胚发育不完全 ,种胚的重量较低 ,种胚重占种子重的 38.5%左右 ,种胚体积占种壳内腔的 6 0 %~ 70 %。同时 ,还有相当比例的畸形胚 ,如大小胚和折叠胚。由于上述…  相似文献   

4.
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3)
植物生物力学是一个多学科领域。植物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中基于生物力学的一个阶段。种子萌发的生物力学研究关系到种子产业和农业作物的发展,有关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生物学材料的特性,这是将种子作为生物材料研究其生物力学的基础。概述了种子萌发生物物理学、胚生长和胚乳弱化的生物力学及种子的机械传感,指出调控种子萌发的生物力学因素主要是种皮、胚乳弱化和胚生长潜力等。重点讨论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和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粤北山区是我国最南端的银杏产区.其栽培品种以佛手类和圆子类银杏为主.也有少量的梅核类银杏栽培。广东栽培的银杏生长较快,种子采收期较早,种核(白果)淀粉含量较高、糯性大、无苦味、有香气。历年来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广东银杏产业的竞争力.在对全省银杏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的基础上.开展了有地方特色的银杏新品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深入了解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的寄生生长特性,对其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整体透明法观察了种胚的发育情况;TTC法测定了种子活力;物理方法(水泡、变温、层积等)和化学方法(激素、独脚金酚化学合成类似物GR24、中草药、白刺根、寄主梭梭根的浸提液等)分别对种子进行萌发诱导处理,观察促进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0.096g,成熟的种子胚发育不完全,萌发前后始终处于球形胚阶段。具有活力的种子占25.3%。采用室温水处理30d,并以GA3(0.5μg/ml)培养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这16.7%。部分中草药、白刺根的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GR24、寄主梭梭根浸提液对肉苁蓉种子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证实,肉苁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种子萌发的启动,除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后熟过程,必须有来自寄主根系的某种萌发刺激信号。肉苁蓉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性和非寄生植物及一些寄生植物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7.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种子的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  杨楼  马绍宾 《种子》2008,27(4):49-51
目的:研究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探讨桃儿七种子休眠类型。方法: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种子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法研究种子活力,通过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研究萌发抑制物的存在与否,清水与GA。处理相比较方法,研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桃儿七种子具有完整的胚结构,能正常吸水,种子生活力高.达98.9%.种子各部分存在萌发抑制物,以胚乳中含量最高,GA,处理和低温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结论:桃儿七种子存在休眠现象,休眠类型为生理休眠,GA,和低温可以有效打破休眠,GA3最佳浓度为120mg/L,最佳低温层积时间为60d。  相似文献   

8.
观赏植物种子的休眠因素和破眠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种观赏植物的种子都具有休眠特性,表现为新收获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发芽速度慢,发芽不整齐,发芽率低,甚至不能发芽。这种特性是观赏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其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但在应用时,却给种子发芽试验和播种育苗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会造成种子的大量浪费。分析观赏植物种子的休眠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打破休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观赏植物种子的休眠因素1.1胚休眠主要是胚发育不完全或生理休眠造成的。胚发育不完全有些观赏植物种子虽外观形态已成熟,但种胚并未发育完全,不具备发芽能力。如兰…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白头翁种子吸水特性、种皮透性、种胚成熟度、种子萌发抑制物以及种子破眠方法等,分析白头翁种子休眠机制,确定种子休眠类型,寻找有效打破白头翁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白头翁种子浸泡10 h左右吸水饱和;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种子,同一时间下,种子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白头翁种子种皮透性较好,不会阻止种子吸收水分;种子成熟时胚多处于球形胚、心形胚阶段,发育不完全;不同浓度的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白头翁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150 mg/L GA3能够促进白头翁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指数较高;暖层积+较低温暖层积的处理方法可以缩短种子萌发时间,种子萌发相对较集中,整个萌发周期缩短。综合分析表明,白头翁种子成熟时胚发育不完全,萌发抑制物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GA3可以促进白头翁种子萌发,变温层积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初步判断白头翁种子休眠类型为中度简单形态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0.
银杏含水量变化与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种子不耐脱水,属于温带非典型性顽拗型种子,在干燥脱水过程中,胚和胚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加,活力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1.
太子参种子特性及种胚离体诱导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学观察和无菌诱导培养技术研究太子参种子特性并离体诱导培养种胚。结果表明:太子参种子由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和胚构成,胚由子叶、胚芽、下胚轴和胚根组成,其中胚芽非常细小;种子具休眠特性,需要后熟过程才能自然萌发;种子的外胚乳对胚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剥去种皮和外胚乳的裸胚在培养基MS+6 BA 1.0 mg/L+NAA 0.2mg/L中能很快被诱导萌发生长,萌发率78.3%。说明太子参种胚通过离体诱导培养,可有效解决种子的休眠现象,这为实现太子参无病毒种苗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新途径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非体细胞胚与人工种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詹忠根  张铭  徐程 《种子》2001,(6):28-31
近年来人工种子的培养物越来越多地趋向于利用非体细胞胚。本文旨在对非体细胞胚人工种子的研究动态、应用价值及技术上有别于体细胞胚人工种子的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罗大刚  兰发盛 《种子》1994,(5):9-11
该文研究了玉米中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遗传与无融合生殖性。结果表明:1.自交系A是一个具较高频率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玉米品系。用具低频率异位胚和异位双胚特性的自交系OH43和330与其交配,其F1代分别出现隐性或显性遗传特点:2.用当代显性或直感的紫色胚尖性状作遗传标记对该自交系A的异位胚和异位胚和异位胚特性进行了无融合生殖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特性均不是无融合生殖的结果,因而排除了通过异位胚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球果种子难以区分的问题,明确落叶松在合子胚形成后,球果特性变化,确定球果种子的各种特性和落叶松胚性愈伤诱导率的相关性关系,找到华北和日本落叶松诱导体细胞胚的最佳取材时期,以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球果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发育时期的2种落叶松球果纵径、球果横径、球果纵横径比、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纵横径比和合子胚长7个表型指标的差异。同时,进行不同发育时期2种落叶松合子胚的胚性愈伤诱导试验,并对各指标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球果横径和种子横径在不同发育阶段一直大于日本落叶松。在各个时期的落叶松球果和种子的纵横径比,日本落叶松均显著高于华北落叶松。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每个时期的华北落叶松胚性愈伤诱导率都大于日本落叶松的胚性愈伤诱导率,在7月27日采集的华北落叶松获得了最高的胚性愈伤诱导率,为78.89%。由相关性分析可知,落叶松胚性愈伤诱导率与球果横径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为今后大力发展落叶松的体细胞胚诱导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数据,为中国落叶松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遗传改良以及人工种子生产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子在贮藏中极易发热霉变和低温冻害,因此安全、有效地贮藏玉米种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玉米种子的贮藏特性1.1种胚大,呼吸旺盛,容易发热玉米种子属大胚种子,种胚中脂肪占全粒的77%~89%,蛋白质占30%以上,并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由于胚中含有较多的亲水基,比胚乳更容易吸湿。在种子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胚的水分含量比胚乳高;干燥的种子种胚水分低于胚乳。玉米种子的呼吸量比其他谷类种子大得多,在贮藏期间稳定性差,容易引起种子堆发热,导致发热霉变。  相似文献   

18.
种子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种子是由世代不同的母体部分和子代部分组成的,种子性状包括胚乳成分决定的胚乳性状以及胚成分决定的胚性状。由于种子着生在母株上,其遗传表达有别于普通的农艺性状。因此,探究种子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于作物改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种子性状特殊的遗传特性,综述了近年来在种子性状遗传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当前种子性状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种子衰老的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杨剑平  唐玉林 《种子》1995,(2):13-14
测定了人工老化小麦种子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衰老种胚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种胚,而种子重量,α-淀粉酶活性、电导值、MDA及TTC还原量等在老与正常种子中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小麦种子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H2O2积累,从而造成了细胞毒害。  相似文献   

20.
黄连种子后熟处理及与玉米套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种子后熟处理 黄连种子有胚后熟和休眠的特性.种子收获时期的种胚尚未发育好,需贮藏于5~10℃低温处经180~270d可使种子的胚慢慢发育长大,完成胚的分化.从外形上看,种子已裂口,此阶段称形态后熟,但这时播种仍不能发芽,必须在0~5℃低温贮藏30~90d,才能完成生理后熟阶段,种子才能正常发芽.在自然气温下的湿种子(干燥的种子就失去发芽力),需经150~180d的自然温度,90~120d的自然低温(冬季),才能完成胚的后熟阶段,种子播后才能正常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